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軟體作坊

走出軟體作坊

此書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主要是介紹關於軟體開發過程管理,如何把軟體企業做大做強,使企業正規化的方法以及必要性,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等。《走出軟體作坊》形式活潑,內容獨特,主要以作者自身多年工作的寶貴經驗,來談軟體公司的項目管理和團隊建設,主要包括對中小軟體公司軟體開發組織結構、團隊文化、軟體過程管理、團隊激勵、績效考核、職業發展規劃、未來業界發展趨勢、個人素質提升等,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籍封面書籍封面

《走出軟體作坊》提供了解決國內小型IT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的項目管理問題的若干方法。《走出軟體作坊》形式活潑,內容獨特,主要以作者自身多年工作的寶貴經驗,來談軟體公司的項目管理和團隊建設,主要包括對中小軟體公司軟體開發組織結構、團隊文化、軟體過程管理、團隊激勵、績效考核、職業發展規劃、未來業界發展趨勢、個人素質提升等,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走出軟體作坊》主要讀者對象是IT企業的研發主管、項目經理和軟體開發人員,以及即將到IT企業工作的高校畢業生。

作者簡介

阿朱,網名阿朱。

1998年上網,到了一個碧海銀沙聊天室,偶爾起了個名字叫阿朱(在網上想裝一個小姑娘吸引人的眼球),認識了不少朋友(當時中國網際網路還算乾淨),於是就固定了ID,與《天龍八部》無關,但倒是很喜歡《天龍八部》中的阿朱這個人物。10年用到如今,也算個小品牌了。

真名,呂建偉。一個希望重建晉商精神的山西人,希望能做到,以後大家一提到山西,不要只想到黑的煤、酸的醋、黃的土,也不要想到買悍馬的煤老闆。百度CEO李彥宏、微軟中國研發集團CEO張亞勤都是IT界的山西人。他們代表了新的山西人,新的晉商業精神。

特點:1.懶,能不做就不做,能簡化就簡化。所以做工作,也是只抓那20%。2.平時辦公桌挺亂,但想找什麼東西都能找到,老闆實在看不下去,要求整理,轉個花就整理得井井有條,但是過幾天又慘不忍睹了。3.如果你想反簡單的事故意說複雜,我幫你。如果你想把複雜的事說簡單,我也幫你。如果你想把某件事和某件事關聯起來,我還幫你。4.有人評價稱悶悶男,看著不像愛說話的。一張嘴卻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不過也看內容。TI、娛樂八卦、企業管理一般屬黃河之水型,你睡著了我就對牆說。 5.過去折騰,喜歡鄭鈞、竇唯、張楚,還玩過兩天搖滾。現在都歇菜了。趙傳、劉德華、齊秦、梁靜茹,就隨便來吧。6.曾狂愛古龍、蘇童、王朔、方方、莫言,導致多了副眼鏡,但現在這些書都不知哪位朋友拿走了,一本都不剩,只能看電子小說了。7.現在還在某個秘密地方藏了一個《帝國時代2》硬碟版。打得很爛,和人配合玩,只能充當給同盟製造糧食挖石頭金子型,一點防禦設施都不造,全靠兄弟們護駕,當然兄弟們只造軍隊就可以了,我已經在你們的地盤上蓋了防禦城堡,也派了N個農民給你們種糧食,兄弟們只管放心地交鋒陷陣即可,家裡有我。不過,什麼時候最後一次玩,忘了。

目錄

引子——這本書適合誰

組織結構篇

雙龍會——CTO與技術總監

人,是人,真的是人——團隊文化

四套馬車——團隊配合

大長今——項目經理

走鋼索的人——架構師

過程管理篇

一個人在戰鬥——老系統維護

兄弟連——項目開發

我要飛得更高——新產品戰略

波、波、波——產品生命周期

定風波——產品定位

焦油坑——項目需求調研

文檔知多少——設計文檔編寫方法

沙場秋點兵——開發團隊練兵

百變金剛——企業業務開發平台架構

代碼那些事兒——代碼編寫規範

風語者——軟體測試

蛋白質女孩——產品文案

惡魔吹著笛子來——售前經理

修女也瘋狂——售前、項目管理、實施適用的演示方法

水至清則無魚——軟體費用報價方法

量販式實施一實施費用報價方法

將服務費用進行到底——服務費用報價方法

黑衣人——打造實施顧問

實施經理的工具箱——實施過程管理

燈塔客戶——試點實施

客服顧問的工具箱——客服支持

激勵考核篇

那根胡蘿蔔——團隊激勵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員工績效考核

職業發展篇

七里香——新人入職手冊

敢問路在何方——員工職業發展出路

財主家也沒有餘糧了——創業小作坊職業發展出路

終結者——CTO職業發展出路

未來趨勢篇

兵臨城下——未來企業管理軟體領域的新挑戰

像諮詢師一樣思考——發展IT諮詢業務

無間道——未來不會再有研發和銷售

輕騎兵——未來軟體開發模式

沙塵暴——令人焦慮的技術時代

色即是空——虛公司

心路成長篇

我就是一個香港導演——關聯性思維

方法為什麼——皆在一個“心”字

懈寄生——幫助過我的那些書那些人

一分鐘先生——自我時間管理

達文西密碼——從游擊隊到正規軍

亢龍有悔——方法反思

……

序言

今年早些時候,有一系列文章在CSDN Blog上陡然火爆起來。博主阿朱,以“三五個人十來條槍,如何走出軟體作坊”為題,總結了自己從業十年來在技術項目和技術團隊管理方面的經驗和思考,截至8月28日,總共發表43篇文章。博文視點也以其敏銳的嗅覺,迅速發現並決定出版這系列文章的成集。

阿朱本名呂建偉,多年以前我們是混同一個技術論壇的網友,但直至今年CSDN上海英雄會方才有緣見面。在從上海回北京的飛機上,聊著軟體和非軟體的話題,連飛機餐都覺得沒那么難吃了。也是那次談話,阿朱給我留下了“穩重、實在”的深刻印象。

《走出軟體作坊》一書,可以印證我的感覺。項目管理與團隊管理,向有土、洋二派,尤以洋派最有市場。阿朱此書,不虛談理論,全部心得皆來源於其十年實踐所得。這不是普通的十年,而是一位普通程式設計師成長為CTO的十年。在後五年中,阿朱參與並見證了一家創業公司從軟體作坊壯大成為行業領先軟體服務提供商的過程,這正是其他諸多中國軟體公司正在走或想走的路。阿朱及其所在公司的經驗與教訓,對於本土小型或創業型軟體企業,具有極其寶貴的參考和借鑑價值。

文摘

引子 這本書適合誰

我曾經把這本書的草稿一一發到我的部落格上Blog.csdn.net/david_lv。希望能和讀者交流互動。

喜歡看我的文章的會是些什麼樣的人呢?他們喜歡看我哪方面的文章?他們為什麼會關注這類文章呢?

我很好奇,也對這些問題有些自己預設的答案。

但,個微軟的人,過去素未謀面。他居然收到的反饋出乎我的意料。

某天和朋友們一起吃飯,同來的還有一說:“我也看你的部落格,什麼時候出版了買一本,現在交一下訂金也可以。”

我問他:“微軟的管理比我的土辦法好很多,為什麼還對我的文章感興趣?”

他說:“微軟的軟體開發過程管理當然是一套非常成熟的管理方法,但是微軟中國現在要做的事是幫助合作夥伴一起成長,所以必須提升合作夥伴的開發管理水平。我們儆了大量的工作,給他們培訓微軟的軟體開發過程管理方法,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中國國內的軟體公司還有其特殊的地方,雖然有些合作夥伴規模也挺大,但也存在著你所說的問題,所以我對你的解決方法很感興趣。”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很奇怪的讀者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