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由於邊疆少數民族肉、奶食品吃得較多,蔬菜較少,而喝茶既可消食去膩,又可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故在中國西北地區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數百年來,貢磚茶以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與奶、肉並列,成為西北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
歷史
明代中葉,柏墩當地商人見新疆等地牧民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習俗,紛紛投身於茶葉經營行業。其中,以何氏家族從業最早、人數最多、時間最長。在何氏家族第十五代中,又以何璜的生意做得最好,他於清乾隆中後期返鄉,在柏墩建茶莊1座,占地10餘畝。這就是後來與晉商巨族——祁縣渠家的渠映璜合夥經營開業的、歷時150餘年的“長順川”磚茶莊(廠),也是柏墩“川”字邊銷售磚茶規模生產的開始。
清朝道光末年,在柏墩、白沙橋、劉家橋等地磚茶莊、包茶莊及經紀行性質的茶莊驟增到70餘家。光緒年間(1875年至1908年),柏墩的茶葉加工業進入鼎盛時期,有“年可壓磚茶五六萬箱,青紅茶(包茶)尚不在內”之說。1911年,“生甡川”青磚茶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民國20年(1931年)茶業衰落,加之柏墩是湘鄂贛蘇區的前沿陣地,戰事頻繁,局勢不穩,祁縣渠家改業專營食鹽,在漢口兼營倉儲業務而撤離柏墩,“長裕川”更名“生甡川”,由何家第十八代、時任湖廣總督府總承啟官的何安祥接管。由於何安祥及其子何建陽均寓居漢口,將茶莊交何安祥胞兄何安瑞及其子何建允先後主管。何建允極其講究產品質量和信譽,嚴格挑選茶工,工價比其他茶莊高。在磚茶加工上,繼承和發揚傳統工藝優點,以本地應時新鮮的優質茶葉為原料,採取手工精選、原汁發酵等技術,沏出之茶色澤青褐,湯汁紅亮,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葉原有的營養和藥物成份,因而名噪我國北部和西北部牧區以及俄、英、東歐諸國,產品供不應求。因此,“長裕川”茶莊日益紅火,成為柏墩茶葉加工業的翹楚。
為防止假冒和仿製,維護企業信譽和消費者利益,1905年,清政府成立商標局後,當時的茶廠負責人何敬元即到商標局用漢、滿兩種文字登記註冊商標,直至1953年仍沿用此商標。
產地
產於中國著名桂花之鄉--湖北省鹹寧市桂花鎮(古名柏墩),始於明,盛於清,有400餘年悠久歷史,在中國2000年茶道中占有一席之地,在1000餘種茶葉品牌中堪稱老字號.清三朝元老太子太傅,兵部尚書:雷誠(雷七爹-鹹寧人)曾用該品治癒慈禧太后腹瀉,被清廷定為"貢磚 ",雷老亦因此被賞賜一品頂戴.雷自感三生有幸,故回鄉題詞"生甡川".光緒三十一年(1905)註冊"生甡川"商標.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廷 成寧商改辦"川"字黃黑二茶.宣統三年(1911)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質獎和榮譽證書.民國十六年(1927),在湖北省區第一次國貨展覽會上被列為一等品展出.遠銷內蒙,新疆,西藏,東三省等地及蒙古,俄羅斯,日本和西歐,北美各國.
1998年7月23日,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聯合行文,確產本公司為"九五"期間全國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
鹹寧市桂花鎮屬低山丘陵地貌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6.5度左右,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松疏肥沃,是適宜茶葉生長的好地方。優越的地域自然環境使柏墩躋身於鄂南5大古茶區、鄂南5大古茶鎮、湘鄂贛邊區4大茶葉集中產地之一。
飲用方法
、清飲法
烹煮法:選用玻璃煮水器一套,過濾網、公道杯、品茗杯,沖泡先用沸水溫杯燙壺,將預先備好的茯磚茶投入壺中,投茶量一般以茶水比1:20(可視茶原料及個人喜好增減茶量)為宜,沸水潤茶後再注入冷泉水,煮至沸騰,將茶湯用過濾網瀝入公道杯,再分茶入品茗杯,即可品飲,烹煮過程中茯茶的菌花香瀰漫室內,賞心悅目。
泡飲法:即直接沖泡飲用的方法,可以是飄逸杯、瓷質三才杯,也可用紫砂壺、玻璃壺、投茶(茶水比1:20——30)、潤茶、沖泡12秒鐘,(可依茶的老嫩及個人口感愛好縮短或延長)、過濾等步驟,然後再注入品茗杯中,即可聞到茯磚茶特有的菌香,觀其橙黃明亮的湯色,細品醇和甘爽的滋味了。
2、調用法
奶茶:先將茯茶敲碎投入沸水中,投茶比一般為1:20,煮10分鐘後,加入相當於茶湯1/5——1/4的鮮奶(純牛奶)煮開,然後用濾網去茶渣即成。還可根據要求調成鹹味奶茶和甜味奶茶,甚至還可以加入一些炒制的陰米,既可飲又可嚼,香氣十足,茶味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