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地震

貴州地震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2010-10-04 18:45:34(台北時間),在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交界(北緯25.50度,東經105.80度),發生 (M)4.2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公里。

基本信息

事件

貴州地震貴州地震

進入2010年以來,海地、琉球、智利、台灣高雄、土耳其

等地先後發生強震,接連不斷的地震讓很多人都產生這樣的疑問,地球究竟是怎么了?

板塊活動

板塊構造活動導致地震頻發

那么,近期接連不斷的地震究竟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很多市民擔心近期地震頻發真的是《2012》即將上演的信號。天津市地震局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邵永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首先否定了這一疑問。“《2012》大片完全是一種猜想,它只是科幻片。而地震是跟洪水、火山、颱風一樣的一種自然現象。”對此,市地震局監測預報中心專家也認為:“民眾的擔心也不是沒道理,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後,大家都變得特別敏感,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最近,包括‘山西地震謠言’在內的事件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其實就告訴我們,我國的地震知識普及工作還有待改進。”

邵永新說:“地震的發生其實與板塊構造活動相關,它是由於板塊間的相互運動而引起的,比如說這次台灣高雄的6.7級地震,就是與環太平洋活動帶有關。”他說,大震的基本成因是板塊的相互作用,地球從外到內由地殼、軟流層、地幔、地核組成,板塊作用的力源來自軟流層的對流、洋中脊的推擠和板塊的地幔的拖曳作用。

在解釋地震多發原因的問題上,中國地震局新聞處馬明對記者說:“就拿最近的智利8.8級地震來說吧,這次地震發生在納斯卡板塊和南美板塊的交匯的消減帶上,納斯卡板塊屬主動盤,向下插入南美板塊之下,相對擠壓形成,是太平洋板塊向東俯衝造成,是海底擴張擠壓造成的邊緣地震。依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的震源機制結果,這次智利8.8級地震為逆沖型地震,破裂面近南北方向,破裂過程為雙側破裂。”

馬明說:“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對全球特大地震修訂的結果,這次智利8.8級地震為1900年以來全球第5大地震。歷史上最大地震也是處於智利,是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發生的9.5級地震,位於這次8.8級地震的南部,兩者距離約260千米。而這次智利8.8級地震位於智利中部地區。在此次8.8級地震之前,自1900年以來,智利中南部曾發生過4次7.8級以上地震。”馬明向記者透露,“研究結果表明,發生在該區域的大地震與中國大陸的地震活動之間的關係不明顯。不少地震專家分析認為,這次智利8.8級地震不會影響我國大陸的地震活動。”

正常範圍

那么,地球在一個月時間裡頻繁地發生地震正常嗎?邵永新主任說:“對於我們來看,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地震和火山的情況很接近,就是會有起伏,有一段時間相對平靜,有一段時間相對活躍,也許地震的次數有些偏高,但它並沒有超出正常的範圍,在最近這一段正是處於地球的活躍期。”

由於今年前兩三個月的地震活動較為頻繁,是否可以預測今年全年的地震活動都較為多呢?邵主任向記者表述了他的觀點:“也不一定,第一季度多,其它時間可能就會相對較少,因為從近100多年來,全球每年都會保持在18次左右7級以上的大地震,也就是我們專業說的年頻次保持在18次左右。”他說:“板塊內部及邊緣不斷進行能量積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能量釋放,能量釋放的時候就會相對較活躍。所以地震活動水平也會因板塊隨受力(能量聚集)——撤力(能量耗散)而總體呈準周期的韻律變化特徵。而在釋放(能量耗散)的時候,釋放地點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等三個地震帶上,而大地震通常發生大型構造板塊邊緣,所以近期可以看出環太平洋地震帶比較活躍。”

貴州雲南交界地震

基本信息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台北時間2012年09月07日 11:19:40 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貴州省畢節地區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交界5.7級地震,深度14千米。

災情

據昭通市民政局報告,截至15時50分,地震造成彝良縣、昭陽區和大關縣等3個縣(區)受災,災害造成70萬餘人受災,43人死亡(彝良縣42人,昭陽區1人),150餘人受傷,緊急轉移安置10餘萬人,房屋倒損2萬餘戶。

救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8日凌晨1時10分許抵達災情最嚴重的雲南昭通市彝良縣後,隨即乘車實地察看災情,到醫院了解傷員救治情況,在居民安置點看望轉移民眾。凌晨4時40分,他在彝良縣抗震救災指揮部主持召開會議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溫家寶在帳篷里聽取了雲南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災工作匯報,就下一步工作從八個方面作出部署:第一,要盡全力救人。救人是當前第一位的工作。由於地震發生在地形複雜的山區,條件十分惡劣,搜救工作一定要抓緊。黃金72小時十分關鍵,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全力。今天白天要到達受災的每一個村莊,不留一個盲點。第二,盡最大努力救治傷員。彝良縣的醫院容量有限,要統一部署,分受傷輕重加以處理,有的可以轉到省內其他地市醫院救治,有的可以請相鄰省份幫助。我們的目標是儘量減少傷亡,盡最大努力救治傷員。第三,妥善安置好受災民眾。要保證外出避險的民眾每個人都有飯吃,有潔淨的水喝,有病能治療,儘量安置在安全的地方,能夠避風遮雨。要做好消防安全和衛生防疫工作,防止發生事故和傳染病。第四,儘快修復基礎設施。交通是生命線,必須千方百計搶修打通道路,路通了,救援力量、物資、設備才能到達。電力直接關係到民眾生活和醫療,要抓緊搶修,恢復正常。要加強水庫監測,確保水庫安全。第五,做好地震監測預報和次生災害、地質災害的預防。在餘震不斷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次生災害。對每一條溝、道路、村莊附近的岩層都要認真觀察,嚴密防範。救援隊伍的安全也應該放在第一位,爭取做到救援人員不傷亡。第六,做好民眾工作,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要持續一段時間。帳篷的環境比較差,生活不方便,民眾住久了容易產生煩躁情緒,各種矛盾就容易凸顯出來。我們一定要在加快妥善安置民眾的同時,耐心細緻地做好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所有的工作都要充分依靠民眾。第七,提前謀劃災後重建工作。震區既是少數民族地區,又是貧困地區,耕地少,土地也少,重建一定要做好規劃。首先是保障安全,同時要合理布局,集約和節約用地,方便民眾生產生活。災後重建工作一定要發揮政府和民眾兩方面積極性。中央和地方政府對重建給予政策支持,受災民眾也要克服困難,出工出勞,自力更生,重建家園。這些工作都需要強有力的組織、規劃和領導。第八,加強組織領導。當地要組成抗震救災總指揮部,中央有關部門要給予大力支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