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美麗的Chinese lady郁眉到了倫敦不幾天,就有了艷遇!她遇到一個義大利男士,第一次見面就有邀請她同居一室的激情表達!……一個美麗的中國女性,如何在倫敦孤軍奮鬥,如何在英國交友生活,如何在異國他鄉追求夢想,以及她到底追求一個什麼樣美麗的夢想……文學是一個夢,很多人都做過。有的人早早地醒了,有的人一直生活在夢裡。《走過倫敦》的作者最初是學中文的,那時她還是個嬌小、文靜的女孩子。學中文的女孩兒都會有夢的,只是不知她的夢會是怎樣的一個。但從她在倫敦的生活和在英國自費讀MBA的經歷中,不難看到:那時她是清醒的,她不可能做文學的夢,因為生活太實在了。所有的浪漫和想像似乎都與真切顯得格格不入。她要一次次地找房子,她要一番番地問工打工,她要為掙足學費而沒日沒夜地苦做,她還要在孤獨無助的煎熬中完成對異域文化、他鄉生活的體認和思索。當她用四年的生命光陰走過倫敦,回到祖國,回到家人親人好友同事身邊,回到一個她生存生長生活的古老的大房子裡時,她異乎尋常地感到了現實和溫暖。她又可以是那個嬌小、文靜的小女孩兒了,她也再次回到了她的夢裡。倫敦為她的夢裝點了色彩,增加了實實在在的生活內容,她完成了《走過倫敦》。
倫敦我是到過的,泰晤士河上有許多橋。緊靠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邊上的那一座是最古老的,而新政府修建的便民橋,據說為執政者贏得了許多選票;還有因為電影《魂斷藍橋》而聞名世界的。
Waterloo Bridge(滑鐵盧橋),上演過無數驚心動魄故事的倫敦塔橋,都給我留下過深刻的印象。理所當然,大笨鐘、唐寧街10號、格林威治天文台和牛津、劍橋的大學城都是要看的,看到了歷史的凝重,看到了都市的喧譁,看到了工業文明給這個世界大都市帶來的繁榮,也看到了莎士比亞故鄉的文化品位、文化傳統和至今沒有捨棄的翩翩的紳士風度。但是,我必須承認,沒有看到真正的倫敦的生活。倫敦的真實也許不在這些世界聞名的景點裡,也不在莊重沉實高大的石頭建築中和穿西裝、拄手杖的紳士的臉上,而是在捷運站里,在咖啡廳中,在唐人街上,在午夜後靜靜的街區和昏暗的燈光之下。《走過倫敦》的作者看到了,感受到了,體驗了,經歷了,她寫出了只有在倫敦的底層生活過的人才能寫出的異鄉漂泊的感受:艱辛、壓抑,對祖國、家鄉銘心刻骨的依戀和對倫敦人的深切的理解和感悟。她曾問我“走過倫敦”這個書名可好,在讀完作品之後,我發自內心地感到這是個很不錯的名字,因為這個書名再貼切不過表述和概括了一個生命意義上的經歷和對這種經歷的體味。走過是腳踏實地的,是歷雨經風的,可以觸摸倫敦的霧,也需要在與每一個英國人和其他的外國人還有自己的同胞擦肩而過時,禮貌地打一聲招呼。而我作為一個到過倫敦的人,絕不會有這樣的深切、細膩和豐富感受。
《走過倫敦》是一個女自費留學生用她的生命經驗寫成的,這是一個獨特的、有意義的視角。作品裡著墨最少的是讀書,著墨最多的是生活。這裡有太多的人生,太多的感人經歷和生動故事,但作者不是在刻意地寫人生、講故事,而是用一個女研究生細膩、溫婉的眼光,去掃描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個場景,每一次經歷,質樸而直接地娓娓道來,沒有絲毫的做作和賣弄。作為讀者,我不止一次地被感動過。由於對作者的了解,我的感動可能勝於對她的關切。但倫敦生活的艱辛,那一群中國人生存的艱難,不論是偷渡者、求學者、國內著名的中醫還是名牌大學的年過半百的高材生,無一例外地令人玩味、令人關切。作者用很輕鬆的筆觸描述了這些生活細節,真實地表現了這種異域謀生的艱苦。《走過倫敦》的艱苦不是概念的,而是具體的、實在的。她也寫到了歡樂,寫到了倫敦的文明,寫到了倫敦生活許多方便和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寫到中國人骨子裡會時時流露出來的做人的氣節,甚至有絲絲縷縷對倫敦的嚮往和流連,但《走過倫敦》的通篇,充滿的是一個異國求學者的艱辛經驗,咀嚼這種經驗的滋味,回味這種經驗的印象,升華這種經驗的品質。更加讓人感動的是,字裡行間流動的是一個女留學生的真誠和善良,有對祖國和同胞命運的關心和關注,有對外國朋友的理解和寬容,有對自己的安慰和解脫,也有對生活的忍耐和退讓,讀《走過倫敦》的所有文字時,會時時感受到一個文弱女子的豁達與溫柔。
《走過倫敦》在表現作者人生經驗和心路歷程的同時,也會把一些有一般意義的內容展示給人看,因此,作品不僅是自我的,更是社會的。我在想,《走過倫敦》的內容,對曾經在倫敦駐足、走馬觀花的人是有意義的,它會讓人們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對所有想去倫敦求學、謀生、找出路的人是有意義的,它讓人們在有了各種美好的嚮往之後,有更實在的生活和心理準備;對有親人在倫敦生活的所有人都是有意義的,它讓所有的親人們清醒和明白:收到的信件和物品、聽到的話語和描述、看到的容光煥發和笑臉的背後,埋藏了太多太多不為親人知道的磨難和艱辛;對想真正了解倫敦的生活狀態、文化差異、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存方式和理念的人們是有意義的,它讓你看到一個個具體的過程和細節。倫敦對於許許多多的關切者也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你可以去讀《走過倫敦》,它會再真實不過地讓你對倫敦有一個揭開面紗的感受。
在我結束這篇被視為序言的文章之前,我想做一個真誠的表白,因為《走過倫敦》是真誠的。從大學到機關已經十個年頭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每每深切感到的,是自己正在蛻變成一個不學無術的人。因為書讀得太少了。我已經從文學的夢中醒來,而且難能再次入睡。但當我一口氣讀完《走過倫敦》時,我真的竟有了一點找回感覺的欣慰。我想這絕不僅僅是出於對作者及其在倫敦思念生活的關切。作者在描述瀏覽劍橋時寫道:走在幽幽的小徑,我想像著徐志摩當年告別劍橋的情景。他一定是在這條小路上走來走去,依依不捨,吟詠出了“再別康橋”的詩句。……我是到過康橋的,但我感到的卻不是幽幽小徑上走來走去的詩意,而是帶了點悽愴的失落和哀婉。詩人就是詩人,他把失落和哀婉化成了一抹靜靜的流連。記得我在走過康橋之後曾寫下一首詩,我願意把它翻出來獻給讀者,也獻給本書的作者,並作為我仍然有夢的裝點:
靜靜的康橋
擁著早春清嫩的風
期盼著
一個中國詩人的到來
我必須輕輕地告訴你
——康橋
他不來了
只留下一首詩
作為後來者永恆的憑弔
我來到康橋
走進你悠遠體貼的懷抱
在綠色的撫慰里
輕輕地道一聲
康橋,你好
2004年8月2日張振忠於瀋陽
作品目錄
序第一章
一 去往倫敦有驚無險
二 倫敦的最初印象
三 熱心的義大利人
四 三小時被炒了魷魚
五 好心的中國朋友
六 英國的政權更替
七 終於搬進了倫敦
八 摩洛哥朋友
九 職業中心
第二章
一 第一份工作
二 開始工作的第一天
三 學會做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