越西貢椒

越西貢椒

越西貢椒,四川省越西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越西貢椒屬南方絲綢之路正路花椒,又叫背娃娃椒、子母椒,因其椒粒上並蒂附生一至二粒未受精發育的小紅椒,尤如子母連蒂而得名,俗稱“娃娃椒”,是越西的特有品種,其果實油重粒大、芳香濃郁、色澤紅潤、香麻可口、麻味純正的獨特風味享譽川內外。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越西貢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越西貢椒 越西貢椒

越西貢椒食用部位為乾燥果皮,其鮮果為球形,縫合線明顯,果皮鮮紅色,皮色艷麗有光澤,油胞較大,椒粒基部常駢生一至二粒未受精發育的小紅椒。乾果顏色紫紅至暗紅色,香味濃郁、麻味純正。

內在品質

越西貢椒揮髮油≥4.0%、醯胺類物質≥24毫克/克。

產地環境

四川省越西縣主要地貌以中高山和少量溝谷平壩為主,山地面積占90%以上,地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傾斜,境內海拔差較大,大約為1000—2000米。產地土壤質地疏鬆,輕壤至沙壤,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8%,pH值6—7.5,酸鹼適中,適應花椒生長。境內水源豐富,水質良好。

越西貢椒 越西貢椒

越西縣氣候屬康定雅江暖溫帶與西昌巴塘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帶,以北亞熱帶氣候為主,具有氣候涼爽,雨量充沛,乾雨季分明,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立體垂直氣候特徵明顯等特點。年均氣溫為11.3—13.3℃,≥10℃的年有效積溫達3915.7—3200℃,平均年降水量1017—1113毫米,主要集中在6—10月,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數達1612.9—1860小時,無霜期225—248天,特別是氣溫穩定通過5℃的初日在於2月下旬,春季氣溫回升快,引起椒樹開花早,椒果成熟快,7中旬至8月上旬就可採收。

歷史淵源

越西貢椒種植歷史久遠,且歷來作為進貢之物。

《漢書》記載:“漢武帝平定西南夷,命邛、笮君長皆來貢獻。邛、笮候即以土產椒紅為貢”。

《後漢書·公孫述傳》、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元志》、《涼山志》、《宋史?本紀第五》、《巴蜀史志·古代民族》等都一一記載了越西地區所產花椒是遠近知名的貢品以及與漢族地區進行商品交換的重要物資。其中,《元志》、《涼山志》、《宋史·本紀第五》記載花椒是邛部川進貢北宋太祖、太宗的土物,可見越西種植花椒已有1000多年。越西縣各民族的飲食習慣、特色美食都與芳香濃郁、麻味純正的越西貢椒分不開。越西貢椒是當地彝族接待客人時,拌砣砣肉、煮酸菜湯、烤羊排、烤牛排、烤乳豬、烤魚等必不可少的調味佳品;越西貢椒的香、麻也是四川飲食風味的一大特色,為廚師所廣泛套用。同時,越西貢椒還是當地彝族敬神祭祀的用品。每年農業三月底,農作物播種完時,越西彝族都要用花椒水和蒜水一起,請“畢摩”(念經的祭師)祈禱,並灑在自家住房和畜圈內外,表示一年已開始,用花椒水和蒜水驅趕騷擾他們家的魔鬼和疾病,祈求家人幸福安康,家畜興旺發達,五穀豐收。

1979年,在廣州的農副產品博覽會上,越西貢椒脫穎而出,一舉奪得質量評比第一名,搶灘重慶、樂山、夾江、眉山、洪雅等市場,創下了良好的市場口碑。

越西縣委、縣政府已將花椒生產列入了當地“六大產業”發展之一,2010年,與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共同完成了《越西貢椒產業發展規劃》,計畫2011年—2020年規劃發展20萬畝貢椒基地。用5年時間規劃種植和改造低產低效花椒林23萬畝,實現產值3億元以上,創建貢椒生產基地縣。

生產情況

2009年,越西縣花椒總面積5.2萬畝,產量達614噸,每千克價格在70元左右,產值達3070萬元。

越西貢椒 越西貢椒

2011年,越西縣貢椒總面積達6萬餘畝。

產品榮譽

2006年,四川省第二屆冬季旅遊發展大會涼山特色農產品展會上,越西貢椒獲優質獎。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越西貢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越西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州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緣,屬大涼山山系。越西貢椒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越西縣境內34個鄉鎮所屬的229個行政自然村,海拔幅度1200—2600米,地理位置北緯28°20′—28°53′,東經102°24′—102°44′之間。保護面積2.26萬公頃。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土壤土質良好,灌溉方便,環境應符合DB51/T336《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產地環境條件》,海拔1200—2600米。

(2)品種選擇:根據現有花椒的分布情況和生長特性,適宜越西栽培的有正路花椒和大紅袍兩個地方良種。

(3)生產過程管理:越西貢椒生產過程應執行DB5134/T67《無公害花椒生產技術規程》。

①選擇生長健壯,品種純正,無病蟲害,結實性能良好的盛果期貢椒作為採種母樹。

越西貢椒 越西貢椒

②椒園應選擇陽坡或半陽坡地段,相對集中連片種植;充分利用荒坡、荒地、路旁及房前屋後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

③根據土壤肥力狀況確定栽植密度,坡地按株行距2×3米,每畝栽植110株;沃土壩地按株行距3×3米,每畝74株;田邊地角、房前屋後按株距3—4米,每畝56—74株。

④造林後要適時澆灌,確保成活,如有缺窩,及時補苗;生長季節要進行中耕除草。椒糧(菜、藥)間作模式,間作作物宜為矮桿。施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結合無機肥和生物菌肥,做到平衡與協調施肥。

⑤貢椒樹形有叢狀形和自然開心形。定植後進行幼樹整形,進入結果期後每年秋冬季進行修剪。疏除密生枝、徒長枝、交叉枝、重疊枝、細弱枝、病蟲枝。

⑥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採用營林、物理、生物措施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原則。化學防治中農藥使用應按DB51.337《無公害農產品農藥使用準則》執行。

(4)產品收穫及采後處理:貢椒採收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鮮果呈鮮紅色,果皮縫合線突起,少量果皮開裂,表現出品種特有的色澤,種子呈黑色光亮,種仁變硬時,即可採收。採收時以一手持椒枝,另一手拇指和食指從果穗基部摘取果穗,放入竹筐內,忌用手捺,摘斷果柄時注意勿碰傷果粒油囊和葉柄處的次年花芽。採收後,在陰涼處攤晾1—2天,然後在強烈陽光下暴曬3-5小時,當椒果全部開裂,用細竹竿輕敲果實,用篩選機或篩子去掉種子、葉、果柄及其他雜物,將乾果皮進行分級,密封包裝。

(5)生產記錄要求:越西貢椒的生產全過程,要建立田間生產檔案,全面記載並保存好,以備查閱。

專用標誌使用

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越西貢椒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符合越西貢椒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條件的個人、社團、協會團體,要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標誌使用申請,經審核符合標誌使用條件的,登記證書持有人要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標誌使用申請人簽訂地理標誌使用協定,標誌使用協定生效後,標誌使用人才能在貢椒產品或者貢椒產品包裝物上使用地理標誌,且可以使用登記的貢椒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活動。未經批准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冒用越西貢椒農產品地理標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