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flaccumfaciens (Hedges) Collins and Jones
異名 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Hdges;Coryne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H.) Dowson; Phytomonas flaccumfaciens (H.) Bergey et al.; Coryne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flaccumfaciens (H.) Dowson;Coryne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subsp. flaccumfaciens (H.) Dowson
英文名 Bacterial vascular wilt of beans(菜豆萎蔫病);Bacterial tan spot of soybean(大豆褐斑病);Bacteria wilt of Zomia sp.(丁癸草萎蔫病)
分類地位 原核生物界(Procaryotes),厚壁菌門(Firmicutes),厚壁細菌綱 (Firmibacteria),短小桿菌屬(Curtobacterium)
分 布
前蘇聯(喬治亞、克拉斯諾達爾地區,俄羅斯,遠東地區:庫班等,烏克蘭)、土耳其、匈利牙、比利時、義大利、前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突尼西亞、澳大利亞(南部及昆士蘭)、加拿大、美國(東北各州,康乃狄克至維吉尼亞、俄亥俄、密執根;西部各州零星發生:威斯康星至科羅拉多,愛達荷,俄勒岡,蒙大拿)、墨西哥、哥倫比亞、德國、法國。
寄主植物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多花菜豆(P.coccineus)、利馬豆 (Phaseolus limensis Macfad)、金甲豆(P.lunatus)、赤豆(Vigna angularis)、豇豆 (V.unguiculata)、綠豆(Vigna radiata)、扁豆(Lablab purpureus)、大豆(Glycine max)、丁發草(Zomia glabra),接種能侵染吉豆(Vigna mungo)、豌豆(Pisum sativum)、玉米(Zea mays)。
危害情況
菜豆萎蔫病菌通過帶病種子或越冬殘體侵染種苗,通常引起死亡。若種苗存活,無葉片生長。菜豆最典型的症狀是種苗葉片逐漸萎蔫,伴隨褪色,植株矮化。幼枝枯死。褪色葉片通常具深綠色、褐色或紅褐色病斑,變色區首先軟化,隨後乾枯,葉片水漬接種產生白泡。有時缺乏上述症狀,葉片表現為金黃色壞死斑或葉片僅部分萎蔫,與菜豆普通疫病(Xanthomones campestris pv. phaseoli)相似,但後者菜豆莢感病後,沿莢縫有變色病斑,通常黃綠色,有些萎蔫,有時表面凹陷。在成熟豆莢上,病斑部位綠褐色,其餘黃色。感病種子具不同大小和形狀的黃色病斑,與健康種子極易區別。打開豆莢,可見有黃色細菌菌膿在莖、葉上有水漬狀斑。菜豆莖上一般有銹色病斑,病菌於維管束中存活,並使其變褐,莖接種產生葉片脈間變黃和壞死。。桔黃色和紫色變株侵染種子,在種皮上有桔黃色和紫色的褪色斑。大豆的幼苗和成株均感病。葉片首先出現褪綠小斑,後擴大,沿葉片邊緣開始褪綠至中脈。感病組織乾燥、變褐而死亡,在有風的情況下,變褐部位脫落,葉片顯得粗糙。當種植帶菌種子時,種苗矮化,葉片邊緣壞死或葉片上有壞死斑,豆莢形成不正常,但沒有在豆莢和莖上觀察到症狀。
病原生物學
菜豆萎蔫病菌生長最適溫度24-27℃,最高溫度35-37℃,氯化鈉最大忍耐力為7-9%,生長需要生物素,維生素B、泛醌。專性好氧,在CG培養基上,從阿拉伯糖、纖維二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甘油、甘露糖、麥芽糖、蜜二糖、蔗糖、肌醇、蜜三糖和木糖產酸,有些從松三糖和核糖醇產酸,不從糊精、葡萄苷、菊粉或澱粉產酸。過氧化物酶陽性,甲基紅陽性;氧化酶、酪蛋白酶、尿酶陰性;不產吲哚,從半胱氨酸產H²S,不還原硝酸鹽,不從蛋白腖產氨,不產胺基酸脫氨酶和苯丙氨酸脫氨酶,核酸DNA G+Cmol%為 68.3-73.7%。
病菌主要在種子和病莖上越冬。病菌在菜豆和大豆的種子表面和內部存活,對乾燥抗性極強,存活期可達20年以上,種子在實驗室條件下貯藏存活可達24年以上。據記載,在菜豆和小麥輪作的情況下,病原菌在田間土壤中至少存活2個冬季,詳參Smith和Lelliott(1988)。
傳播途徑
菜豆萎蔫病菌是一個典型的維管束病害,主要靠種子傳播,遠距離傳播主要是國際貿易中帶病的菜豆和大豆、綠豆種子。種子子葉帶菌傳給葉片或直接進入維管束組織,引起系統發病。病菌在沒雨的情況下也能侵染,但不能通過氣孔侵入。病菌一旦進入植株,即在維管束組織定殖,病菌再侵染主要通過傷口,萎蔫的發生率隨莖和葉片組織的傷口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條件下,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 incognita)提供病原侵入的傷口。灌溉水有利於局部傳播,如美國僅中西部地區及灌溉的高原地區發生普遍。砂性土壤比粘性土壤發病重,低溫、下雨和大風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流行。
檢疫與防治
菜豆細菌性萎蔫病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規定的一類危險性病害,並且是中蒙植檢雙邊協定規定的檢疫性病害,應加強檢疫,嚴格限制引種數量,入境口岸需嚴格檢查,必要時應指定隔離圃試種檢查。
用無病種子和作物輪栽是防治此病的有效措施。生長在乾燥氣候條件下的種子常常是無病的,因此可以推薦作為種子產區。有些耐病品種(非免疫)已被發現。
檢疫此病菌EPPO建議,從菜豆細菌性萎蔫病發生國進口的菜豆種子應該來自無萎蔫病發生的地區,或來自生長期無病的植株。採用種子檢測試驗的方法可防止該病的傳入。
相關詞條
梨火疫病菌、菜豆炭疽病、菜豆灰霉病、菜豆菌核病、菜豆根腐病、菜豆細菌性疫病、鏽病
主要參考文獻
[1]、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01. 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圖鑑 .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歐洲檢疫性有害生物. 1997. 中國-歐盟農業技術中心譯. 北京: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3]、Saettler A. W. Schaad N. W and Roth D. A. 1989. Detection of bacteria in seed and other panting materials. Minnesota: APS Press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