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色

赭色

赭(zhě)色:中國傳統色彩名詞,紅色、赤紅色、深紅色。赭石(礦物,土狀赤鐵礦,可做顏料)。赭衣(古代罪人穿的赤褐色的衣服,借指罪人)。赭色在中國畫中可以用朱磦加墨調成,可以說是一種老紅色,但還是偏紅比較多一點。寫生畫對色彩的要求,不強調景物條件色的變化,而以大面積平塗的裝飾色為主,注重景物固有色,如樹幹用赭色,樹葉用汁綠, 石根用淡赭,石面即塗上墨青或汁綠、花青等。著好第二遍色以後,由於著上去的色降低了墨稿中黑白的對比效果,幹了後,畫面可能會在明度對比上減弱,色調會變灰,這時就需要用筆墨再局部進行皴擦,把精神提出來,接著用顏色局部再加,使層次更深厚。

詳細解釋

赭色赭色

zhě

【形】

紅色、赤紅色〖reddish-brown〗

赭,赤也。——《廣雅·釋器》

桃湯赭鞭。——《漢書·王莽傳》。師古曰:“赭,赤也。”

又如:赭袍(紅袍);赭衣(古時囚犯穿赤褐色衣,因以赭衣代稱囚犯);赭黃(天然的褐鐵礦);赭鞭(赤色的鞭);赭衣塞路(比喻犯罪的人很多);赭紅、赭赤(紅褐色)

赤裸〖bare〗

群飲源槁,回食野赭。——唐·柳宗元<晉問>

相關辭彙

zhě

【名】

紅土〖redsoil〗

赭,赤土也。——《說文》

偷長以赭污其衣裙。——《漢書·張敞傳》

其土則丹青赭堊。——《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

又如:赭堊(紅土與白土)

赤紅如赭土的顏料,古人用以飾面〖ocherdye〗

赫如渥赭,公言賜爵。——《詩·邶風·簡兮》

“赭衣”的簡稱〖redwornbyconvictsdress〗

田叔鉗赭,志於夷戮。——《宋書》

又如:赭徒(囚徒,犯人。因身穿赭衣,故稱)

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亦指田野寸草不生的荒蕪景象〖barrenland〗。如:赭盡(謂使山野草木空盡而成赤地)

山名〖Zhemountain〗。在浙江省蕭山縣東北。山石呈赭色,故名

zhě

【動】

染成紅色〖dyered〗

或赭其垣。——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赭紅袍(血濺衣袍,使成紅色。比喻戰鬥激烈);赭面(以赤色塗臉。亦指以赤色塗紅的臉);赭顏(因酒醉而臉紅)

因羞愧而臉紅〖blush〗

人戲稱曰:“公之《春秋》,亦權倚閣乎?”秩色頗赭。——宋·彭乘《墨客揮犀》

施加罪罰〖punish〗。如:赭墨(服赭衣,受墨刑。指刑罰)

伐盡樹木,使山嶺赤裸呈赭色。如:赭山(伐盡山上的樹木)

赭石

zhěshí

〖ocher〗暗棕色礦物,用做顏料

釋義

詳細釋義

赭色: 中國傳統色彩名詞,具有大火的熱度,並有固體質感的顏色。

( 註:赭從 赤從 者 ,赤在 甲骨文中從大、從火。)

國畫中赭色有赭褐、赭黃、赭紅,都是 天然礦物顏料,其色穩定性好。產於赤鐵礦、磁赤鐵礦, 山西、 河北都有出產。

石質堅硬者色一般教深偏紅,日本色名大鑒中記載赭石產支那代洲的字樣,古代洲是現在的山西 五台縣。赭石即不加膠塗在紙上其色亦難去掉。

赭石製作起來很是方便,只要把赭石原料去雜質後搗碎研細加入膠水再研磨兌入溫水絞勻,帶其沉澱,將上層黃膘倒出蒸乾收存就是赭石膏。

還有種鐵朱,比硃砂色暗,為偏紅的赭石製成,壁畫多用之 。

赭石在用時先將其放在碟內,用溫水沖一下馬上再倒掉,既可除膠,純赭石色如在紙上。色度上足後要刷礬水,如用絹繪畫,純赭色不能用在絹的正面,姜思訓的膏狀顏料買來直接化開就可用,一般不用拔膠,如膠大的顏料在化開前都可用溫水或溫酒沖一下,但紅色和黃色系的顏料除外。

與咖啡色的區別

咖啡色比赭色更深一點,就是還要黑一些。

赭色在中國畫中可以用朱磦加墨調成,可以說是一種老紅色,但還是偏紅比較多一點。咖啡色是一種比赭色更深的色,在國畫裡面類似的色可以用赭石加墨調成,在水彩水粉里有一種顏料更接近咖啡色,那就是熟褐色。

只能說熟褐色接近咖啡色,但並不完全等同於咖啡色,但赭色跟咖啡色是兩碼事。

著色套用

最簡便的著色方法是使用淺絳著色法。絳為紅色,淺絳山水原是指以淡赭色為主調的傳統山水畫,後泛指在水墨的基礎上淺著色的一種畫法。當寫生畫墨稿完成以後,感到意猶不足,即可在其上著色來豐富畫面的效果。寫生畫對色彩的要求,不強調景物條件色的變化,而以大面積平塗的裝飾色為主,注重景物固有色,如樹幹用赭色,樹葉用汁綠, 石根用淡赭,石面即塗上墨青或汁綠、花青等。所使用的原料不外乎赭石、花青、藤黃、朱磦、曙紅等,且以前三種色最為常用,一般若備上三四種色就夠了。

著色的方法是,首先要根據畫面意境主題表達的需要確定主調,如以赭色為主的則是暖調子,以汁綠、花青為主的是冷調子。在一個主調的統攝下輔以其他色相與之對比呼應,使達到既有對比又統一和諧的藝術效果。切忌在設色中沒有一個調子,一塊綠一塊紅,繁瑣拼湊,反而把畫面效果破壞了。

畫面色調起決定作用的是墨色,著色的目的是補充墨色的不足,所以著上去的色一般宜薄,水分宜多,掌握好著色的先後順序。如畫樹木,先用赭色著樹幹,再用汁綠著葉子。畫峰巒山石,先用赭色著峰、石的陰面,再用汁綠或墨青著陽面,也可根據處理色調的需要,用其他不同的設色方法。著好第二遍色以後,由於著上去的色降低了墨稿中黑白的對比效果,幹了後,畫面可能會在明度對比上減弱,色調會變灰,這時就需要用筆墨再局部進行皴擦,把精神提出來,接著用顏色局部再加,使層次更深厚。這樣反覆遞加,遍數不拘,直到把畫中意境充分表現出來為止。

相關連線

http://xh.5156edu.com/show.php?id=1842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