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烏江上游六衝河與三岔河的河間地塊上,一般地面海拔1600~2200m,境內地形相對高差400~600m。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以光葉珙桐為主要保護對象的野生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1398.22hm²。保護區按照功能性差異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3個功能區。

歷史沿革

2013年3月,納雍縣委託貴州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為保護區編制了總體規劃;

2013年10月,總體規劃通過畢節市專家評審;

2013年11月,經貴州省環保廳組織專家實地踏勘和全省專家論證後,於2014年1月成立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質基礎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所處地質構造單元為黔北台隆畢節北東向構造變形的南緣,特點是平頂山及台狀山(或喀苦瓜特溶帽山)地貌發育。保護區內出露二疊系及三疊系地層,岩性變化複雜,東、醒兩部地層岩性差異明顯。區內地質構造複雜,斷裂褶皺發育,北東東向走滑裂占有醒目的地位。

地貌概況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烏江上游六衝河與三岔河的河間地塊上,和般地面海拔1600~2200m,境內地形相對高差400~600m。兩河之間的分水嶺從保護區南部通過,沿金竹林、平子上、三岔河、中嶺一線呈東西向曲折延伸,其海拔高程一般>2000m,東部四楞山最高海拔為2217m,西部中嶺最高海拔為2331m。保護區內有喀斯特與侵蝕剝蝕兩大地貌類型,兩者之間相互穿插分布。東部喀斯特地貌發育分布廣泛,地貌組合形態以喀斯特峰叢窪地、峰叢山地為主,其間喀斯特谷地、窪地十分發育,溶蝕漏斗、溶洞、地下河、伏流等頻繁可見。喀斯特地貌之間有高大的侵蝕剝蝕山地凸起,其中以四楞山及大坪箐一帶的侵蝕剝蝕山地分布較廣。西部鋟蝕剝蝕山地大面積分布,其間散布高聳的喀斯特溶帽山——覆蓋在侵蝕山地頂部的喀斯特峰林地貌,如杉木箐、螞蝗箐峽谷沿岩的喀斯特峰林即是。

水文水質

水資源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六衝河與三岔河的河間分水嶺地帶,河源區的匯水面積小,因而河流都比較短小。分水嶺以北發育納雍河及木城河兩條河流,區內分別長約21km、16km,兩者向北、東方向徑流匯入六衝河,其流域範圍占據保護區80%以上的地面。分水嶺以南主要發育螞蝗箐河,區內長約12km,向南徑流匯入三岔河。保護區的這些河流均屬雨源性河流,水力坡降較大,具有暴漲暴落的水文特性。根據區域水文資料,該區年平均徑流模數為18.9L/S.km²,年平均徑流深596mm。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有吊水岩水庫、大海壩水庫。吊水岩水庫庫容250萬m³,水面面積239760m²;吊水岩水庫為納雍縣城區生活用水備用供水水源。大海壩水庫庫容38.5萬m³,水面面積31434m³;大海壩水庫主要是灌溉農田供水水源。

水質

根據貴州省畢節地區水環境監測中心對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吊水岩水庫、大海壩水庫等水庫的主要水源源頭取水樣進行水質化學分析結果表明: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水樣中無污染物,水質的PH值在7.0左右,不存在天然污染源,無色、無味、不渾濁、清潔、透明,天然水資源中主要污染物鐵、錳、汞、五日生化需氧量等微量元素無一超過標準,達《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水質標準。

氣候條件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屬北亞熱帶高原濕潤季風氣候區,海拔1800m以上的山區屬暖溫帶高原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4℃~15.1℃,年最高氣溫35.6℃,年最低氣溫-15.1℃,大於10℃的有效積溫為4062℃。冬季雨雪凝凍大。該區年均絕對濕度在9.9~14.8hpa之間,年降水量1062.1mm~1440.0mm。降水量年內分布不均,其中4~9月降水量最多,占全年總量的80%~86%,並且常有暴雨發生;冬季降雨量最少,僅占全年總量的32.5%~54.9%。這些氣候特徵使區內地表地下徑流豐沛,水資源天然補給量的豐、枯季節變化十分明顯。風向受大氣環流影響,冬半年以東北風和偏北風為主,頻率占全年風向的30%;夏半年以南風和西南風為主,頻率占25%;靜風頻率占36%。

土壤條件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土壤成土母岩有砂頁岩與碳酸岩。土壤以黃壤為主,有少量黃棕壤、紫色土,其分布特徵為:山脊多為矽鐵質黃壤,粘重,PH值5.5~7.0之間,土層厚度0.5m左右,局部侵蝕溝槽及低洼地段可達1m以上;山中部或中上部多以矽鋁質黃壤為主,土壤剖面結構相對完整,是保護區內林木生長發育的主要地帶;紫色土斑塊狀嵌合其中,多分布於碳酸岩出露地帶,土層相對瘠薄。保護區中小湖壩片區的土壤主要為酸性土壤,pH值在3.72~5.44之間變動,有機質13.8~79.7g/kg;部分區域土壤屬酸性土壤,PH值5.5~6.5,有機質5~75.9g/kg;另有部分區域土壤為中性土壤,PH值6.5~7.5,有機質2.9~75.9g/kg。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中杉木箐片土壤多為腐殖土,土壤為黃壤,PH值5.5~7,屬微酸性,有機質多在22.7~45.7k/kg之間,成土母質為黃土母質,排水能力強。有少量黃棕壤,PH值在3.5~7.5之間,大部份土壤為強酸性、酸性,少部份為中性,有機質2.9~75.9g/kg,成土母質為黃土母質、破積物及砂岩類殘積物,排水性較強。

空氣品質

根據畢節市環境監測站對納雍進行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表明,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SO2)小時平均濃度為130-150μg/m³、日平均濃度為20-45μg/m³;二氧化氮(NO2)小時平均濃度為178-190μg/m³、日平均濃度為60-75μg/m³;一氧化碳(CO)日平均濃度為3.88-3.96mg/m³;可吸入顆粒物(PM10)日平均濃度38-45μg/m³;總懸浮顆粒(TSP)日平均濃度為108-113μg/m³。以上各項指標均達到GB3095-2012《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一級標準。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森林覆蓋率達71.5%,空氣清純新鮮,根據監測結果表明,保護區內空氣負氧離子平均達5000-35000個/cm³左右,是名符其實的天然氧吧。

區域範圍

核心區

杉木箐核心區

由於杉木箐南側植被原生性較好,有大量光葉珙桐集中分布,同時還有鵝掌楸、水青樹等珍稀保護植物和獼猴、白腹錦雞、斑頭鵂鶹、貴州疣螈等珍稀保護動物分布,沒有居民點分布,無人為活動干擾,生物多樣性豐富。因此,將此區域區劃為核心區,面積906.86hm²。

斗篷箐核心區

位於保護區南部,小湖壩片西部,因為在斗篷箐原生植被保存較為完好,有大量光葉珙桐、十齒花集中分布,同時有紅豆杉、西康玉蘭、鵝掌楸、連香樹和領春木等珍稀保護植物和獼猴、游隼、斑靈狸等珍稀保護動物分布,沒有居民點分布,無人為活動干擾,是保護區南部光葉珙桐分布最為集中、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因此將此區域區劃為核心區,面積918.6hm²,占核心區總面積的20.1%。

刺沖核心區

位於保護區南部、小湖壩片南中,原生植被保存較好,光葉珙桐分布較為集中,同時有紅豆杉和十齒花分布,但被中寨村、補作村和納六路將其與其它光葉珙桐集中分布區分割開來,因而只能將本片區劃為單獨的核心區,面積為293.55hm²,占核心區總面積的6.4%。

白勒大箐核心區

位於保護區南部,小湖壩片東南部,是保護區中原生植被存最完好的區域,光葉珙桐分布十分集中,同時有紅豆杉、香果樹、連香樹、十齒花等珍稀保護植物和貴州疣螈、白腹錦雞、小靈貓等珍稀保護動物分布,是保護區南部光葉珙桐分布最為集中、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區域,被中寨、果支、坐勒等村寨和納六公路將其與斗篷箐、刺沖核心區分割開來,面積為2446.56hm²,占核心區總面積的53.6%。

核心區總面積為4565.57hm²,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0.1%。核心區採取封閉式的絕對嚴格保護,除經過批准的科學研究,生態監測等活動外,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主要任務是保證其生態系統質量不受人為干擾,在自然狀態下進行更新和繁衍,保持其物種多樣性,成為所在地區的一個遺傳基因庫。核心區內現居住有120人,有耕地10.93hm²。

緩衝區

在保護區4片核心區外圍根據自然地勢,擴展300~500m範圍形成環形緩衝帶。西南部杉木箐核心區外圍緩衝區面積為355.37hm²;南部斗篷箐核心區外圍緩衝區面積為372.59hm²;南部刺沖核心區外圍緩衝區面積為141.56hm²;東南部白勒大箐核心區外圍緩衝區面積為1423.63hm²。

緩衝區總面積2293.13hm²,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0.1%。緩衝區位於核心區外圍,是阻隔外界干擾核心區的重要屏障,起到防止外來不良因素對核心區資源的影響和防止核心區動物資源外流的作用,緩衝區可以適當開展非破壞性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及標本採集,嚴禁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緩衝區居住有224人,耕地16.36hm²。

實驗區

將保護區內位於緩衝區外圍,人為活動影響較大,植被原生性差的區域劃為實驗區,保護區內集體的土地、村寨附近劃為一般實驗區,光葉珙桐王附近區域劃為旅遊小區;實驗區總面積4539.52hm²,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9.8%,居住有8084人,有耕地182.01hm²。在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對自然資源進行適度利用,合理開展科研、生產、教學、實習、生態旅遊等活動,探索保護區可持續發展的途徑,提高保護區科研及自養能力。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貴州西部(偏乾性)常綠闊葉林及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

保護國家Ⅰ級保護植物——光葉珙桐、雲貴水韭和十齒花等珍稀植物;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葉珙桐群落;

六衝河的水源地。

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地還性植被為貴州西部(偏乾性)常綠闊葉林,但由於海拔較高,主要發育生長的是以 殼斗科的絲栗栲(Castanopsisfargesii)、硬斗石櫟(Lithocarpushancei),樟科川釣樟(Linderapulocherrimavar.hemsleyana)、山雞椒(Litseacubeba)、新木姜(Neiolitseaaurata)、山茶科的西南紅山茶(Camelliapitardii)等為主要優勢種的亞熱帶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林。按照生態外貌,將該自然保護區內的植被劃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灌叢和灌草叢。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

植物種類有277科772屬1857種。其中大型真菌33科71屬173種和變種、苔蘚植物51科96屬261種(包括貴州兩個新記錄種)、維管植物191科602屬1403種。珍稀瀕危植物17科34屬42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雲貴水韭、紅豆杉、光葉珙桐3種, 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有福建柏、西康玉蘭、連香樹、櫸木、十齒花、香果樹等32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蘭科植物23種,貴州省重點保護樹種6科7屬7種,特有植物有納雍水青岡、納雍槭。

動物資源

動物資源 動物資源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動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區現已記錄野生脊椎動物26目56科174種,其中, 兩棲爬行動物2綱3目8科16屬20種。其中貴州疣螈是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棘腹蛙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易危級動物,灰鼠蛇列入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的瀕危級動物,紫灰錦蛇指名亞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易危級動物。

獸類38種,隸屬8目17科32屬,約占貴州獸類總數142種的26.76%。有中國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獼猴、穿山甲、豺、斑靈狸、小靈貓、黃喉貂等6種。

鳥類11目20科68屬103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鳥類有[黑]鳶、松雀鷹、普通鵟、游隼、紅隼、白腹錦雞、斑頭鵂鶹等7種。保護區是候鳥遷徙的重要路徑,每年10-12月份,成百上千的白鷺飛越自然保護區上空,是侯鳥遷徙途中的“服務區”。

昆蟲種類較為豐富,共有14目110科418屬548種。其中貴州新紀錄種25種。蜘蛛類動物19科57屬86種,發現蜘蛛類新種1個、即納雍小弱蛛。

管理措施

資源調查

2012年,貴州省林業廳、省林堪院聯合組織了植物學、動物學、大型真菌、土壤、地質、水文、氣象等多學科、多專業的綜合科學考察隊,在收集整理前人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深入納雍珙桐自然保護區內進行了為期7天的綜合科學考察及近一年的多次補點考察,初步摸清了保護區內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狀況,編制了《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根據科學考察成果顯示,佛頂山各類生物總量達2663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種,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達43種。

體系建設

根據保護區的實際情況,規劃建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站二級保護管理體系,共擬建1個管理局、5個管理站、4個防火瞭望塔,使之形成全方位的保護管理網路,覆蓋全區,並充實保護管理人員,加強保護管理工作。

開發利用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

生態旅遊在小湖壩實驗旅遊小區中開展,主要建設電瓶車道、木棧道、游步道和觀景亭台等生態旅遊設施, 建設中以自然為主,不破壞原有自然風貌,充分考慮環境容量,嚴格控制建設規模。

資源合理利用項目布局在實驗區內,重點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種植項目如藥用植物基地、珍稀種苗繁育基地及林下種養殖等。通過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帶動納雍縣其它景區旅遊發展,形成整體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旅遊發展機制,共同促進納雍縣,特別是保護區內及周邊社區經濟社會快速、高效、可持續發展,提高社區居民生活水平。

生態價值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無霜期長,有雨熱同季的特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植被較豐富,組成種類較多,植被主要是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與落葉闊葉林,且有較大面積的西南繡球、小果薔薇、杜鵑等灌叢、草坡等不同演替階段,因此該自然保護區為亞熱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地。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國家級保護植物光葉珙桐與十齒花的分布廣, 種群數量大、結構多樣,其中光葉珙桐集中分布面積堪稱全國之最,是研究保護生物學的重要基地。同時該區域內有大面積的觀賞植物如西南紅山茶、多種高山杜鵑、扁刺峨眉薔薇等植物分布,為這些植物的開發利用提供了野外研究基地。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留存了中國集中分布面積最大的光葉珙桐林和數量最大的雲貴水韭種群及大面積集中連片分布的十齒花林,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另外,保護區還分布有貴州特有的種子植物11科12屬13種,其中草本2種,木本11種。保護區的特有種有2種,即納雍水青岡(Fagus.lucidavar.nayonia)、納雍槭(Acernayongense)。保護區是我省生物種類較富集的地區,這些生物攜帶著大量生物遺傳信息,是中國遺傳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地方特有種的生物遺傳信息是中國彌足珍貴的遺傳資源,在遺傳方面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貴州納雍珙桐省級自然保護區不僅植物種類豐富,而且資源植物也相當豐富,有食用植物、藥用植物、澱粉植物、纖維植物、油料植物、芳香油植物、鞣料植物、染料植物、樹脂與樹膠植物、材用植物和觀賞植物,這些資源植物開發價值極高。另外,保護區還有豐富自然景觀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生態旅遊開發潛力很大。所以,保護區在經濟方面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