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情況
交通地圖
對外交通
主要公路為通村公路,在寨內分叉兩條公路,一條通往龍塘村,一條通往北建村。
村內交通情況
村里主幹道為水泥路,寬4.5米,多為彎曲陡坡路形,兩邊無排水溝,寨內步道均為水泥路面,寬窄不一,因處半坡而居住,雨天無積水,生活垃圾以各住戶範圍內負責清掃。
村莊情況
(村莊戶數、組數、人口等情況)
貓鼻嶺村共分10個村民小組,共192戶,906人,其中男512人,女394人,六十歲以上老人103人,經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效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效相對比,該村人口增長率為0.2‰,以全村總人口增長比例看,該村人口近十年來人口出生與死亡比是基本持平的。
村里絕大部分適齡學生能及時入學接受義務教育。但村民88%為國中及國中以下文化程度。
產業結構
1、貓鼻嶺村主要種植水稻,茶葉,藥材,果樹。
2、外出務工,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浙江省為主。
3、該村擁有現代養豬專業戶,養雞專業戶,養牛戶等,為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4、貓鼻嶺野化茶,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有一座山,叫雷公山,這個山上有個丹江廳,周邊有個村叫貓鼻嶺村,貓鼻嶺村不遠處是教場村;教場村地勢相對平坦,位於丹江廳古城下方,作為城內士兵操練的場所。在明代,貓鼻嶺村人種植的茶葉已成為朝廷的貢茶,每年春分一過 ,就有土司官陪同領兵千總親臨教場村,教場村的男女老少都上山採摘首次打春雷的“雷公茶”, 其次就是夜間摸黑去採摘“閃電茶”,然後,加工好裝進土罈子裡面, 由土司派人用馬馱走並獻給皇上 貓鼻嶺茶已成為貓鼻嶺村人心中的神茶。然而因為地處偏僻,產量也比較少,所以貓鼻嶺茶很少出現在尋常人的茶杯里。
村莊文化
貓鼻嶺村是苗族聚居的古老村寨,從遠古至今敬老愛幼,艱苦創新,努力拚搏的精神風貌一直延續下來,一代接一代傳遞著民族的美德,該村除過春節外,還有招龍節,吃新節,防火節等民族節日,屆時全村外出務工的遊子們都回家歡度,寨內一篇歡騰,歡歌飲酒,暢談著各自的理想抱負.
房屋現狀
該村是清一色的木質結構房屋,房屋依山而建,俗稱吊腳樓,一般分為3層,最下面是餵牲畜,廁所用,二層是居住和會客用,三層是存放穀物和客房用,一般一棟樓建築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現有國家扶持,危房基本消除,木房經久耐用,一般可用三百年,有冬暖夏涼的優勢,最大的確定是不防火,所以該村有防火節,用來提醒男女老幼加強對火災的防範。
公共設施
村內有完全國小一所,村級衛生室一所,規模小,設施不齊全,村兩委辦公樓一棟60平方米,消防人飲工程一個(30㎡容水量),籃球場一個,蘆笙場一個,寨內步道整潔乾淨。
基礎設施
水:生活用水取於泉水,沒有污水處理廠
電:生活電網已建成,輸電線已經入戶。
通訊:一半家庭裝有電話。手機網路已鋪設,信號靈敏。
燃料:以柴草和煙煤為主。
垃圾和污水自由沉澱。
綠化環境
寨內有風景林,百年古樹,周邊有稻田和茶園果園,綠化率為93%。
村民收入與生活情況
經調查30%的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30%的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10%的在10000-20000元,30%的在1000元以下,經濟來源主要有三種:外出務工;務農和養殖;民政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