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河北省贊皇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出版社
方誌出版社
序
凡例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編 地理
第一章 位置境域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境域
第二章 建置沿革
第三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清前行政區劃
第二節 清代行政區劃
第三節 民國時期行政區劃
第四節 新中國建立後行政區劃
第四章 城鎮鄉村
第一節 縣城
第二節 鄉鎮
第三節 農村
第五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繁衍
第二節 人口分布
第三節 人口構成
第六章 地質
第一節 地質演變
第二節 地層
第七章 地貌
第一節 類型分布
第二節 主要山峰
第八章 氣侯
第一節 四季
第二節 氣溫
第三節 降水
第四節 風
第五節 日照、濕度、蒸發與雲量
第六節 災害性天氣
第七節 物侯
第九章 水文
第一節 河流
第二節 山泉
第十章 土壤植被
第一節 土壤形成
第二節 土壤類型
第三節 土壤肥力
第四節 植被
第十一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礦產資源
第三節 水資源
第四節 野生動植物資源
第五節 野生藥材資源
第十二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旱災
第二節 水災
第三節 雹災
第四節 風災
第五節 蟲災
第六節 震災
第七節 酷熱
第二編 經濟
第一章 農業
第一節 耕地
第二節 農業生產關係
第三節 農作物
第四節 農技農藝
第五節 農具農機
第六節 經營管理
第七節 農業機構
第二章 林業
第一節 樹種與分布
第二節 植樹造林
第三節 林場、果樹
第四節 林業技術
第五節 經營管理
第三章 畜牧水產
第一節 養殖種類
第二節 飼養與繁殖
第三節 飼草、飼料
第四節 疫病防治
第五節 畜牧機構
第六節 水產
第四章 水利
第一節 水利工程
第二節 河道治理
第三節 水土保持
第四節 水利管理
第五章 工業
第一節 工業體制
第二節 工業門類
第三節 工業管理
第六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發展概述
第二節 行業分布
第三節 企業管理
第四節 職工隊伍
第五節 管理機構
第七章 交通運輸
第一節 古道
第二節 公路
第三節 橋樑
第四節 交通運輸工具
第五節 客貨運輸
第六節 交通管理
第八章 郵電
第一節 郵電機構
第二節 郵政
第三節 電信
第九章 能源
第一節 電力
第二節 煤炭
第三節 石油
第四節 其它能源利用
第十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城鎮建設
第二節 鄉村建設
第三節 建築施工
第四節 房地產管理
第五節 環境保護
第六節 管理機構
第十一章 商業
第一節 經營體制
第二節 商品購銷
第三節 集市貿易
第四節 飲食、服務
第五節 對外貿易
第六節 商業機構
第十二章 物資供應
第一節 物資統配
第二節 議購議銷
第三節 管理機構
第十三章 糧油
第一節 購銷
第二節 儲運
第三節 加工
第四節 管理機構
第十四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體制
第二節 財政收入
第三節 財政支出
第四節 債券
第五節 財政機構
第十五章 稅務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稅收制度
第三節 稅收種類
第四節 稅務機構與稽徵管理
第十六章 金融
第一節 貨幣
第二節 借貸
第三節 存儲
第四節 保險
第五節 金融機構
第十七章 經濟綜合管理
第三篇 政治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
第二章 中國國民黨
第三章 社會團體
第四章 參議會與人民代表會
第五章 政府
第六章 政治協商會議
第七章 治安與司法
第八章 民政
第九章 信訪 外事 僑務
第四編 軍事
第五編 文化
第六編 社會
第七編 人物
限後輯要
附錄
序言
新編《贊皇縣誌》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編成,這是贊皇人民社會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贊皇精神文明建設的又一成果。為此表示衷心祝賀。
中華民族古來有編史修志的優良傳統。地方志書的資政、教化、存史作用早已被社會實踐所證實。作為一名地方領導,若對當地歷史、現狀一無所知,或知之不深,就不可能做出符合當地實際的科學決策,勢必給工作造成失誤,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損失。新編《贊皇縣誌》涉歷史、地理、經濟、軍事、文化、社會諸多方面。對贊皇各個時期的興衰變遷進行了客觀記述,較全面地反映了贊皇社會發展歷史,為全縣領導幹部開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歷史借鑑,對搞好贊皇兩個文明建設大有裨益。
贊皇物產豐富,歷史悠久,自隋開皇十六年置縣,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歷史。勤勞、淳樸的贊皇人民,有著光榮革命傳統,在歷次革命鬥爭中都做出了自己應有貢獻,抗戰時期,曾獲“冀西十三縣,贊皇是模範”的光榮稱號。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贊皇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發展。但由於歷史、地理等因素影響,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帶領全縣人民實現共同富裕依然任務艱巨。只有從實際出發,革故鼎新,勵精圖治,才能促進贊皇經濟騰飛,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新編《贊皇縣誌》,是一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對於客居他鄉的贊皇籍兒女,又是一座溝通信息、維繫和加深感情的橋樑。通過讀史明志,更加熱愛贊皇,獻身贊皇,為振興贊皇貢獻力量。
在《贊皇縣誌》付梓之際,衷心感謝縣誌辦全體工作人員完成了一件利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大事。《贊皇縣誌》編纂是一項浩大的文字工程,贊皇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為此付出的辛勤勞動。同時,也衷心感謝各級領導和各界人士在修志工作中給予的支持和幫助。願贊皇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更輝煌的成就,願贊皇人民生活得更美滿幸福。
插圖:
贊皇縣現況
贊皇縣位於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中段東麓,距首都北京300公里,距省會石家莊33公里,西鄰煤海山西,東距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20公里。全縣總面積1210平方公里(181.5萬畝),現轄9鄉2鎮1個街道辦事處,212個行政村,379個自然村,24萬人口。贊皇是山區縣、老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世界教科文組織中國地名專家組命名的“千年古縣”。
贊皇歷史悠久,縣境內有山名贊,相傳周穆王討逆戰勝於此,封為贊皇山。隋開皇十六年置縣時,以山謂縣稱,稱讚皇縣。自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贊皇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唐代曾出過六位宰相,最有名的是李吉甫、李德裕父子宰相。贊皇縣是革命老區,在革命戰爭年代,鄧小平、陳錫聯、秦基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生活過,有2000多名烈士為國捐軀,享有“冀西十三縣,贊皇是模範”的美譽。電影《上甘嶺》主人公張忠發的原型是根據贊皇籍的英雄連長張計發主要事跡編拍的;電影《橫空出世》主人公馮石的原型是贊皇籍老將軍,核基地第一任司令員,原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張蘊鈺同志;電影《集結號》主人公穀子地的原型源於贊皇北竹村的退伍戰士常孟蘭。在革命先烈的感召下,贊皇人民一直對革命軍隊懷有深厚的感情,始終保持著擁軍優屬的優良傳統,多次被省市授予“擁軍優屬模範縣”、“雙擁模範縣”。
贊皇林果、礦產、旅遊資源豐富。以贊皇大棗、核桃、板栗為重點的經濟林達68萬畝,贊皇金絲大棗是全國700多個棗品種中惟一的自然三倍體,曾榮獲昆明世博會金獎、全國農博會名牌產品、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果王”等多項榮譽;礦產資源豐富,以非金屬礦為主的礦產資源有30多個品種,總儲量達110億噸,特別是石灰石、石英砂岩、陶土等具有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的特點,有著發展資源型經濟的巨大潛在優勢;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達46.9%,嶂石岩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是“河北最美的地方”之一。棋盤山景區初具規模,竇家寨、天台山、五馬山、許亭唐相故里等景區景點極具旅遊開發價值。
近年來,特別是新一屆縣委、縣政府成立以來,贊皇縣積極實施“一城兩軸三區發展”戰略,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穩步推進,大棗、核桃、柴雞“兩龍一鳳”產業發展迅速,新農村建設邁出可喜步伐;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五馬山工業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企業入駐態勢強勁,初步形成了建材、輕化工、機械加工三大主導產業,正在成為贊皇新的經濟成長極;縣城建設突飛猛進,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縣城“三年大變樣”成效明顯,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5平方公里,人口5萬,城鎮化率26.9%,“山水型、生態型、園林型”的特色縣城初具雛形;贊皇投資環境良好,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已融入省會石家莊半小時經濟圈。近年來,全縣經濟快速發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始終位於全市前列。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4.7億元,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3億元,增長43.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9億元,增長42.4%。財政收入完成2.3億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3億元,增長19.5%,實現利稅10.5億元,增長22.2%。工業用電量達4.14億千瓦時,增長27%。引進縣外資金5.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25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96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910元。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贊皇正在步入健康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贊皇縣行政區劃
贊皇縣行政區劃代碼:130129。
新中國建立後,1958年併入元氏縣,1961年復置贊皇至今。 2000年,贊皇縣轄2個鎮、9個鄉。總人口230532人,各鄉鎮人口:贊皇鎮 53540 院頭鎮 21491 西龍門鄉 22657 南邢郭鄉 21087 南清河鄉 19550 西陽澤鄉 23727 土門鄉 13378 黃北坪鄉 12463 嶂石岩鄉 6954 許亭鄉 20376 張楞鄉 1530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年,贊皇縣下轄2個鎮、9個鄉:贊皇鎮、院頭鎮、西龍門鄉、南邢郭鄉、南清河鄉、西陽澤鄉、土門鄉、黃北坪鄉、嶂石岩鄉、許亭鄉、張楞鄉。
贊皇鎮:城東、城西、城南、城中、城北5個社區;東街、南街、西街、北街、南關、見守、東石家莊、南溝、北溝、馮家莊、南羊角、北羊角、上王小峪、下王小峪、胡家莊、曲江、饒羊、東白草坪、花林、孫莊、西高、寨里、東高、延康、玉遷村委會
院頭鎮:院頭、西會、口頭、南峪、曹家莊、河東、趙家莊、河莊、吳家廟、賈溝、杜家溝、石路、叩家庵、花木、老師會、花園、北花園、大家峪、瓦窯、胡家庵、上麻、下麻、桃幫、齊家莊、申峪、肖家莊、小石門、大石門
西龍門鄉:竹山、白鹿、梅家莊、布古莊、西江洞、東江洞、西龍門、東龍門、榆底、東壇山、西壇山、白壁、南徐樂、尹家莊
南邢郭鄉:南邢郭、北邢郭、趙家廟、陳村、南馬村、北馬村、陳家莊、東王俄、西王俄、東郭家莊、王家洞、水窪、白家窖、東風
南清河鄉:郭萬井、武家村、馮家村、嘉應寺、北清河、南清河、回車、郭莊、北壕、南壕、趙堡、九龍關、孤山、永豐
西陽澤鄉:東陽澤、西陽澤、石碑、營兒、南趙峪、北趙峪、任家洞、大河道、南平旺、北平旺、柳於溝、尹莊、牛山溝、位昌、武昌、呂莊、嚴華寺、孟家莊、梁家灣、陡嶺、西郭家莊
土門鄉:土門、千根、龍堂院、寺峪、鮑家灘、野草灣、灣子、北張家莊、劉家莊、郝付莊、南水峪、大橋莊、黃連溝、秦家莊、高家莊、郝家莊、馬家莊
黃北坪鄉:黃北坪、槐疙瘩、秦林、長沙、松會、南王家莊、宋家莊東溝、南張家莊、安家莊、西石家莊、了絲坡南掌、石咀頭、玉皇廟、川房、棗林、上段、下段、上桃坡、下桃坡、上馬峪、中馬峪、下馬峪、東馬峪、西馬峪、西白草坪
嶂石岩鄉:虎寨口、野湖泉、王家坪、三六溝、下大凡、上大凡、蘇家台、軟棗會、峰石岩
許亭鄉:許亭、軍營、嶺根底、倒馬、西陳家莊、三陣、尖山白城日、黑石、北水峪、四道岩、朝陽、都戶、田村、南潘、北潘、五里莊、孟府、小呂、黃家溝、劉家溝、巡檢司、李家莊、丁家莊、清泉、幸福莊
張楞鄉:南窪、北窪、北王家莊、張楞、南章、杜莊、葛溝、上徐樂、下徐樂、蒲宏、北延莊、南延莊、泥溝、行樂、南竹、北竹、西竹
贊皇縣誌光緒二年刊本
摘錄: 續修贊皇縣誌 卷二十三 流寓
李汝礪,字水石,號息安,東安縣(註:東安縣改為安次縣,現為廊坊市)庠生,乾隆二十八年(註:1763年)遷居縣西之北水峪村,即李衛公(註:李德裕)平泉莊舊址也。著有《傳家錄》,焚余稿滇中,翰中緣各種待梓。
李汝楫,字若濟,號半帆,乾隆丁酉(註:1777年)科挑取四庫館謄錄,中己亥(註:1779年)恩科舉人。歷任山西大寧、芮城、河津等縣知縣,升任太原府同知。乾隆二十八年與兄汝礪同遷邑西之北水峪村,自是子孫悉入贊籍。
卷二十 孝友
李儀,邑庠生,山西河津縣知縣汝楫次子。母楊氏生而兩足無力,舉動需人。儀八歲失怙(註:音hu,四聲,依靠),長兄又亡,隻身奉母,日夜不怠,雖家業蕭條而暖衣厚食數十年不懈。伯父客死雲南,遺有伯母,二堂弟亦早亡。儀奉之如其母,堂弟所留四子為之延師(註:聘請老師)教讀,撫育一如其子。居鄉和,待人厚,交友信,其天性然也。
註明:(1)本贊皇縣誌記載了北水峪村即是李衛公(李德裕)平泉莊舊址;(2)今北水峪村李氏(村中大姓之一),不是李德裕家族的直系後代,而是1763年從東安縣遷來的,本家族譜書敘寫周詳,保存完好。(3)村中李來校一枝,是從昔陽縣遷來。(4)村中其他姓氏之來龍去脈將另文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