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賀派鄉,地處賀派鄉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0.50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10公里。東鄰芒抗村,南鄰水平村,西鄰芒底村,北鄰耿馬鎮。轄賀派自然村、賀東自然村等1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78戶,有鄉村人口3190人,其中:農業人口3190人,勞動力243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11人。
全村國土面積31.32平方公里,海拔 1,100.00米,年平均氣溫18.50℃,年降水量1,303.60毫米,適合種植甘蔗、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4,978.00畝,人均耕地4.8畝,林地25,000.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2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2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978.00畝(其中:水田4,453.00畝,旱地10,525.00畝),人均耕地4.77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25,0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87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10畝,主要種植芒果、八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5.00畝,其中養殖面積105.00畝;草地2,400.00畝;其他面積 4,500.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29戶通自來水,有49戶飲用井水。有678戶通電,占農戶總數的100%;有654戶通有線電視,占農戶總數的96.5%;擁有電視機農戶654戶,占農戶總數的96.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7戶,占總數的68.9%;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95戶,占總數的43.5%。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1.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1輛,拖拉機267輛,機車50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570.00畝,有效灌溉率為9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45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2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1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1戶;無小水窖;無“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項目。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無路燈。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5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3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28.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08萬元,占總收入的58%;畜牧業收入225萬元,占總收入的1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85頭,肉牛168頭,無肉羊);漁業收入24.3萬元,占總收入的1.4%;林業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0.6%;第二、三產業收入285萬元,占總收入的16.5%;工資性收入70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0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6人 ,其中:在省內務工34人,到省外務工3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縣內。2008年主產業為甘蔗,全村甘蔗銷售總收入97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68戶,鄉村人口共3160人,其中男性1447人,女性1713人。其中農業人口3142人,勞動力 2528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族、拉祜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傣族2635人其他民族312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5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2.3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44人,參合率80.59%;享受低保14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2 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1,228.00平方米,擁有教師20人,距離鄉中學0.5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8人,其中小學生354人,中學生104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5個、圖書室5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2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61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28.4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678個 。有固定資產1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公開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4人,少數民族黨員70人,其中男黨員62人、女黨員12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支書、副主任“一肩挑”及文書組成,下設1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7人。
人文地理
同護佛寺位於耿馬縣南面,賀派鄉西北方,東北與莫陸組毗鄰,西南與回東組隔河相望,西北與一碗水組相連,東南與賀派鄉政府相連,座落在莫陸寨的"茂綠山"上,距賀派村委會3公里,距離鄉人民政府3公里,距離縣城13公里。
同護佛寺地處山壩結合部,這裡森林密茂,是耿馬歷代土司頭人盛夏避署之地。同護佛寺,相傳是安奉佛祖的胸骨上凹部舍利之地。另一種傳說為賧金耳環而得名,從寺廟的建築特點看,有雙龍抱柱,麒麟看門,建築風俗奇異獨特,像一座晶玲的小宮殿,此寺在佛教界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地位,年逢潑水節等傣族傳統節日到來,這裡更是熱鬧非凡,從緬甸、滄源、孟定等境內外地方趕來的信奉小乖佛教的善男信女們在這裡頂禮膜拜,乞求家人幸福
新農村建設
2004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我市以"三村"工程建設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方案,按"十四個一"的總體要求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50萬元。
新農村建設前農民人均純收入1839元,新農村建設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991元;人均有基本農田4.77畝;人均有經濟林果1.42畝;每戶有1院安居房、有659個科技明白人、有1個好的發展項目、有419個以沼氣為主的潔淨能源;有1個黨群致富聯合體,有14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有14條進村入社硬板路;村級建有社會事業發展規劃1個,有村容村貌整治規劃1個,有產業發展規劃1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交通基礎設施有待改善;2、人畜飲水亟待解決;3、需建設各自然村文化基礎設施(文化室)。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蠶桑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6000頭、牛100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