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茲伯格

赫茲伯格

赫茲伯格(1894—1989),1932年來華前曾是德國國防軍軍醫。1938年,納粹德國急召在華顧問回國,赫茲伯格由於妻子是猶太人,拒絕回國,而是前往中國政府陪都重慶效命。抗戰期間,中國藥品十分緊缺,連治療瘧疾的奎寧都很罕見,有醫學博士頭銜的德國軍醫赫茲伯格在中國大後方發明了一種代替奎寧的藥品,拯救了眾多中國人的生命。

赫茲伯格大夫

個人簡介

赫茲伯格(1894—1989),1932年來華前曾是德國國防軍軍醫。1938年,納粹德國急召在華顧問回國,赫茲伯格由於妻子是猶太人,拒絕回國,而是前往中國政府陪都重慶效命。抗戰期間,中國藥品十分緊缺,連治療瘧疾的奎寧都很罕見,有醫學博士頭銜的德國軍醫赫茲伯格在中國大後方發明了一種代替奎寧的藥品,拯救了眾多中國人的生命。

生平介紹

赫茲伯格1894年出生於萊比錫,1932年來華前曾是德國國防軍軍醫。1938年,納粹德國急召在華顧問回國,赫茲伯格由於妻子是猶太人,拒絕回國,而是前往中國政府陪都重慶效命。

抗戰期間,瘧疾在中國大後方流行,中國藥品十分緊缺,連治療瘧疾的奎寧都很罕見,瘧疾的感染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有醫學博士頭銜的德國軍醫赫茲伯格經過兩年多的試驗研究,終於在1940年夏發明一種代替奎寧的藥品,這種藥品很快得到普及。拯救了眾多中國人的生命。

赫茲伯格為此,蔣介石親自表彰赫茲伯格大夫。1946年,赫茲伯格和猶太妻子返回德國前,中國政府送給他們一筆豐厚的獎金以示感謝。

戰後,赫茲伯格在德國西部的布拉姆舍開診所,他活到95歲才安然離世。

美國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個人簡介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Herzberg)是美國心理學家,曾獲得紐約市立學院的學士學位和匹茲堡大學的博士學位,以後在美國和其他三十多個國家從事管理教育和管理諮詢工作,是猶他大學的特級管理教授。

主要著作

《工作的激勵因素》、《工作與人性》、《管理的選擇:是更有效還是更有人性》。

科學成就

雙因素理論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豐富化方面,他也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

赫茨伯格認為影響人們行為的因素主要有兩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與工作環境或工作條件相關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監督、人際關係、工作條件、地位安全等。保健因素處理不好,會引發對工作不滿情緒的產生,處理得好,可以預防或消除這種不滿。但這類因素並不能對員工起激勵的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積極性、維持工作現狀的作用。

激勵因素是指與工作內容緊密相連的因素,如工作富有挑戰性、工作取得成就、才能得到賞識、增加工作責任的負擔,獲得成長和發展的機會等。與激勵因素有關的工作處理得好,能夠使人們產生滿意情緒,如果處理不當,其不利效果大多只是沒有滿意情緒,而不會導致不滿。

雙因素理論說明了要調動人的積極性,不僅要注意物質利益和工作條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用一些內在因素來調動人的積極性。有些西方行為科學家對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的正確性表示懷疑。有人做了許多實驗,也未能證實這個理論。赫茨伯格及其同事所做的試驗,被有的行為科學家批評為是他們所採用方法本身的產物:人們總是把好的結果歸結於自己的努力而把不好的結果歸罪於客觀條件或他人身上,問卷沒有考慮這種一般的心理狀態。另外,被調查對象的代表性也不夠,事實上,不同職業和不同階層的人,對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反應是各不相同的。實踐還證明,高度的工作滿足不一定就產生高度的激勵。許多行為科學家認為,不論是有關環境的因素或工作內容的因素,都可能產生激勵,而不僅是使職工感到滿足,這取決於環境和職工心理方面的許多條件。

但是,雙因素理論促使企業管理人員注意工作內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別是他們同工作豐富化和工作滿足的關係,因此是有積極意義的。赫茨伯格告訴我們,滿足各種需要所引起的激勵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樣的。物質需求的滿足是必要的,沒有它會導致不滿,但是即使獲得滿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調動人的積極性,不僅要注意物質利益和工作條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錄用,各得其所,注意對人進行精神鼓勵,給予表揚和認可,注意給人以成長、發展、晉升的機會。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這種內在激勵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