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細菌性莖腐病

豌豆細菌性莖腐病

病斑首先出現在連線托葉和莖的部位,呈水漬狀不規則形,然後向上下托葉之間擴散。幼莖染病則軟化,嚴重時枯死。成熟莖,沿托葉基部上下方,出現水漬狀長形病斑,不久整個節間褐變……

症狀

病斑首先出現在連線托葉和莖的部位,呈水漬狀不規則形,然後向上下托葉之間擴散。幼莖染病則軟化,嚴重時枯死。成熟莖,沿托葉基部上下方,出現水漬狀長形病斑,不久整個節間褐變。

病原

病菌附在莖葉或種皮上越冬.藉助風雨初傳染幼苗,在病斑組織內增殖後,再次藉助風雨,向上部莖葉傷口處再侵染。

發生規律

病菌附在莖葉或種皮上越冬.藉助風雨初傳染幼苗,在病斑組織內增殖後,再次藉助風雨,向上部莖葉傷口處再侵染。夏播型抑制栽培豌豆,在播種後多雨時,其幼苗易染病。颱風過後或秋雨連綿的年份發病較多。稻田秋作後連作秋播豌豆時,濕度大,發病增多。有時出現缺株現象。春季霜凍後或潛葉蠅食痕處及多肥軟弱和過於繁茂均可發病。

防治方法

夏播型抑制栽培豌豆,在播種後多雨時,其幼苗易染病。颱風過後或秋雨連綿的年份發病較多。稻田秋作後連作秋播豌豆時,濕度大,發病增多。有時出現缺株現象。春季霜凍後或潛葉蠅食痕處及多肥軟弱和過於繁茂均可發病。種子應經過溫開水消毒,播種後減少灌水,架設防風屏障和減少加施用量,均可達到防治病毒發生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