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資陽九曲河原名資溪,據1944年縣誌記載“資溪在縣西二里,有橋跨其上,原名二里橋,清知縣楊周冕改名九曲,以溪至此,營河九曲,然後南遷折雁江也。”自此人們將資溪改稱為九曲河了。發源於簡陽的蘆葭橋,全長雖然不足50公里,但沿途接納的溝溪水很多,覆蓋面積逐步擴大,約300平方公里。
九曲河是資陽人的母親河。明代末年的大學者、福建侯官人曹學儉,宦遊四川任右參政時,對巴蜀大地的名勝古蹟有獨鍾,且十分喜歡蜀中掌故。他一方面到各處進行實地考察,一方面檢閱有關文獻資料,為今天分屬四川、重慶、貴州的130個州縣著《記》,總書名為《蜀中名勝記》書中用534字,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與歷史、古蹟、文物、詩文等有關的資陽山水名勝。對今天的九曲河有如下記載:“城西二里資溪,縈紆九曲,合流雁江,近掘得宋張方《題資溪橋》詩,有‘資水右旋江會合’之句也。”再引《圖經》說,資陽城南五里,也就是九曲河南岸兩三里外的書台山,曾經是西漢大辭賦家、邑人王褒讀書寫作的地方,有碑刻20餘通,《聖主得賢臣頌》也在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