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買春,原意為買酒,本是個優雅的古代辭彙今人或不知,以其為嫖娼狎妓之事。
古義
“買春”一詞最早出現於唐代,作為高雅辭彙被詩人們廣泛採用。
1.載酒遊春。一說,買酒。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典雅》:“玉壺買春,賞雨茆屋。”郭紹虞集解:“春有二解:《注釋》(無名氏《詩品注釋》):春,酒也。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劍南之‘燒春’。此一義也。《淺解》(楊廷芝《詩品淺解》):春,春景。此言載酒遊春,春光悉為我得,則直以為買耳。孔平仲詩,‘買住青春費幾錢’,楊萬里詩,‘種柳堅堤非買春’。此又一義也。竊以為二說皆通,《淺解》說較長。”
2.舊時春日遊樂的一種活動。《豆棚閒話·藩伯子散宅興家》:“﹝社日演戲﹞半本之間,恐人腹枵散去,卻抬出青蚨三五十筐,喚人望空灑去,那些鄉人,成團結塊,就地搶拾。有跌倒的,有壓著的,有喧嚷的,有和哄的,拾來的錢,都就那火食擔上,吃個饜飽,謂之買春。”
今義
隨著時代變化和詞語語境範圍的影響,很多古詞意義變得狹隘和負面。
這一詞語也是,如今主要指:向某人或某團體購買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