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象牙嵌百寶筆筒,高13.5厘米,口徑12厘米,系乾隆內庭器物。牙面未有雕刻,卻鑲嵌了藍寶石、綠松石、螺鈿等寶物,圖案為梅、竹,寓為“雙清”,是極具民俗內涵的吉祥題材。一樹紅梅老乾虬枝,舒展自若,朵朵新葩,或盛放,或含苞,或半開,傲霜鬥雪,鐵骨錚錚,丹花灼灼,凸現出清正、剛強的一面;幾竿修竹,俯仰高低,穿插有序,枝葉輕捷,風中搖曳,呈現出柔美、溫婉的風姿。梅竹紅綠相間,對比強烈,美意動人。為豐富畫面,增加看點,配以文字,頓使寶石生輝,富麗華貴。令人稱奇的是採用了螺鈿工藝裝飾景物,嵌成詩句“春晴院落雙飛燕,花發樓台獨囀鶯。”行書出之,印文為“瑞玉”。按螺鈿工藝是將螺殼與海貝製成各種形狀鑲嵌成圖案花紋,其獨特的質地、光彩與象牙的色澤交相生輝,產生色彩斑斕的奇妙藝術效果。
這件牙器年份久,皮色亮,包漿厚,是一件典型的清宮舊藏。
牙雕作為一種特殊藝術,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占有重要一席。至明清兩代,象牙與犀角雕刻一直作為高級享用品而被統治階級所壟斷,其造型、紋飾、雕刻、鑲嵌等工藝也隨著豪門貴族的審美需求而更臻精美華麗、高貴珍稀。出於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及自然生態環境的珍視,現行的政策對牙雕藝術品予以適當掌控,這也是符合情理的。
清代康、雍、乾三朝皇帝皆酷愛藝術,並身體力行,參予創作。在宮中所設定的27各作坊中,就有專門製作象牙物件的作坊,主持者俱為行家裡手,廣搜人才,精益求精,不斷將其他雕刻、鑲嵌手法融於牙雕,甚至不惜工本,採用各種珍稀名貴材質,使牙雕藝術進入鼎盛階段,其製作水平,達於登峰造極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