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稼軒山水

董其昌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書法家、畫家,也是繪畫理論家,富收藏,精鑑賞。 他不僅是“松江派”的重要畫家,而且對文入畫的發展與宣傳起了很大作用。 他寫得一手好字,善於把書法滲透到畫法之中,從而使他的畫更顯清潤明秀,具有文人畫的顯著特點。

贈稼軒山水概述

點擊查看大圖
董其昌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書法家畫家,也是繪畫理論家,富收藏,精鑑賞。他不僅是“松江派”的重要畫家,而且對文入畫的發展與宣傳起了很大作用。他生於公元1555年,卒於1636年,江蘇華亭(今屬上海市松江縣)人,萬曆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以書畫馳名當時。
《贈稼軒山水》,可以代表他的水墨山水畫的基本作風。這幅畫不著色,全以筆墨氣勢取勝,筆致墨韻,拙椎秀潤,神氣充足。畫中山水樹石,秀逸瀟灑,具有“平淡”而又“痛快”的特點。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師法董源、巨然、米蕭、黃公望諸家之長,融會貫通於自己的畫中。他注重傳統技法,功力是很深厚的。他曾說:“余畫與文太史(征明)較,各有所長,文之精工具體,吾所不如,至於古稚秀潤,更進一籌矣!”這番話,正好說明他在師承古法,繼承傳統方面,有紮實的基礎。
他寫得一手好字,善於把書法滲透到畫法之中,從而使他的畫更顯清潤明秀,具有文人畫的顯著特點。但由於他不重視師法自然,過分強調筆墨風趣與形象的“脫略”,致使丘壑變化較少,缺乏山川自然的生氣。然而,當時,有些追隨者對他評價很高,認為:“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以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也有的以為:“有明一代書畫,結穴於董華亭,文、沈諸君子雖噪有時名,不得不望而泣下。”我們不管這些說法是否過於誇大,但他在繪畫藝術上對後人的印象是深刻的,以至清時的著名畫家王時敏、朱耷等都受其影響。

相關內容

明代的松江,工商業比較繁榮,文化發達,集中在那裡的文人學士為數不少。他們往來頻繁,窮探旨趣。畫壇中形成了以顧正誼為首以董其昌為代表的“華亭派”。陳繼儒、莫是龍等都屬這一派。“華亭派”又名“松江派”。這一派的畫風特點用筆洗鍊,墨色清淡,在董其昌的作品中就可見其一班。
董其昌的傳世作品不少,如《贈稼軒山水》、《夏木垂陰圖》、《秋興八景圖》、《林和靖詩意圖》、《江乾三樹圖》、《山川出雲圖》等,都能代表他的水墨、青綠山水畫的作風。
董其昌是個書畫家,並有理論著作,他的著述, 自明末以來,在畫學思想上有著重大的影響。他提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主張,啟發後來的畫家勤奮讀書,認真做學問,深入大自然,有積極影響。同時,他提出“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他所提“南北宗”之說,是我國繪畫史上第一次出現的關於繪畫流派的理論,風行三百多年,影響國內外,日本人編了《南畫大成》,還成立“南畫院”,美國也有人研究南北宗問題。其實,他們的論點有一部分不符合歷史事實,有片面性;有一部分較有道理,可作為研討中國山水畫發展史和山水畫派的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