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卷葉蛛

貓卷葉蛛

雌蛛體長4-6毫米。雄蛛體長3.00-3.50毫米。分布於湖北、湖南、河北、浙江、遼寧、山東、吉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貓卷葉蛛
拉丁學名:DictynafelisBose.etStr.,1906
蜘蛛蜘蛛

綱:蛛形綱
目:蛛形目
科:卷葉蛛科
屬:卷葉蛛屬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4-6毫米。背甲黑褐色,頭部隆起,密被白色細毛。8眼二列,異型,前中眼黑色,其餘白色。前眼列微後曲;後眼列前曲,前、後側眼靠近。中窩縱向,由中窩向四周放射出數條黑色斑紋。胸部邊緣呈黃色。螯肢黑褐色,前齒堤2齒,第一齒大。觸肢、顎葉皆黃褐色,下唇黑色,長大於寬。胸板長橢圓形,褐色或棕色,密被白色細毛。前端鈍圓,後端尖圓並插入第Ⅳ步足基節之間。步足黃褐色,多黑、白色細毛,各腿節尖端黑色,有刺毛。第Ⅳ後跗節外側具櫛器。腹部背面灰黃色,被有白、黑色細毛,腹背前方有1對黑褐色斑紋,後部有3個“山”字形黑斑,腹部腹面中央有一灰黑色帶,兩側為黃白色,紡器黑褐色。篩器為橫橢圓形,不分為二。
雄蛛:體長3.00-3.50毫米。前齒堤4齒;後齒堤1齒。體上斑紋較雌蛛深。
卵袋:灰白色,半球形,直徑在2.20-3.00毫米。每個卵袋內含卵平均14粒左右。

生物學特性

(1)習性:貓卷葉蛛多在棉花或其它灌木枝葉交叉處結不規則小網,居於其中。亦可在棉花枝條的末端結網,有利用舊網習性。自殘習性不強,故有集中分布習性。
(2)歷期:貓卷葉蛛幼蛛共蛻皮4次有5個齡期。歷期的長短隨著代次的不同而有差異,卵期、幼蛛期、產卵前期和全世代歷期在不同代次分別是;第一代為8天、50.65±3.65天、9.13±1.58天、66.30±3.56天;第二代為5天、27.20±3.07天、7±1.10天、39.70±3.37天;第三代為5天、35.43±2.96天、6±2.61天、47±3.21天。這種差異,主要受溫度的影響。
卵期的抗高溫能力較強,在25-35℃溫區內,歷期與溫度呈負相關;幼蛛期抗高溫能力較卵期弱,在25-30℃溫區內,隨著溫度的升高幼蛛的歷期縮短,超過30℃則延長。雄蛛的歷期短於雌蛛。
(3)壽命:貓卷葉成蛛的壽命一般30天左右。食物對成蛛壽命有影響,如在30℃恆溫條件下取食棉蚜、豆蚜、廄蠅、搖蚊和混合飼料平均壽命分別是:25.68天、31.40天、34.48天、47.79天和52.00天。
(4)年生活史:貓卷葉蛛在湖北省於11月中、下旬以幼蛛開始在田埂、背風向陽的雜草或灌木頂端以絲纏繞的枯葉內越冬。翌年3月中旬開始活動,4月上旬初見產卵,4月中、下旬為盛卵期,一年可完成4個世代。
(5)繁殖
性比:我們從田間採集共得到成蛛561頭,其中雌蛛282頭,占總頭數的50.27%;雄蛛279頭,占49.73%,雌雄性比為1.01:1。室內從卵開始飼養到成蛛總計138頭,其中雌蛛,66頭,占總頭數的47.83%;雄蛛72頭,占總頭數的52.17%,雌雄性比為0.92:1。
交配:求偶與交配均在網上進行。求偶時常見一雌一雄,亦見一雌多雄。交配對,雄蛛在雌蛛腹面,雌雄蛛呈垂直狀。雄蛛的兩個觸肢可交替授精。交配時間在20-30分鐘。雌雄蛛均有多次交配習性。交配後的雌蛛,在餌料充足的情況下,一般不殘食雄蛛,當餌料缺乏時,雌蛛可殘食雄蛛。
產卵前期;雌蛛在正常情況下,產卵前期一般5-9天,個別3天。產卵前期的長短受食物和溫度的影響較大,如以棉蚜作飼料產卵前期平均6.00±0.57天;豆蚜為6.20±0.97天;廄蠅7.21±0.88天,搖蚊7.21±0.97天。在15—35℃溫區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縮短,最短的產卵前期理論值約為1.50天左右。
產卵袋數:產卵多在夜晚進行。由於雌蛛的護卵習性不強,因此產卵間隔較短,一般3天。形成卵袋數較多,在正常條件下大多數個體可產10-15個,最多可達26個。食物和溫度對產卵袋數有較大的影響。根據我們實驗,以餵搖蚊的個體產卵袋數為最高,依次是:廄蠅>豆蚜>棉蚜。以28℃恆溫條件下的產卵袋數為最高,依次是25℃>30℃>32℃>35℃>20℃>15℃。
卵袋含卵量:貓卷葉蛛的卵袋較小,每個卵袋內的含卵量較少,一般在14粒左右。每個卵袋內含卵量的多少,除個體間的差異外,與食物、溫度和產卵次第有關。以餵廄蠅和28-30℃溫區內的含卵為最高;以第3-7個卵袋內的含卵量為最高。
產卵量:單雌平均產卵量150-200粒,最多可達300粒以上。因食物和溫度影響產卵袋數和卵袋內含卵量,也就直接影響產卵總量,從表140和141可以得出這樣結論:貓卷葉蛛繁殖的最適溫度在25-28℃之間,雙翅目昆蟲作飼料比同翅目為好。

地理分布

湖北、湖南、河北、浙江、遼寧、山東、吉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