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賞花時·翠鳳翎毛扎帚叉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湯顯祖
作品體裁:散曲
作品原文
賞花時(1)
翠鳳翎毛扎帚叉(2),閒踏天門掃落花。
你看那風起玉塵砂(3),猛可的那一層雲下,抵多少門外即天涯!
你再休要劍斬黃龍一線兒差(4),再休向東老貧窮賣酒家(5)。
你與俺眼向雲霞(6)。洞賓呵,你得了人可便早些兒回話。
若遲呵,錯叫人留恨碧桃花(7)。
作品注釋
(1)賞花時:這首曲子出自湯顯祖的《邯鄲記》。湯顯祖根據唐人沈既濟《枕中記》傳奇情節改編的戲曲,寫呂洞賓下凡去度一人上天代替何仙姑天門掃花之役,他到了邯鄲(今屬河北省)客店,遇盧生,把神奇的磁枕給他睡,讓他做了一場黃粱美夢後,把他帶到仙界去執帚。“賞花時”,曲調名,劇本第三折“度世”中何仙姑所唱,她囑呂洞賓速去速回,不要誤期。
(2)“翠鳳”二句:何仙姑掃花於天門,所執之帚叉乃用翠鳳的翎毛所紮成。翎,鳥翅上、尾上的長羽毛。
(3)“玉塵砂”幾句:天界並無塵土泥沙,有的也只是玉屑,所以叫玉塵砂。猛可的:突然間。這幾句的意思是說:“風吹落天上的碧桃花,不知要比雲層之下人間好花開時辜負春光可惜多少?”何仙姑在天門外掃花,“門外即天涯”,還有怕錯過蟠桃宴的意思。語出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別牡丹》詩:“平章宅里一欄花,臨到開時不在家。莫道兩京非遠別,春明門外即天涯。”
(4)劍斬黃龍一線兒差:做事冒冒失失,不聽囑咐,險些兒送了命。呂洞賓曾帶著“降魔太阿神光寶劍”下山,臨行時師父囑咐他不要尋和尚鬧事。他忘了師教,與正在講經說法的黃龍禪師頂撞,被黃龍手起一戒尺打得頭上起個疙瘩。呂洞賓憤恨,半夜裡祭起神劍去斬黃龍,結果劍被黃龍收去,人也被押,幸虧師父說情搭救了他。故事出自《指月錄》。《醒世恆言》中有《呂洞賓飛劍斬黃龍》一篇。日本內閣文庫藏有《呂仙飛劍記》,其第五回《純陽飛劍斬黃龍》所敘與此篇不同,當別有所本。
(5)東老貧窮:宋代湖州東林沉氏,自稱東老。他家境貧寒,但喜好留客醉飲,有客人以石榴皮在他家的牆題上題詩說:“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白酒釀來因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蘇軾詩序中曾記其事。呂洞賓喜好飲酒,有酒醉岳陽樓的事。這句是叫他途中不要貪飲被好客的酒家所挽留而誤了事。
(6)眼向雲霞:只留意仙界的事。兼以雲霞喻天上盛開的碧桃花。
(7)留恨碧桃花:因無人接替掃花之役,不能參加蟠桃宴而遺憾。呂洞賓臨行,何仙姑問他:“只此去未知何處度人?蟠桃宴可趕的上也?”《邯鄲記》最後一折,呂洞賓帶盧生來見何仙姑時說:“仙姑,恰蟠桃宴時節哩!”
作品賞析
紅樓引文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中曾引用過這首曲子。原文如下:
晴雯拿了一個竹雕的簽筒來,裡面裝著象牙花名簽子,搖了一搖,放在當中。又取過骰子來,盛在盒內,搖了一搖,揭開一看,裡面是五點,數至寶釵。寶釵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個什麼來。”說著,將筒搖了一搖,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見簽上畫著一支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鐫的小字一句唐詩,道是:
“任是無情也動人。”
又注著:“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道一則以侑酒。”眾人看了,都笑說:“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說著,大家共賀了一杯。寶釵吃過,便笑說:“芳官唱一支我們聽罷。”芳官道:“既這樣,大家吃門杯好聽的。”於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壽筵開處風光好。”眾人都道:“快打回去。這會子很不用你來上壽,揀你極好的唱來。”芳官只得細細的唱了一支《賞花時》:
“翠鳳毛翎扎帚叉,閒踏天門掃落花。您看那風起玉塵沙。猛可的那一層雲下,抵多少門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劍斬黃龍一線兒差,再休向東老貧窮賣酒家。您與俺眼向雲霞。洞賓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兒回話;若遲呵,錯教人留恨碧桃花。”
才罷。寶玉卻只管拿著那簽,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聽了這曲子,眼看著芳官不語。湘雲忙一手奪了,擲與寶釵。
深層寓意
《山門·寄生草》寫的是魯智深在被逐出五台山文殊院時,他由憂世、憤世轉向出世、遁世的一段心路歷程。事實上,庚辰本第22回的上半闋回目,就叫做“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在紅學界,包括大多數擁林派學者在內的研究者,均公認曲中所謂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等語,正是“對今後寶玉出家為僧、緇衣乞食的預示”(見《紅樓夢鑑賞辭典》“典故引語”部分/朱淡文/文)。而在《紅樓夢》中,這樣一首充滿《水滸》式孤憤、反叛色彩,且以佛家“隨緣攝化”之精神為收結的曲子,竟然是寶釵的最愛,而且也還是由寶釵推介給寶玉知曉的。這無疑就是對將來寶釵引導寶玉出家之結局的一個最為直觀的提示!同樣地,《邯鄲夢·賞花時》寫的是何仙姑對於呂洞賓的一番諄諄勸告,要後者下到凡間以後,莫要留戀紅塵中的酒、色、財、氣,莫貪杯誤事,也莫與人隨意鬥氣,應該把天界的美好掛在心間,將天界的任務放在第一位,完成了使命便早去早回。這支曲子偏偏被曹雪芹穿插在寶釵抽取花名簽的時刻,而且作者還讓寶玉一邊聽曲,一邊顛來倒去地念叨寶釵花名簽上的“任是無情也動人”。顯而易見,這也是在以曲中何仙姑與呂洞賓的關係,來暗點後三十回佚稿中寶釵引導寶玉出家為僧,復返大荒山的結局!而更重要的,《紅樓夢》雖然寫了許多書中人物唱曲聽曲的情節,但絕大多數都是徒點其名(比如《西遊記》、《劉二當衣》、《白蛇記》、《滿床笏》、《南柯夢》、《丁郎尋父》、《黃伯英大擺陰魂陣》、《荊釵記·男祭》、《續琵琶》等等),或者僅僅是截取其中的一句兩句(比如,《西廂記》中的《小桃紅》、《仙呂賞花時》、《八聲甘州》,《牡丹亭》中的《皂羅袍》、《步步嬌·裊晴絲》等等),《山門·寄生草》和《邯鄲夢·賞花時》卻是僅有的兩處被曹雪芹全文照抄的曲文。如果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用意,作者斷不會如此枉費筆墨。而值得注意的是,《山門·寄生草》被穿插在寶釵生日這天,由寶釵推薦給寶玉,《邯鄲夢·賞花時》又被安排在寶玉生日這天,出現於寶釵抽取“艷冠群芳”簽的時刻。兩次均同寶釵、寶玉其人緊密相關。這無疑又是構成了一前一後的一組證據鏈,證明了日後寶釵引導寶玉出家,正是作者為全書安排的真正結局!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明代大戲曲家,江西臨川人,居處名玉茗堂。他曾受李贄的思想影響。他的優秀作品反對傳統禮教和當時政治狀況,但另一方面,人生如夢的消極思想也在一些作品中有所表現。著有戲曲《紫簫記》、《紫釵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五種。後四種合稱“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