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農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費農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是1966年由美國的費農提出的理論。

費農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理論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農1966 年在其《產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費農認為:產品生命是指市場上的行銷生命,產品和人的生命一樣,要經歷形成、成長、成熟、衰退這樣的周期,而這個周期在不同技術水平的國家裡,發生的時間和過程是不一樣的,其間存在一個較大的差距和時差,正是這一時差,表現為不同國家在技術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產品在不同國家市場上的競爭地位的差異,從而決定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變化,為了便於區分,費農把這些國家依次分成創新國(一般為最已開發國家)、一般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

階段

費農還把產品生命周期分為三個階段,即新產品階段,成熟產品階段和標準化產品階段。

新產品

費農認為,在新產品階段,創新國利用其擁有的壟斷技術優勢,開發新產品,由於產品尚未完全成型,技術上未加完善,加之,競爭者少,市場競爭不激烈,替代產品少,產品附加值高,國內市場就能滿足其攝取高額利潤的要求等,產品極少出口到其他國家,絕大部分產品都在國內銷售。

成熟產品

成熟產品階段,由於創新國技術壟斷和市場寡占地位的打破,競爭者增加,市場競爭激烈,替代產品增多,產品的附加值不斷走低,企業越來越重視產品成本的下降,較低的成本開始處於越來越有利的地位,且創新國和一般已開發國家市場開始出現飽和,為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抑制國內外競爭者,企業紛紛到開發中國家投資建廠,逐步放棄國內生產。

標準化產品

標準化產品階段,產品的生產技術、生產規模及產品本身已經完全成熟,這時對生產者技能的要求不高,原來新產品企業的壟斷技術優勢已經消失,成本、價格因素已經成為決定性的因素,這時開發中國家已經具備明顯的成本因素優勢,創新國和一般已開發國家為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開始大量地在開發中國家投資建廠,再將產品遠銷至別國和第三國市場。

由介紹得知,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是作為國際貿易理論分支之一的直接投資理論而存在的,它反映了國際企業從最已開發國家到一般已開發國家,再到開發中國家的直接投資過程。
但是,在成為直接投資理論的同時,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對某一具體企業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它直接影響單一企業的國際化的生產戰略。

影響

我們認為,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對企業生產戰略的影響也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即新產品

由於某一或幾個企業擁有技術壟斷優勢和市場寡占地位,競爭者很少,市場激烈程度遠不充分,替代品很少且附加值高,企業對產品的成本關注不是很大,技術或產品可以通過出口源源不斷地輸向全世界各地。

即成熟產品

由於創新企業的技術壟斷和市場寡占地位的打破,一批國際化的跨國企業開始掌握此技術,於是,競爭者增加,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替代產品增加,為了攝取更多利潤,更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產品成本的下降,較低的成本開始處於越來越有利的位置,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各跨國公司開始從成本出發,在有較大需求的國家和地區設立工廠,推行國際化生產戰略,以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

即標準化產品

由於產品的生產技術、生產規模及產品本身已經完全成熟,趨於標準化,這時對生產者技能要求不高,加入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原產品的技術壟斷優勢已經完全消失,成本、價格成為決定性的因素,這時,作為具有技術先導力的跨國公司,對此產品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因此,其有可能自己儘量少生產,甚至不生產,把生產直接給那些更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OEM 或ODM,然後再貼自己的牌,利用自己的品牌影響,直接投放市場。
在這裡面,涉及到的企業包括國際一流跨國公司,一般國際化公司,具有相對成本優勢的小公司。必須說明的是,它們在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中的地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勢力的不斷變化、技術掌握程度的不斷變化而使其地位也會不斷地發生變化。而且,對於一般企業,特別像處於開發中國家的我國企業而言,走的都是小企業---一般國際化企業---國際一流企業集團的道路,其生產戰略也是從第三階段逐步上升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