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三鏡

簡介

“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公元627-649)。

詳情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君王,他在位時政清世安,史稱貞觀之治,是後世治國者的典範。綜觀貞觀之治,固然有許多可圈可點,但作為人君,虛懷若谷,從諫如流應該是最為難得之處。整個封建時代,有廣開言路的願望及舉措的明君不少,但唐太宗達到高度自制的地步,突出表現在他對諫臣重要性的認識及對諫臣的敬重上。基於前朝隋煬帝“誅諫官以掩其過”的教訓,唐太宗對臣下說:“人慾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籍忠臣”,“若人主所行不當,臣下又無誆諍,苟在阿順,事皆稱美,則君為暗君,臣為諛臣,君暗臣諛,危亡不遠”。為此,他寬容諫臣的犯顏直諫,敬重魏徵,說:“征每犯顏切諫,不許我為非,我所以重之也”。在魏徵病重時,太宗多次親往探視。貞觀十七年,魏徵病逝,太宗悲痛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已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這就是“貞觀三鏡”的由來。在唐太宗的倡導及魏徵帶動下,貞觀年代逐漸蔚成直諫與納諫的良好政風,成就了有名的貞觀之治,“貞觀三鏡”確實值得後世治政者深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