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際

賈際

賈際(1961—),男,1961年出生於北京,1983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和羅京、李瑞英、盧靜等30餘人在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79屆為同班同學,著名主持人、業內專家。現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持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文藝中心綜合部副主任、音樂之聲副總監、播音員。

基本信息

簡介

賈際 賈際

1984年援藏,在西藏電視台第一次主持大型文藝晚會——藏曆新年暨春節電視晚會。1985年,參加“西藏和平解放20年”系列報告活動,現場報導《樟木—西藏對外開放的視窗》,獲全國廣播節目獎,被北京廣播學院作為現場報導的教材。1986年,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與張悅主持《人民子弟兵》節目。1987—1994年,與雅坤(他的老師)共同主持綜藝節目《今晚八點半》。1994年,組織策劃第一次全國性流行歌曲排行榜頒獎晚會——《十大金曲排行榜頒獎典禮》。1995—1996年,編輯主持《全球華語節目薈萃》。1997年,因主持《懷舊金曲》節目獲第三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金獎。同年獲第三屆上海國際廣播音樂節“首屆中國優秀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評選銀獎。1998年,與劉子慧共同採制的節目《劉健和他的謠歌》獲“亞廣聯”娛樂節目大獎。1999年,出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春節特別節目《大拜年》總導演。2000年,出任2000年元旦特別節目《龍騰千年》總導演。2007年作品《高山流水覓知音》獲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廣播播音作品獎。

經歷

賈際的播音主持可謂是“聲韻傳情”的典範。解說的感情色彩與分量與音樂作品本身蘊含的基調一致,才能產生和諧整體的藝術效果。他的解說能讓聽眾不知不覺進入音樂的意境,就像邀集三五知己來到家中,把珍藏的佳作拿出來請大家共同欣賞,邊聽邊聊,其樂融融。一次他主持的周末特別節目《懷舊金曲》,介紹100多年前的美國作曲家福斯特及其作品。福斯特擅長歌頌故鄉、親情、友情、愛情的歌曲創作,他的歌傷感而又迷人,流行100多年仍經久不衰。賈際善於把握基調的變化與統一,歌曲的優美、作曲家的勤奮和成就,是基調中的主鏇律,然而在一段敘述福斯特貧困中死去的話,他又能夠很好地調整分寸,惋惜、同情,但不刻意渲染悲傷,而是從歷史、從社會的深廣的角度發出感慨,含蓄而又意味深長: ……福斯特死的時候,手裡還緊緊地拿著一張報紙,上面寫著:“親愛的朋友,善良的心……”很顯然,這是一首歌的歌詞。讓人感到悲慘的是,福斯特死後,人們在他的口袋裡找到了38美分錢,而福斯特死的那年正好是38歲,難道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命運的安排?下面我們來聽一首福斯特的名曲《故鄉的親人》,歌中這樣唱道:(在樂聲中混播) 沿著那斯瓦尼河畔千里迢迢/在那裡有我故鄉的親人/我日日夜夜把他們思念/走遍天涯海角到處流浪/但我永遠思念故鄉的親人和那古老的果園(歌聲起)。作曲家在貧困中悲慘地死去的細節令人心酸。然而,賈際沒有陷入其中,他準確地引導人們把思緒和感情帶回到作曲家的傳世之作上來,與聽眾一起在音樂聲中體味美好情感,從而緩衝了悲憤情緒又符合人們惋惜感慨的心緒。隨後轉入下面的歌詞朗讀和歌曲欣賞,就顯得順暢、自然熨帖,也符合“基調統一而有變化”的藝術表現規律。

具體的情感總是滲透在解說的字裡行間,然而富於講述感的主持,當以灑脫而又平易、傳神而又質樸的語句處理為上乘。如賈際介紹福斯特的名作《班卓琴》時,解說節奏舒緩,起伏不大卻細膩傳神,形象又不乏動感。有這樣幾句話: 接下來我們聽一首福斯特很有代表性的歌曲《班卓琴》,從歌曲質樸的鏇律中,您馬上會聯想到美國南方遼闊的牧場,以致後人有一種錯覺,他們經常把福斯特的歌視為美國的民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下面我們將要聽到的這首歌曲《班卓琴》。經過賈際的口,這段解說最出神入化的是對“南方”二字的處理,通常的習慣大多是突出“遼闊”二字,賈際卻於“南方”之前有一個小小的頓挫,且“美國”二字說得輕而且低,然後以一種令人神往的語氣,跳到較高而明亮的音高、音色,舒展地點染“南”字,氣韻十足,鏇即瀟灑地回復到中音略低的富於交談感的語言形態里,聽來毫不費力;而那幅度雖不算大但鮮明細膩的對比,卻產生了一種空間的的跨越感,引發聽眾的聯想,一片遼闊的牧場浮現在眼前,於是心中對這首歌有了一種嚮往和期待,及至音樂一出,此景此情在歌聲中得到升華,審美需求得到滿足。顯然,這樣的傳播效果與賈際獨特的感受和精湛的藝術處理是分不開的。

富於交流感的講述是主持人有稿主持時為適應聽眾收聽心理而特有的“邊想邊說”的聲音形式。賈際在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富於生命力的有聲語言時,不僅僅是口語化的適當改動,而是特別在意表現出一種促膝交談的狀態,通過語句的疏密起伏變化產生“邊想邊說”的效果,如下面這句話: 其實把家鄉視為心中最神聖的地方無可非議,福斯特讚美家鄉的歌曲佳作恰恰就帶有一種宗教式的情結,福斯特被美國人稱為“游吟詩人”,他一輩子對家鄉都有一股眷戀之情。賈際在娓娓道來的流暢講述中,在“帶有一種”之處停頓,並將“種”字作低聲的延長處理,而後加大力度果斷而快速地說出“宗教”二字,給人思索擇詞的感覺;當說到“游吟詩人”時,並不在前面安排停頓,而是一字一頓地以讚許的口吻說出。這兩處重音和停頓的不同處理,符合生活常理。這種富於交流感的講述,首先必須有對語言內容整體上的準確和深入的把握,據此輔以技巧上的處理,才會達到聽眾所希望的語言效果。

華語主持人金話筒獲得者

金話筒獎是由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節目主持人委員會於1993年創立的,為表彰優秀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而專設。金話筒獎是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最高榮譽,是所有主持人的夢想。1997年,該獎被納入廣播電視界最高級專家獎——“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