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模式
金·巴塞洛繆認為每個人的依戀風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戀模式分為安全型、多慮型、超脫型與恐懼型。
安全型的人對親密關係和相互依賴感覺很自在,他們樂觀外向,並且願意參加社交活動;多慮型的人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時刻都會保持高度的警惕,他們很希望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是一旦自己的親密對象與其他人有密切關係,他們就會心生嫉妒;超脫型的人喜歡依賴自己,對親密關係沒有多大的興趣,往往表現得冷漠而獨立;而恐懼型的人則總是擔心遭人拒絕,不能相信別人,同時他們也不信任自己,多疑而害羞。
超脫型的人
超脫型風格的人感覺與別人的親密並不值得憂慮,超脫型的人會自我滿足,拒絕與別人的相互依賴,並不真正關心別人是否會喜歡自己。
超脫型人格中最為核心的要素為:執意與世界及人群疏遠,迴避社會竟爭以無欲無求來保證自身不受外界和他人干擾。對他而言沒有什麼比捍衛自由和獨立更重要。
他們拒絕任何形式的束縛,包括別人希望他能做某些事情或希望他能以某種方式行事,都會讓他感到不自在並因此產生逆反心理。他討厭與人們普遍接受的行為準則或傳統的價值觀保持一致。他不讓自己在生活里去期盼什麼,因為他怕落空,怕失望,怕依賴於人。
“超脫型”人崇尚的是獨立和自由,為了減少對他人和環境的依賴,也為了不屈從於任何約束,他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渴求,讓自己知足常樂,自給自足,以此來使自己變得堅不可摧。為了減少自身的弱點,他相信最好不要去許願。有時候這伴隨著一種對生活採取的有意識的、為自己的消極做辨護的悲觀看法,一種無論如何都沒有用,因此也不想做出什麼努力的感覺。
然而他通常並不抱怨生活。而是以一種冷幽默或淡漠的尊嚴來接受命運。他想通過獨立於外部力量,不被外界干擾,感覺一切都沒關係,並且只對自己範圍內的事情感興趣來逃避受苦。他相信,只要無求於人,就不會受制於人;只要什麼也不謀求,就不會失敗;只要對人生的期望不高,就不會失望和煩惱。
“超脫型”人對自我的理想化形象是:自給自足、獨立自主、與世無爭、摒棄一切欲望,逃避自己,放棄積極的生活,採取了一種旁觀者的姿態,這使得他常常能出色地觀察別人和他自己的內心過程。
他的洞察力與感情分離,帶著一種客觀的興趣來看待自己,就像一個人看一件藝術品一樣。這種自我逃避是他用來解決自己內心衝突的方式。
他的優越感來源於感知和思考的能力比別人強,相對於那些目光短淺、信仰單一、看不見人生迷茫與複雜的人,他擁有更多能洞穿事物本質的知識。他為能夠看穿別人的幻覺而感到驕傲,並以此來安慰自己空虛的生活,但對自己的自欺欺人卻視而不見。
他的癱瘓恰恰是因為他的頭腦被那些貌似“知識”和“藝術”的樊籠圍困了起來,從而本能地迴避參與那些在他看來毫無意義的社會竟爭。
對人生的悲觀和消極使得“超脫型”人成為癱瘓的腦力勞動者。有時,癱瘓是超級智力和過分知曉人類處境的結果,他們的惰性應歸咎於過分敏銳的意識,目光集中在“終極”(從宇宙的視角來看待人類,都是生活在冷漠宇宙中的一些小人物),覺得做什麼事都沒有理由乃至沒有意義。
但另一方面,癱瘓也可能是一個不良竟爭環境的衍生問題,比如在腐敗的極權制度下,往往是誠實和比較有道德感的人會有逃避竟爭、自我疏遠的的心理。
“超脫型”人雖然有意識地從外部世界中退隱,擺出與世無爭的姿態,但他內心深處並非不想贏,不行動是不想輸。他試圖找到一種只贏不輸的方法。他也想得到真正的快樂,但如果快樂的獲得無論如何都要依賴於他人,那么他寧願斷此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