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買
拼音:mǎi,注音:ㄇㄞˇ
1. 拿錢換東西,與“賣”相對:~賣;~辦(①中國明代專指對宮廷供套用品的商人;②鴉片戰爭後指外國商人在中國市場上推銷商品的代理人);~名;~好;~笑(舊指到妓院尋歡作樂);~主;~方;~春(買酒,唐代酒名多帶“春”字)
2. 招致:~禍。
3. 姓:買姓。
詳細解釋
◎ 買
拼音:mǎi,注音:ㄇㄞˇ
〈動詞〉
(1) 會意。甲骨文從網,從貝,會“以網取貝”之意。 本義:購進,以錢換物。[purchase;buy]
買,市也。――《說文·貝部》
貰貸賣買販肆便。——《急就篇》卷二顏師古註:“出為賣,入為買。”
請買其方百金。――《莊子·逍遙遊》
買鬻,易也。――《墨子·經說上》
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禮記·曲禮》
然酤酒買肉,不離屠沽之家。——《淮南子·說林訓》
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唐·李白《梁園吟》
冠歸農,劍買牛。——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相關詞語
買嘴吃(買零食吃);買市(舊市官方或豪紳定期召集商販開市,以買賣財物為名,犒賞百姓;購物);買山(購置山地,作為隱居之處。後以“買山”喻賢士的歸隱,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買骨(買駿骨。比喻求賢之切);買菜求益(買菜求小便宜,要求多給一點菜。比喻斤斤計較)。
(2) 買賣 , 營業 。[buying and selling;do business]
民老幼婦女不驚,市買不變。——唐·韓愈《曹成王碑》
(3) 雇 ,租賃。[hire]
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韓非子·五蠹(dù)》
便欲買舩(chuán)江北去,為懷明德更從容。——宋·秦觀 《會蓬萊閣》
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吾郡陳泰岩者,文士也,遣仆買舟,收債遠鄉。——清·張光緯《舟人傳》
將歸笠澤買吳舠,畫舫青簾過驛橋。——清·方文《毗陵與何次德同舟至吳門》
有錢人買得鬼推磨,窮漢子有理沒處說。——張志民《王九訴苦·王九的賬》
相關詞語
買棹(僱船;乘船);買帆(買舟,買船,買棹,僱船);買傭(雇用工人);買活(雇用);買兇(雇凶)。
(4) 收買,買通;用金錢或其他手段取得。[buy over;bribe]
後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三國演義》第七二回
又另外分送與老嫗。一則買他的口,一則賠償他所失本錢。依舊沒濟。——《醒世恆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
相關詞語
買和(為使對方放棄訴訟,理虧的一方出錢私下了結官司;舊指邊將賄賂敵人以買取和好);買上告下(賄賂上司,央告下人);買鄰(先選擇好的鄰居再買房子);買路錢(舊時出喪時沿途拋灑金奶紙錢;舊時盜賊攔路搶劫,稱所得為買路錢);買休(犯罪的人花錢了結事情);買告(買通;買囑);買官鬻爵(買賣官爵);;買交(花錢交朋友);買官(用錢財以求得官位)。
(5) 招惹 ,引起。 [provoke;incure]
夫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而買禍者也。——《戰國策·韓策一》
胡為好奇者,無事自買憂。——唐·孟郊《觀種樹》
九公被散宜生此一句話,買出九公一腔心事。——《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
相關詞語
買禍(招致禍患);買憂(招惹憂愁);買出(招惹出;引起);買憔悴(尋煩惱,惹禍患)。
(6) 博取;追逐。 [try to gain;contend for;pursue]
便辟伐矜之人,將以此買譽成名。——《管子·重令》
寧歸骨於松柏,不買名於城市。——南朝·梁·江淹《去故鄉賦》
相關詞語
買乖兒(取巧);買笑追歡(尋歡作樂);買譽(博取名譽);買聲兒(博取聲譽);買名(以錢財換取名聲;追逐名譽)。
(7) 增添 。[add; increase]
芳醲不買壽,淡泊差可久。——元·麻革《送杜仲梁東遊》
相關詞語
買壽(添壽)。
〈名詞〉
(8) 姓。
買,姓。五代買叔午,宋進士買天英,郫縣人。 ——《正字通·貝部》
字源解說
買(⿱罒貝),會意字。《說文》:“買,市也。從網貝。《孟子》曰:‘登壟斷而網市利。’ ” 古以貝為貨幣,“買”從網、從貝,會網羅錢財、獲利之意。“買”字本指商品交易活動,兼有買、賣二義,後用來專指交易中的買入行為。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字部】買 ·康熙筆畫:0 ·部外筆畫:0
《唐韻》《正韻》莫蟹切《集韻》《韻會》母蟹切,音蕒。《說文》作,市也。《增韻》售人之物曰買。《急就篇注》出曰賣,入曰買。《周禮·天官·小宰》聽賣買以質劑。《前漢·食貨志》眾民賣買五穀、布帛、絲緜之物。
又姓。《氏族略》五代買叔午。
說文解字
大徐本《說文解字》
【卷六】【貝部】莫蟹切
市也。從網、貝。《孟子》曰:“登壟斷而網市利。”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市也。市者,買物之所,因之買物亦言市。《論語》:“沽酒市脯。” 從網貝。會意。莫蟹切。十六部。春秋襄三十一年,莒人弒其君密州。密州,《左傳》作“買朱鉏(chú)”。杜云:“買朱鉏,密州之字。”按,弒君未有《書》字者。傳明云:“《書》曰:‘莒人弒其君買朱鉏’。然則,左公所據之經實作買朱鉏,不作密州也。”買為密,朱為州,皆音之轉。朱鉏者,猶邾之言邾婁也。今本經與傳不合,葢或以《公》、《谷》經文(《公羊傳》和《穀梁傳》的並稱)改左氏經文。 《孟子》曰:“登壟而網市利。”見《公孫丑篇》,此引以證從網貝之意也。壟,《孟子》作“龍”,丁公箸讀為“隆”,陸善經乃讀為“壟”。謂岡壟而高者,按《(孟子)趙注》釋為“堁(kè)而高者也。”堁,塵塺(méi)也。高誘云:“楚人謂塵為堁。”趙本葢作“尨”。尨,塵襍(zá)之皃。嚻(xiāo)塵不到,地勢略高之處也。古書尨、龍二字多相亂,許書亦當作“尨”,淺人以陸善經說改為壟耳。
漢語大字典
《說文》:“買,市也。從網貝。《孟子》曰:‘登壟斷而網市利。’ ”苗夔聲訂:“買,當作從網、貝,貝亦聲。”商承祚《殷契佚存考釋》:“買,象以網取貝之形。”
măi 《廣韻》莫蟹切,上蟹明。支部。
① 購進,以錢換物。《急就篇》:“貰貸賣買販肆便。”顏師古註:“出為賣,入為買。”《說文·貝部》:“買,市也。”《墨子·經說上》:“買鬻,易也。”《淮南子·說林訓》:“然酤酒買肉,不離屠沽之家。”唐·李白《梁園吟》:“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② 雇 ,賃。《韓非子·五蠹(dù)》:“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宋·秦觀《會蓬萊閣》:“便欲買舩江北去,為懷明德更從容。”張志民《王九訴苦·王九的賬》:“有錢人買得鬼推磨,窮漢子有理沒處說。”
③ 招惹 ,引起。《戰國策·韓策一》:“夫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而買禍者也。”唐·孟郊《觀種樹》:“胡為好奇者,無事自買憂。”《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九公被散宜生此一句話,買出九公一腔心事。”
④ 博取;追逐。《管子·重令》:“便辟伐矜之人,將以此買譽成名。”南朝·梁·江淹《去故鄉賦》:“寧歸骨於松柏,不買名於城市。”
⑤ 姓。《正字通·貝部》:“買,姓。五代買叔午,宋進士買天英,郫縣人。 ”
常用詞語
◎ 買櫝還珠
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釋義:買珠只取包裝的盒子而退還珠子。比喻沒有眼光,取捨失當。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國一位珠寶商人到鄭國賣珠寶,一人出高價買去,但他只看中精美的匣子,遂將珍珠還給珠寶商。後比喻捨本逐末,取捨失當。[show lack of judgement as one who buys the glittering casket and return the pearls to the seller]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回煸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楚珠鬻鄭,為薰桂之櫝,鄭人買櫝而還珠。若文浮於理,末勝其本,則秦女楚珠,復在於茲矣。”
明焦竑《焦氏筆乘·希夷易說》:“蓋上古卦畫,明《易》道行,後世卦畫,不明《易》道不行,聖人於是不得已而有辭,學者一著其辭,便謂《易》止於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畫微旨,此之謂‘買櫝還珠’。”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師玉田而不師其沉鬱,是買櫝還珠也。”
鄒韜奮《萍蹤寄語》一:“因為我要盡我的心力,把在國外所見到的,或所感想的,陸續地寫出來,在本刊上向諸友報告。當然,以我的淺陋的眼光,恐怕‘買櫝還珠’,沒有什麼好報告。”
亦省作“買櫝”。 吳梅《〈南柯記〉跋》:“世之持買櫝之見者,徒賞其節目之奇,詞藻之麗。”
◎ 買方
拼音:mǎi fāng
釋義:買主,買進的一方。[buyer]
劉益善徐世立《萬元戶大世界》第一章:“瞎子們給鄭麻瞎帶來一堆堆自己手制的小商品,又從他這裏批發走一袋袋緊俏的小商品。買方既是賣方,賣方又是買方。”
如:賣方要了解買方的心理。
◎ 買關節
拼音:mǎi guān jié
釋義:用金錢財物買通別人;進行賄賂。[bribe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大清律例》卷六:“鄉會試考試官同考官及應試舉子有交通囑託賄買關節等弊,問實斬決。”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但只怕買了關節,中了舉人,還敵不過繼之的進士;除非再買關節,也去中個進士,才能敵個平手。”
◎ 買好
拼音:mǎi hǎo
釋義:用言語、行動故意討人喜歡;討好。[try to win sb.'s favor;ingratiate oneself with;pay up to]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八:“依姑、小鳳也都出來了,趁著三奶故意示弱買好的時候,便都連說帶笑地出來彌縫。”
柳青《銅墻鐵壁》第十六章:“現在說這話只是因為和排長鬧‘矛盾’,朝弟兄們買好,籠絡他們。”
老舍《四世同堂》四:“他是憑本事吃飯,無須故意買好兒。”
◎ 買價
拼音:mǎi jià
釋義:1.求取金錢。
《文選·江淹〈別賦〉》:“方銜感於一劍,非買價於泉里。”呂向註:“以劍刺人而自死者,此感國士之義,豈求價於黃泉哉。”
2.買進東西的價錢。[buying price]
《醒世姻緣傳》第八二回:“所費賃錢足當買價。”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九回:“借是借,買價是買價,不能混的。”
◎ 買進
拼音:mǎi jìn
釋義:為彌補股份或商品的空額的買進行為或過程。如:買進賣出。[buy;purchase]
◎ 買進賣出
拼音:mǎi jìn mài chū
釋義:買賣證券、不動產或暢銷貨而不用長期投資。[trade]
◎ 買空賣空
拼音:mǎi kōng mài kōng
釋義:1.舊時商業活動中的一種投機買賣。投機者預計某種貨物或證券的行情漲落,通過交易所或經紀人買進或賣出,買賣雙方均無貨物或現款過手,只是到期按進出之間的差價結算盈虧,從中獲利。
茅盾《子夜》五:“我們不論是辦個銀行,或是別的什麼,總是實事求是,不能幹買空賣空的勾當。”
2.用以比喻在政治上、學術上或社會生活中招搖撞騙的投機活動。
魯迅《準風月談·由聾而啞》:“因為多年買空賣空的結果,文界就荒涼了。”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五:“因為他不是蔣介石的直系,為了好買空賣空,不免也來小試一下兩面三刀。”
◎ 買路錢
拼音:mǎi lù qián
釋義:為求平安過路而向盜匪或其他惡勢力交納的錢財。[money to buy a pass (ticket);pay for protection on journey from robber gang]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我乃靜山大王在此!行人住腳,須把買路錢與我!”
《西遊記》第五六回:“三藏道:‘這一夥攔路的,把我攔住,要買路錢。’”
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前次臣出京的時候,就請大小官員命全城百姓多囤糧米,誰知道忽然興了領糧票的規矩,領票要錢,運到路上要買路錢。”
2.舊時出喪沿途拋撒的紙錢。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死喪》:“今人出喪,柩行之道,於前拋金銀紙錢,名曰買路錢。”
◎ 買賣
拼音:mǎi mài
釋義:1.買進賣出;販賣。
《戰國策·趙策三》:“夫良商不與人爭買賣之賈,而謹司時。”
《新唐書·食貨志一》:“初,永徽中禁買賣世業、口分田。”
《古今小說·吳保全棄家贖友》:“若是人口多的,又可轉相買賣。”
2.生意;商業經營。
元無名氏《盆兒鬼》楔子:“今蚤到長街市上,本意尋個相識,合火做買賣。”
《水滸傳》第四五回:“明日只怕買賣緊,柜上無人。”
老舍《四世同堂》十六:“中秋,程長順很早的吃了午飯,準備作半天的好生意。可是,轉了幾條胡同,把嗓子喊乾,並沒作上一號買賣。”
3.泛指職業,行當。
聞一多《死水·洗衣歌》:“你說洗衣的買賣太下賤,肯下賤的只有唐人不成?”
《小說選刊》1981年第6期:“會計這差事竟落到了我頭上。我尋思這可不好。這是得罪人的買賣。”
特指不正當的營生。
《水滸傳》第六回:“俺猜這個撮鳥是個剪徑的強人,正在此間等買賣。”
《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小人從前原也作些小道兒上的買賣,後來洗手不乾。”
老舍《月牙兒》三三:“我有了買賣,可是我的房東不許我再住下去,他是講體面的人。”
4.本事,花樣。
《西遊記》第八十回:“行者大笑道:‘呆子倒有買賣。師父照顧你牽馬哩。’”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少不得巢大郎又打些虛賬,又與眾人私下平分,替他做了好些買賣,當官歸結了。”
5.東西;貨色。
《西遊記》第十八回:“只見半空里來了一個妖精,果然生得醜陋:黑臉短毛,長喙大耳;穿一領青不青、藍不藍的梭布直裰,系一條花布手巾。行者暗笑道:‘原來是這個買賣!’”
林雨《刀尖》:“我指著他背包上的手榴彈說:‘回家還帶著這個買賣?’”
6.方言。商店。
老舍《女店員》第二幕:“從前,他開買賣,我當苦工,他不要我,我就得走路。”
梁斌《紅旗譜》八:“咱們有的是錢,少放點帳,在街上開兩座買賣,販賣鹽鐵,販賣洋廣雜貨,也能賺很多錢!”
◎ 買賣人
拼音:mǎi mài rén
釋義:做生意的人。
老舍《龍鬚溝》第二幕第三場:“結婚不到半年,她跟一個買賣人跑了。”
《人民文學》1981年第7期:“一種是趕集的買賣人,這號人,一到晌午頭兒散集的時候,不管是擺攤的、擔挑兒的,東西一出手,腰裡就有點兒鼓囊囊了。”
◎ 買面子
拼音:mǎi miàn zi
釋義:看在對方的情面上給予通融;照顧面子。[accommodate]
張天翼《包氏父子》五:“他臉上的皮肉一絲也不動,只是說著他的苦處:並不是他陳三不買面子,可是他實在短錢用。”
◎ 買通
拼音:mǎi tōng
釋義:用金錢等收買人以便達到自己的目的。[bribe;buy over]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失事》:“夫響馬蹝著何處可以下手,多有預先買通駐防兵弁,謂之借道。”
朱自清《經典常談·辭賦》:“秦國看見屈原得勢,便派張儀買通了楚國的貴臣上官大夫靳尚等,在懷王面前說他的壞話。”
◎ 買笑
拼音:mǎi xiào
釋義:1.指花錢買樂,即狎妓遊冶。[dally with prostitute]
唐·劉禹錫《泰娘歌》:“自言買笑擲黃金,月墮雲中從此始。”
明·汪廷訥《獅吼記·訪友》:“既遠別了娘子,心何忌,揮金買笑任施為。”
郁達夫《金縷曲·寄北京丁巽甫楊金甫仿顧梁汾寄吳季子》詞:“悔當初,千金買笑,量珠論斗。”
2.薔薇花的別名。[rose bloom]
清·厲荃《事物異名錄·花卉·薔薇》:“《賈氏說林》:‘漢武與麗娟看花,薔薇始開,態若含笑。帝曰:‘此花絕勝佳人笑也。’麗娟戲曰:‘笑可買乎?’帝曰:‘可。’娟奉金百斤,為買笑錢。薔薇名買笑以此。”
◎ 買庸而決竇
拼音:mǎi yōng ér jué dòu
釋義:僱人掘水道排水。竇,蓄水的孔穴。[hire a laborer to excavate watercouse for discharging]
《韓非子·五蠹》:“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
◎ 買賬
拼音:mǎi zhàng
釋義:亦作“買帳”,承認對方的長處或力量而表示敬佩或服從。多和否定副詞“不”連用。[acknowledge the seniority of;show respect for]
茹志鵑《高高的白楊樹·魚圩邊》:“﹝小虎﹞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個跟自己差不多高的孩子,在那裡指手劃腳的嚷嚷,就有些不買帳。”
巴金《長官意志》:“即使讀者不買帳,單單把書向全國大小圖書館書架上一放,數目也很可觀了。”
華山《雞毛信》:“黑狗卻不買帳,他狠狠地揍了海娃一槍托。”
如:他對你還算是買帳的。他們對闊人從不買賬。
◎ 買主
拼音:mǎi zhǔ
釋義:買方;購買商品或勞務的顧客。[buyer;customer]
明·沈自征《簪花髻》:“則楊升庵出賣一副冷淋侵鮮血頸子,向普天下尋不著一個買主。”
《紅樓夢》第四回:“不瞞老爺說,不但這兇犯躲的方向我知道,一併這拐賣之人我也知道,死鬼買主也深知道。”
老舍《茶館》第一幕:“我要不分心,他們還許找不到買主呢!”
◎ 買囑
拼音:mǎi zhǔ
釋義:1.亦作“買屬”。 謂給人錢財,請託辦事。
《元典章·戶部三·承繼》:“有妻因夫亡,聽人鼓誘,買囑以為子者。”
《元典章·吏部六·書吏》:“江西行省所轄路府州司縣司吏,多系吏業不通,行止不廉。苟非上司分付,即系買屬承說。”
明·無名氏《鳴鳳記·嚴嵩慶壽》:“又訪得他新造一所萬花樓,極其華采,止少一條鋪單,被我買囑匠人,量了他尺寸,前往松江打一條五彩大絨單,鋪在他樓上。”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父親和他涉了訟,他買囑知縣,把我父親斷輸了。”
清·王先謙《東華錄·雍正九》:“夫身為言官,背公懷私,朋比結黨,將造作並無實據之浮言,轉相買屬。”
《紅樓夢》:“這裡又買囑了看後門的人雇了車來。”
◎ 買醉
拼音:mǎi zuì
釋義:沽酒痛飲。[buy wine and drink]
唐·李白《梁園吟》:“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元·牟巘《送婁伯高游吳》詩:“男兒少年重意氣,春風買醉吳江船。”
清·黃景仁《人日艤舟亭探梅》詩:“重遊拍手當花前,買醉何須計十千。”
清·林覺民《與妻書》:“呼酒買醉。”
魯迅《彷徨·在酒樓上》:“我於是鎖了房門,出街向那酒樓去。其實也無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無聊,並不專為買醉。”
字義比較
漢字 | 統一碼 | 字義 |
買 | U+4E70 | 1.購進,以錢換物。 2.雇,賃。3.招惹;引起。4.博取;追逐。5.姓。 |
(⿱罒貝) | U+27E52 | 1.同“買”。見《宋元以來俗字譜》 |
買(繁體買) | U+8CB7 | 1.“買”的繁體,同“買”。 |
(⿱網貝) | U+27D7D | 1.同“買”。 |
書法欣賞
楷書 | ||||
行書 | ||||
草書 | ||||
隸書 | ||||
篆書 | ||||
(註:以上圖片來自漢典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