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東塌陷區

豫東塌陷區

豫東塌陷區就像一彎月牙,“掛”在河南省東南部。北起開封蘭考、商丘民權,南到駐馬店新蔡、信陽淮濱,覆蓋開封、商丘、周口、駐馬店、信陽等豫東、黃淮地區20多個農業縣。按河南省統計局2003年縣域經濟發展各項指標來衡量,這些縣區的GDP總量、財政收入、人均固定資產投入、居民儲蓄存款餘額、農民人均收入等均居河南省109個縣(市)的倒數幾十名。 有學者認為,這一地區正在形成中原崛起的局部塌陷。一場變革和一種發展的力量,在滾滾黃塵中擊打著中原崛起的鼓點,此時此刻,黃淮地區的“塌陷”顯得默默無聞而又孤獨難耐。

數字

人均存款餘額

不到2500元

河南省44個貧困縣中,有23個分布於這一地區。“作為學者,我們著重研究了民權、沈丘等11個縣,他們的一些指標即使是在我省的所有貧困縣中,也是比較靠後的。我們認為,這一地區可能在經濟上形成了中原崛起的局部塌陷。”河南省發展研究中心農村處的副研究員劉雲等人長期在農村蹲點,面對記者,她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

去年5月,一份後來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的《2003年河南省縣(市)經濟發展評價排序》,由河南省統計局發布出台。該結果顯示,豫東地區及黃淮地區的20多個貧困縣,綜合衡量指數和多個單項指標均在全省排名靠後。

這裡面,包括周口的沈丘(66位)、扶溝(76位)、商水(103位)等,包括商丘的睢縣(98位)、虞城(100位)、民權(109位)等,還包括駐馬店、安陽、信陽等市的汝南(89位)、新蔡(95位)、內黃(96位)、淮濱(105位)等,僅以“人均GDP”、“人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人均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等為例,這些縣區的相應指標都在4500元、120元和2500元以下。而鞏義、長葛、永城等前20強城市的相應指標則是他們的兩三倍甚至五六倍。

一份針對全省44個貧困縣的統計材料顯示:去年,這些地區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為1716.99元,與全省平均水平2235.68元相比,少518.69元。

如果這種狀況長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改善,中原城市群與黃淮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會越來越大,河南省內不同地區人民民眾的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

困境

“土裡刨食”

越“刨”越窮

“發展中出現貧困”,這是劉雲副研究員在周口扶溝縣、信陽固始縣等地蹲點調查時得出的一個結論。

“我們原認為山區比較貧困,可是一看統計數字,一到實地考察,卻發現這幾年平原地區的貧困狀況更為觸目驚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劉雲感慨到,“資金、人才這些要素急劇流失,經濟存量在縮水,一些比較成型的企業紛紛遷到大城市和發達地區了。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在發展之中出現貧困。”

劉所描述的事實,得到記者的實地驗證。

1月6日,記者趕赴周口扶溝縣採訪,城郊的一位村幹部告訴記者:“我們這裡人均耕地1畝左右,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較突出;工廠很少,有的也只是與農業結合緊密的糧油、棉花加工等小企業;招商很困難,平原地帶沒山沒水沒礦產,誰願意來呢?”

這還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去年秋季,黃淮地區遭遇罕見的風雹、洪澇等自然災害,農民來自種植業的收入大幅減少。調查顯示,這些地區人均種植業純收入比上年減少141.88元,下降17.7%,此降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3個百分點。而這,也恰恰暴露出黃淮地區自然條件差,農業薄弱等弊端。

“土裡刨食”既然這么難,那么黃淮農區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勞碌

全縣百萬人

30萬打工

磚店鎮周寺村位於駐馬店新蔡縣西北部,每年不是澇,就是旱,當地人種地的觀念就是“夏季保口糧,秋季收多少算多少”。

但就是這個村,“一靠家庭飼養種植,二靠外出打工”,在全縣聲名遠播。該村村支書呂玉喜告訴記者:“全村2560口人出去了幾乎一半。土地閒置下來,於是就有人回過頭來承包。”記者在該村看到,在村莊周圍的土地上,分布著許多種植蔬菜的塑膠大棚和養豬場、養雞場。

至於那些外出務工的農民,他們則在中國各個大中城市中演繹著各種各樣的打工故事,他們每年寄回的血汗錢,在許多農民家庭已成了主要的收入來源。

據統計,新蔡全縣共有101萬人口,外出務工者就有近30萬人,每年創收6億元。

“農民出去,除增加家庭收入,還會提高技能、增長見識,對於緩解我們這裡人多地少的矛盾來說,意義重大。”在周口扶溝縣古城鄉棗林村,當地農民張保建這樣對記者說。張是扶溝古城鄉老乾協勞務輸出中介所的業務總經理,七八年來,經他組織並向珠海、東莞等沿海城市輸送的本地勞務人員已近3萬人次,每年春節前,由他負責向家鄉捎回的民工工資常常有上百萬元。

從周口、駐馬店到信陽,勞務經濟的發展讓許多鄉村只留下了“老弱病殘”,成了各種各樣的準“空心村”。省里一位學者坦言:“現階段,我們的農民外出打工是謀生型的,不是發展型的。說不好聽的話,有點‘逃荒’的性質。他們不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是為了補貼家用,為了使家裡的生活能過得去。”

“別說鄉村,就是在縣城,很少有上規模的工業企業,這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缺乏重要支撐。”扶溝縣政府的一位官員這樣對記者說,“黃淮地區許多縣市近兩年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普遍低於30%,這的確說明這裡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

對此,劉雲說得更為直接:“工業化、城鎮化水平決定農業化水平。只有工業化水平高,才能對農業進行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全方位的滲透。現在,一些地方窮則思變,發展勞務經濟以及與農業緊密結合的民營經濟,這實際上是在醞釀著新的轉機。”她告訴記者,許多外出務工人員已開始返鄉投資創業,“這裡面,孕育著現代化的曙光”。

追問

走出塌陷區

誰來拉一把?

黃淮地區的自然條件比較單一,資源主要由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幾個主要礦區組成,發展大工業的先天優勢不足。但是專家認為,該區可以組織大規模、高水平的專門化生產,並以此確定區域優勢。

據此,河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指出:黃淮地區的駐馬店、商丘、周口和信陽市,“要加快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加強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加快農區工業化步伐”;同時要“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大力發展食品、紡織、製藥等產業,培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外向型農業,將黃淮地區建設成為全國綠色農產品加工出口基地,生豬、肉牛、肉羊、油料生產加工基地”,另外還要“重視勞務培訓,加大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耿明齋認為:各級政府應該放手讓市場來發揮作用,黃淮地區缺少像溫州、長垣那樣大量人口從事非農產業的歷史傳統,缺少主動向區域外部、向非農產業拓展經營空間的企業家群體,在此情況下,為了給外部資本的進入打開通道、建立平台,也為了更有效地利用相關稀缺資源,避免對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造成傷害,各級政府必須履行好引導和服務等方面的職責。

反思

局部塌陷

市場使然

按照城市發展理論,一個城市對外輻射力和各種資源要素的擴散量,呈現逐漸遞減的趨勢。也就是說,像黃淮、豫北這些地區,由於地處河南邊緣,受中原城市群的輻射已經很弱。

而按照美國經濟學家阿瑟爾·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理論”,當城鄉貧富差距幅度超過30%時,農村勞動力就會大量擁入城市。很明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洶湧起伏的“民工潮”,折射出的就是中國日益擴大的城鄉差距。

目前,建設中的中原城市群尚無足夠能力吸納更多的黃淮、豫東、豫南等地勞動力就業,也尚無足夠的輻射力在其他地區發展配套產業,不過,“塌陷區”與中原城市群之間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正凸現出“拖中原崛起之後腿”的尷尬。

喻新安曾尖銳地指出:“豫東和黃淮地區,工業化、城鎮化水平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是實現中原崛起的‘瓶頸’和‘軟肋’”。

“出現局部塌陷是市場經濟使然。”劉雲對記者說,“有些問題是這些農區自身解決不了的。當務之急是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重視並研究這個問題,儘快尋求破解之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