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和傳說
埔寨火龍這個具有濃郁民間風情的傳統藝術,始於清乾隆六年(西元1740年),民間流傳著很多神話和傳說,最有名的有以下兩種:
神話:相傳在遠古的時候,東海龍王的第21今孫子叫濁龍,被父派到南粵蓮花山脈管轄赤嶺(指現今埔寨一帶)。濁龍上任後,胡作非為、魚肉百姓,把這個地區搞得烏煙瘴氣。民眾忍無可忍,只好向老龍王告狀,於是龍王命其小女清鳳,佩上龍劍趕趕南粵。一日,清鳳趁濁龍醉酒如泥時殺死了他,將其斬成龍頭、龍頸、龍身、龍尾四段,然後帶回斬下的龍頭向父王稟報。留下其餘三段,變成現今埔寨的“龍身”崬、揭陽的“龍尾”、揭西(與埔寨交界處)的龍頸。於是埔寨人民的祖先把這古老的民間故事,巧妙地通過“燒火龍”的形式,作為鬧元宵的文藝活動,代代相傳。
傳說:相傳很久以前,豐順地方來了條火龍,混身噴火,興妖作怪,從此,土地乾裂,禾苗枯死,農民心焦如焚。這時,一對年輕夫妻挺身而出,帶領大家鑿山引水。然而,水通了,火龍又來了,它張開血口,噴出烈火,燒死年輕夫婦,烤乾了水的源頭。年輕夫婦留下男孩張共,繼承父志,到峨眉山求仙學法。三年後歸來,與惡龍苦戰三天三夜,用神火將惡龍燒死在洞裡,他自己也力竭身亡。從此,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當地人民為紀念張共,慶祝豐收,每年元宵之夜要舉行燒龍活動。年復一年,形成風俗。
製作方法
“火龍”的製作方法,起初是用竹篾做成龍的軀體,再裱上白紙,塗上顏色, 就成一條簡單的龍的形象,再用硫磺、白硝、木炭製成的火藥,做成“土火箭”,還有吐珠、轉花、大犁等不同式樣的煙花,安裝在龍的全身。到了元宵晚上,外地的觀光客和方圓幾十里民眾,從四面八方擁到這裏來,觀看燒火龍這個精彩表演。真是“萬民同樂城不夜,銀花溢彩景長春”的情景。
“燒火龍”經過幾百年來藝人不斷的研究改進,如今火龍由原來丈把長,發展到現在30多米長;煙架也由原來五、七架,發展到現在多的有13架,高達15米,特別是“禹門”,已失傳了60多年,重新挖掘出來,進行藝術加工,為發展民間藝術,作出了新的奉獻。近幾年來藝人隊伍不斷壯大,製作工藝也進一步提高。
八十年代期間,“巨型火龍”曾先後到梅州、廣州、深圳、肇慶、漳州、福州等地表演,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且多次由中央電台台,廣東電視台拍攝實況播放。豐順埔寨火龍現已聞名全國。九二年元宵節,在深圳香蜜湖燒“火龍”、“煙架”、“禹門”,觀眾數萬,盛況空前,全場喝彩。一位來自黑龍江省的觀眾說;“全國各式各樣龍的表演我絕太多數都看過,今天才看到表演火龍,真是一次大飽眼福。表演者上百個,勇士赤膊上陣操作,奇麗輝煌,光彩奪目的火光中表現得勇敢強捍,場面壯觀驚險,表演獨特,真了不起啊”。他還請藝人介紹製作火龍的過程。
為結合慶典活動,在表演各項節目前,先燃放“彩門”,這又是藝人的重要創新之一。彩門上有龍、風、大紅燈、橫額、對聯(這些東西在燃放時才精彩出現)燃放時,首先來一個“老鼠游梁”(是用火箭製成的),它由主席台點燃後,飛速向前射中彩門上的導火線,頓時,彩門上放出豔麗的火花,龍、風騰舞。接著是紅燈、橫額,對聯,伴隨著五彩珠燈,徐徐飄落,一個個金光大字顯眼注目。
表演進程
一、“燒煙架”:把安裝好的煙架(大約四、五丈高),
豎起在廣場適當的地方,由下向上順托次燃放,同樣是用“老鼠游梁”擊中導火線,在爆竹聲中,第一托飛下一條“蜈蚣”,一位勇士立即抓住它的頭部上下左右舞動,蜈蚣一邊吐珠和放出豔彩,一邊不停地飛舞。第二托上飛降一條口吐火光的小龍(又名軟龍),一勇士立即抓住它的龍頭上下左右舞動,小龍就一邊放出燦爛的火花,一邊在不停地輕柔地騰舞。第三托上就放燃著口吐金珠的大鯉魚,接著散下一群小鯉魚。第四托是“菊盆”五光十色的火花在鏇轉,象一盆盛開的菊花。第五托“輪船”,在金色的火花中乘風破浪向前進。第六托“對聯”、第七托“珠燈”,第八托“花籃串”,第九托“箭擔”,第十托‘大箭桶’,第十一托“大珠盤氣火樹 銀花,金光溢彩,變化萬千,時如象群星傾瀉,火蛇淩空,時如象金色的瀑布落“九天’。特別是最後的“大箭桶”轉動時,叫“雪花蓋頂” 漫天雪花飄落,“大盤珠”萬箭齊發,長空溢彩,天地間渾成一體,這就是,“臨火金光迎新歲,瑞雪漫天兆豐年。”二、“燒禹門”(鯉魚跳龍門):這項項目是取材於大禹治水的歷史故事,這個節目就是人們紀念他的功跡。禹門高六米,有正門和兩個小門共十米寬,燃放時,門上一排排五光十色的焰火交織在一起;禹門下面成群的
,在鰲魚帶領下,邀游、戲水、跳躍。真是“龍騰風舞歌盛世,魚躍人歡樂昇平”的一種太平歡樂景象,使人永遠 難忘。三、“燒火龍”:這是一個別開生面的大型火龍煙花表演的壓軸節目, 火龍向指定的地點出場,前面是鑼鼓隊、鰲、鯉、蝦、繡球,最後是火龍,還有在火龍兩邊的”火纜隊“(火纜:火把的一種,用竹篾編成長長的,像纜繩一樣,用時剁成一截一截的),將”火纜”劃半圓狀。高大的龍頭,兩隻眼珠光芒四射,氣勢雄壯,猶如天降神龍。起舞前,先燃響鞭炮,以引龍出海。然後一隊赤膊袒胸、舉著火棍的舞火龍者,隨著快速的鑼鼓聲在場上快跑,反覆三次,一邊繞場,一邊向觀禮台及觀眾點頭參拜,表示致敬,此為“請龍”。接著,“火龍”開始點燃,首先從嘴裏吐出火珠,接著全身放出奇麗的光彩、千萬道各色各樣的火花交織在一起,時而萬箭穿雲,漫天光彩輝煌,天地間渾成一體,火龍在火海中翻騰,氣勢壯觀、驚險其特,動人心弦。整個活動持續十多分鐘,待煙火熄滅,火龍也被燒掉了。
每逢新歲元宵到來,埔寨人民男女老幼,都渴望能看到表演火龍,給人們帶來吉祥。火花如若在你的皮膚燙出了“泡”,(當地口音“泡”與“鈔票”的“票”同音,就是錢的意思),那今年你一定會發大財.特別是擎龍頭的就更了不起,人們都急著出錢,出錢最多的才能擎龍頭,擎了龍頭,在新的一年,一定會行好運,人們叫“大發龍運”(發大財)。
視頻
2008年埔寨火龍--埔北村陽光火龍。清晰!
廣東梅州豐順埔寨火龍1
廣東梅州豐順埔寨火龍2
發展
台灣火龍在1998年開始,由苗栗市長邱炳坤倡導,做為該市元宵節重要慶祝活動,台灣的火龍用稻草編成。
埔寨特色民間文化
埔寨特色民間文化集中表現在每年的春節和元宵節,如正月十五鬧元宵內容就包括了(1)燒火龍;(2)大鑼鼓;(3)迎花燈等別具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簡介如下:
1、燒火龍:表演時間:農曆正月十五夜,地點:埔寨龍升崬或各村寨的禾坪等開闊地。表演內容主要有:大犁、火焰、燒火斗、燒煙架、迎龍鑼鼓隊、燒火龍。
2、大鑼鼓遊行:表演時間:大年初一或喜慶日子,地點:埔寨煥橋街及各村寨活動場所,表演內容為:大鑼鼓隊、標旗隊、挑花籃(紙炮籃)、弦樂隊、化裝表演遊行等。
3、迎花燈:表演時間為:正月十五晚,地點:遊行至埔寨煥橋街及經過各村寨主要門樓、巷,表演內容為:門前掛燈籠、掛走馬燈,領隊鑼鼓,迎紙花、迎景等。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1.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950122.html
2.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OMn43_8bxw/
3.http://tieba.baidu.com/f?kz=291612293
4.http://www.hakkasky.cc/wiki/doc-view-334.html
5.http://hjj.fengshun.gov.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12
6.http://www.kejiay.com/archives/2007/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