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利(豐利)
(1).豐厚的利益。 晉 陸機 《五等論》:“饗天下以豐利,而我得與之共害。” 唐 高彥休 《高闕史·崔尚書雪冤獄》:“有結客 王可久 者,膏腴之室,歲鬻茗於江湖間,常獲豐利而歸。”《舊五代史·食貨志》:“會計之重,鹹鹺為先,矧彼兩池,實有豐利。”
(2).指特長。 唐 竇臮 《述書賦上》:“競其豐利,又覩 薄氏 。”
(3)地名。在江蘇省如東縣境內。
據史料記載,豐利在唐朝時叫沿海村,一千年前的宋代叫豐利場,可見當時的豐利已經有了鹽場。二十世紀初,豐利鎮區稱為豐利市。1927年開始叫豐利鎮。豐利還有楓樹鎮、古楓鎮的雅稱。稱豐利為古楓,說是揚州八怪鄭板橋在秋天的一個傍晚到豐利大聖寺,偶見一株老楓書,葉紅似火,便隨口吟出了“夕陽古楓”四字。豐利文化底蘊豐厚,明清時代,燒馬夫香時跳馬夫舞便為如東一絕。清代所的汪家兩處園林文園、綠淨園和文峰塔也是當時如東的佳美景致。
豐利鄭公灘
介紹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豐利鎮相關歷史的情況,這裡提到的是“鄭灘滄波”為舊時豐利十景之一。
“鄭灘滄波”為舊時豐利十景之一,位於鎮之北郊,占地180畝。據史載:明朝李賢奉皇帝敕令,編撰《一統志》,收集天下輿地,以充史料。書中收載了豐利鄭公灘。注文曰:“如皋東北豐利場,宋富弼判揚州,築以習水戰。”富弼,宋朝河南人,字彥國。才華出眾,於慶曆初,主持皇帝聖命的製作。是時契丹國屯兵邊境,遣使要求割地。富弼奉命談判,力拒割地,陳述和、戰的利害。契丹理屈詞窮,被迫退兵。富弼為大宋江山解除了一次軍事危機。仁宗趙楨任命他為樞密副使。後來英宗趙曙召其為樞密使。宋朝的樞密使是管理全國軍事的最高長官,與宰相位相當。李賢《一統志》云:“富弼判揚州”,所謂“判”,即高官兼低職。是說富弼官居樞密使,是中央級的長官兼管揚州。
富弼身為樞密使,執掌軍事大權,自然不會忘記契丹屯兵索地的親身經歷。深知國家強盛,必須練兵強武,加強國防。宋時豐利屬揚州,為海防重鎮之一。於是富弼親自主持了豐利習水戰基地的建設。《豐利鎮志》載:“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富弼以使相判揚州,常駐兵豐利場,以防海寇。但其戰船常坏於風濤,富弼遂鑿灘泊戰船,令軍士於灘中習水戰”。就在這時,英宗皇帝趙曙加封富弼為“鄭國公”。豐利剛鑿成習水兵的學習灘,遂被世人稱為“鄭公灘”。
鄭公灘於豐利建利豐鹽場之後百年鑿成。由於水兵駐防,對豐利商業貿易和漁鹽業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對宗教文化事業的推動更為顯著。疏鑿水灘的泥土堆積於灘之南岸,堆土成山,面積約20畝,高3丈余。山頂上自東向西先後建成三座寺廟:碧霞宮、淨土庵與報國禪寺,均建於宋代。彼時,古寺晨鐘、灘水滄波、山水相映、氣象萬千。富弼選擇豐利建灘練兵,是因豐利地理位置特殊,北護黃海,南御長江,內河四通八達,距海堤僅八華里,是一個練兵的好地方。富弼慧眼不凡,在豐利建成鄭公灘,留下一所宋代訓練水兵的遺址,為海軍基地的發展史提供了極具研究價值的佐證。
豐利鄭公灘原址在豐利鎮北,現為古豐蔬菜一組及豐利古豐農貿市場。站在位於灘中心的柏油路上,向東北望去,雖不見舊時灘水的波濤,但當時操練的情景,先民為國為民流汗流血的雄壯景象,仿佛歷歷在目。平沙無垠,河水縈帶......儼然一幅古戰場的畫卷,令人景仰。
大聖寺
“先有大聖寺,後有豐利鎮”。這是流傳在豐利鎮的一句俗話。據史料記載:豐利於唐文宗太和5年(831年)為“沿海村”,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7—984)豐利為“利豐監”八場之一。在建豐利場之前這裡就建有一座寺廟,名“大聖寺”。
豐利大聖寺正樑上鐫有“尉遲寶林監製”的六字。尉遲寶林為唐開國元勛尉遲敬德的兒子。唐高宗顯慶3年(658年),尉遲寶林繼承封爵,後主事全國寺廟的建築,豐利大聖寺便建造於其時,先豐利建場二、三百年。
大聖寺供奉“大聖菩薩”,其像身披龍袍,頭戴毗盧帽。大聖菩薩本稱“僧伽”,歷史上確有其人,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作有《僧伽歌》。僧伽自唐顯慶2年(657年)來唐,至唐中宗景龍4年(710年)坐化,終年83歲。其為一代高僧,唐中宗李顯也奉之為師。佛界稱其為觀音菩薩化身。唐代宗敕:“天下凡建精廬,必立僧伽真相。”
根據尉遲寶林生卒年限推測,豐利大聖寺可能建於代宗敕令之前僧伽圓寂後不久,是黃海之濱具有悠久歷史的一座佛教寺院。
豐利大聖寺與南通狼山廣教寺供奉的是同一“僧伽”。南通民間流傳的“大聖菩薩借狼山”、“大聖菩薩借寶塔”都是說他生前的事。狼山何時起供奉大聖菩薩?相傳是宋時智幻和尚中興狼山始建大聖殿供奉,在時間上落後於豐利大聖寺。
豐利大聖寺何以建造如此之早?可能是豐利鎮原處於“扶海洲”東北隅。僧伽在南通狼山傳道期間,豐利之北的海堤尚在初築階段,潮汐、水澇之災,常為憂患。豐利與狼山僅百里之距,徒步一日可達。熱衷於治水防澇的僧伽來過豐利,為防治水患作過貢獻,亦有可能。於是僧伽圓寂後不久,豐利地區的人們因為崇敬他,所以建大聖寺供奉僧伽也在情理之中。
豐利鎮曾有“古楓福地”之稱,豐利亦曾名楓利。傳說大聖寺當年香火鼎盛,敬香者絡繹不絕。加之海洋捕撈與鹽業的發展,商業日益繁榮。滄海桑田,歷經多年的拓展,原“沿海村”漸成集鎮。因大聖寺前植有楓樹兩株,人們認為寺前楓樹乃發祥之樹,加之此地物產豐富,遂將當地命名楓利鎮。後因“楓”、“豐”同音,又演變成“豐利鎮”。
大聖寺除有楓樹外,寺院內還有兩株三人合圍的銀杏樹。年逾花甲的老人對它碩大蔥蘢的樹影至今仍舊記憶猶新。
豐利大聖寺在上世紀70年代初祿於馬豐河拔直工程中被拆除,其遺址在今豐利鎮支農路東端。
如東豐利文峰塔
“紅橋映綠水,白塔戳青天。”這是在豐利民間廣為流傳的詩句,形象地描述了豐利的昔日景觀。白塔即文峰塔,是當時全縣境內唯一的古塔,故而格外引人矚目。文峰塔原名文峰閣、三層塔,是乾隆已亥年(1779)邑人汪為霖出資所建。
塔位於鎮東南文昌宮院內,塔基2丈4尺,塔高4丈8尺,3層,為磚木結構。該塔飛檐翹角,雕欄畫棟,既古樸莊重,又金碧輝煌,氣墊十分雄偉。每逢端午、重陽佳節,人們必登塔遊覽,俯瞰全鎮,遠眺四極。憑欄北望,波濤萬頃,漁帆點點。舉目東眺,雲蒸霞蔚,水天一色。極目西南,江海平原,一望無際。近則可見鎮上民居鱗次櫛比,溪水環繞,景物如畫,時人無不以登塔而自豪。文人登高必賦詩,因而留下了不少優美的詩篇。
歷史上文峰塔曾修葺過3次。第一次是道光癸末年(1823),由豐利場官福壽與邑人陳漢源募修;第二次是鹹豐辛亥(1851),由邑人陳滄重修;而最大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是在民國5年(1916),由豐利舉人潘蔭東總管,桑瑞圖和陸孫氏合施重相修。由於歷經同治、光緒50餘年曾整修,塔幾近顛圮。這次大修,準確地說應是重建,塔基重挖,灌糯米漿拌以沙礫,凝結如石;塔身以糯米法拌石灰而砌,堅固難摧。整個工程歷時300天,於民國6年(1917)6月6日竣工,新塔更為雄偉壯麗。新塔高8丈3尺有餘,仿蘇杭寶塔,為六角型,特聘南通名匠周廣隆設計建造。進塔即為磚刻“直上青雲”匾額,立有《三層塔銘》碑,由近代書畫大師吳昌碩書篆。塔頂為魁星樓,塔後建有玻璃廳,名“鞏黃閣”,又有“范公祠”、“藏經樓”等建築。藏書有商務印書館刊印的《萬有文庫》第二部、南通張謇手抄《金鋼經》等名跡珍籍。
塔下還辟有小花園,內建“弭濤軒”,築“洗硯池”,蓋茅亭,砌假山,栽植四季花卉,景色十分宜人。民國23年(1934)成為豐利公園。穹窿天笠匝雲平,特覺凌虛眼界清。南畝青蔥新雨足,西樓畫檻夕陽明。橋門水合雙龍影,港洞潮回萬馬聲。海上方爭魚利市,帆檣隱約彩旗縈。此是潘蔭東在一個春天傍晚登上文峰塔即興寫下的一首詩,讀來令人神往。
相關詞條
-
豐利鎮
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風水寶地,是鑲嵌在長江三角洲中國最早對外開放城市——南通市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十五”期間中國“千強鎮”。豐利鎮總面積154平方公里,...
產業發展 發戰戰略 城鎮建設 黨風建設 -
利豐村
利豐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1957年合作化運動時建利豐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而得名,其轄區為傅宅的東部。由前樓、水閣宣、四房裡、井豆沿及何宅等地組成。位...
基本簡介 縫紉工業 水利農業 村莊狀況 參考資料 -
豐永利行
日本男性聲優、演員、歌手,東京都八王子市出身,所屬事務所為Super Eccentric Theater。 主要作品:《網球王子》葵劍太郎、《無頭騎士異...
人物概況 人物經歷 配音作品 音樂作品 出演作品 -
寶利豐廣場
寶利豐項目由安徽寶利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占地117畝,總建築面積約60萬平方米,其中購物中心16萬平方米,步行街4萬平方米,星級酒店2萬平方米,...
-
天弘豐利
天弘豐利是由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的分級債券,分為豐利A和豐利B。
-
香港利豐集團
香港利豐集團起源於廣州的華資貿易 (1906 - 1949) ,利豐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出口貿易商號之一。於1906年,馮柏燎先生和李道明先生在廣州創立了...
公司歷史 文化理念 實踐及經驗 研究價值 -
李月華[香港金利豐集團總裁]
朱李月華,廣東東莞人,香港“融資大亨”,有“殼後”、“賭廳公主”之稱。出身賭業世家,父親李惠文是澳門賭業的元老級人馬。憑父輩的人脈關係,加上本身交際手腕...
個人簡介 賭業世家 小檔案 博彩大亨 熱心公益 -
豐利戰鬥
新四軍在蘇中豐利反擊日偽軍“掃蕩”的戰鬥。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