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緡 | |||||
拼音: | |||||
解釋: | 1.貫和緡都是穿錢繩,舊時錢千文稱一貫或一緡。借指錢財。 |
相關詞條
-
緡
緡,讀mín,繩子的一種,用於將物品串聯起來。本義為:古代穿銅錢用的繩子或者釣魚繩。同時,緡也是中國姓氏之一。 夏有“有緡國”,為夏桀所滅;商周有緡邑,...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古籍解釋 相關詩集 -
算緡
算緡,亦稱“算緡錢”。西漢初年所行稅法之一,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征的賦稅。 課稅對象為商品或資產,“緡錢”為貨幣和計稅單位——1緡為1貫,...
涵義 歷史 徵收辦法 -
緡錢稅
緡錢稅,對商人手中積存的緡錢及貨物所征的稅。緡為絲繩,用以貫錢,一千錢一貫,緡錢稅就是按貫徵稅。 漢武帝時期對外用兵,軍費開支很大,國家財政陷入入不敷出...
簡介 緣由 徵收 -
算緡告緡令
算緡告緡令是漢代向商人及高利貸者徵稅的法令。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因興兵伐匈奴,又以山東水旱,貧民流徙,國用不足,頒算緡令 (緡為絲繩、用...
-
算緡錢
算緡錢,讀音是suàn mín qián,是一個漢語辭彙,解釋為漢 代所行稅法之一。
-
緡鏹
解釋:1.錢貫。 唐 穀神子
詳細解釋 -
會子
,分一貫、二貫、三貫,在東南各路流通,又稱“東南會子”。由戶部侍郎錢端禮主持該事,會紙取於徽、池,續造於成都、臨安,“仍賜左帑錢十萬緡為本。”孝宗...)十一月十四日為止,共發行一千五百六十幾萬道(貫)。乾道三年(1167年...
發行 貶值 簡介 概貌 來歷 -
交子
填寫,加蓋本州州印,只是分了一定等級,從1貫到10貫。並規定了流通的範圍。宋仁宗時(1039年起),一律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到宋神宗時(1068年...(實足二年),界滿兌換新交子。首屆交子發行1256340貫,備本錢...
簡介 起源 興衰過程 歷史意義 誕生地考證 -
夢溪筆談夯
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1 沈括 著 北宋 前言 宋沈括撰。括字存中,錢塘人,寄籍吳縣。登嘉佑八年進士。熙寧中官至翰林學士,龍...
夢溪筆談 前言 夢溪筆談序 卷一故事一 卷二故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