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世界的中國策

變革世界的中國策

第一章?中國的角色與機遇 第二章?中美關係的邏輯 第十一章?國企改革路向

圖書信息

作 者:王爍 主編
出 版 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6-1
I S B N:9787539943312

內容簡介

2010年歲末,財新傳媒集團組織召開了首屆財新峰會——2010中國與世界。參會嘉賓是來自世界各國的經濟、金融專家和主管經濟的政府要員,超過200人。本書即以峰會嘉賓的演講、討論發言稿為基礎,由財新傳媒的資深記者編寫而成,財新傳媒主編王爍任主編。
本書根據財新峰會的13大主題編寫成上下兩冊,上冊附贈15位嘉賓主題演講視頻光碟,下冊附贈13大主題分組討論會視頻。本冊包含:中國的自我認知與適應新角色、全球經濟困局與十二五方略、“世界工廠”的未來——增長與轉型、民生與收入?配、經濟新格局、投資與貿易新趨勢、能源與資源:周期與遠景幾大主題。

作者簡介

王爍,現任財新傳媒主編、財新網總編輯、《新世紀》周刊主編、《中國改革》雜誌主編。
1998年加入《財經》團隊直至2009年11月,是《財經》的創始人之一,曾擔任《財經》執行主編,主導過多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導,如《基金黑幕》、《銀廣夏陷阱》等。他領導的編輯記者團隊在國際上屢獲殊榮,曾獲國際調查報導學會“2003年度傑出國際調查新聞獎榮譽提名獎”;2004年憑藉SARS報導,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頒發的“2004年古柯索國際新聞獎榮譽提名獎”。

目錄

第一篇 中國如何認知與適應新角色
第一章?中國的角色與機遇 
GDP躍升第二又如何 財新觀察
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國如何做大國 吳建民
“中國模式”會成為全球榜樣嗎 吳敬璉
關鍵仍在內政 王逸舟
走出“冷戰”思維 陸克文
第二章?中美關係的邏輯
重塑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財新觀察
中美關係並沒有大起伏 資中筠
美國怎樣看中國 妮娜?哈其基恩
重新理解中美關係的邏輯 傅瑞偉
中國崛起與美中關係 約瑟夫?S?奈
第二篇 “十二五”方略 
第三章?“十二五”,在歷史的轉折點上 
民生、改革與中產階級成長 財新傳媒
“十二五”規劃改革重點 彭森等
“十二五”:包容性增長是關鍵 張卓元
第四章?建言“十二五” 
在更高戰略層面重啟整體改革 財新觀察
“十二五”改革當以政府轉型為重點 遲福林
調整收入分配結構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宋曉梧
進一步改革財政體制的基本思路 劉尚希
第三篇 “三農”與城市化
第五章?農村往何處去
城鄉同權下一步 財新觀察
農村不能被邊緣化 段應碧
農村改革三大問題 陳錫文
當務之急是保障農民土地權益 蒂姆?漢斯坦、朱可亮
第六章?城市化路徑
正確城市化 財新觀察
人口城市化的路徑 劉守英
浦東城市化鏡鑒 葉興慶
外來農民工調查 劉開明
地方政府為何難以踐行科學發展觀 ?守英
第四篇 民生與收入分配
第七章?勞資新關係
救助第一 財新觀察
賦權新工人 常凱
化解勞動社會問題的社會化方式 馮同慶
勞動者群體性事件的發展和特點 喬健
勞資新世界 陳昌華
第八章?收入分配迷局 
收入調整應著力“一次分配” 財新觀察
工資—通脹螺旋上升期未到 汪濤
診治中國“灰色收入” 王小魯 等
社保逆向配置難題何解 宋曉梧 等
第九章?“土地財政”與房地產稅 
房產稅利害觀 財新觀?
“土地財政”難題求解 滿燕雲
樓市迷局中的房地產稅 王涌
房地產稅改革:動力和阻力 符育明
第五篇 國有經濟與市場化
第十章?市場化與民間力量 
開啟民間投資 財新觀察
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成就、挑戰與深化 吳敬璉 等
民間投資決定長期繁榮 黃益平
第十一章?國企改革路向
“新36條”期待 財新觀察
重啟有時間表的國企民營化改革 張文魁
明確定位,分類推進國企改革 熊志軍
從法律上看國有企業的再定位 李曙光
第六篇 政治改革、法治與公民權利
第十二章?政治改革與法治願景 
抓住政改的戰略機遇期 財新觀察
從公眾參與走向政府善治 蔡定劍
“中國法治願景論壇”會議紀要 江平、王保樹 等
第十三章?呼喚公民權利
拆遷變革不能止於問責 財新觀察
論《拆遷條例》的廢除和《徵收條例》的確立 姜明安
一個國家,幾種公民? 鄭戈

部分章節

關鍵仍在內政
世界格局開始質變世界格局在世紀之交的初期確實?生了變化。超級大國美國與發展最快的新興大國中國在戰略上都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雖然目前很難看得很清楚,但是這將是非常深遠的變化。美國處於比較明顯的戰略收縮勢態,特別是在經過小布希政府八年晦氣倒霉的戰略失敗之後,歐巴馬開始新政,除了每屆政府都會推出的諸如應對金融危機等具體政策,也能看到美國在休養生息。如果把它看成猛虎,前一段是出擊,現在是舔爪子,恢復元氣。外交上,歐巴馬上台第一年基本上是修復關係,到處伸橄欖枝,用外交手段取代布希“武裝到牙齒”式的軍事優先政策,比如對內賈德、對阿拉伯世界和中美洲的一些?翼政權等另一方面,特別是2004 年以來,中國開始戰略出擊,官方說法是“更加有所作為”。最近的一次就是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中國採取堅持立場,不妥協態度。去年和前年(指2009 年和2008 年——編者注)關於WTO 的新一輪貿易談判,也主要是中國、印度跟西方老牌工業國圍繞農產品等重大分歧進行的懸而未決的談判。所以也有人說新的貿易談判主要取決於像中國、印度這樣的新興大國和西方老牌國家的對峙是否可達到一個契合點。
如果仔細查看GDP、軍事力量、社會發展等綜合指數,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大國的分量和前些年相比不?一樣。這樣的變化折射出新老交替的趨勢——老牌工業國發展100 多年,占據了高位,是國際政治的主角。但現在,總的來說西方的乏力十分明顯。新興國家快速追趕、崛起,開始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和決策權,世界格局變化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從歷史上說,這種交替過程會持續至少半個世紀的時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對這一話題的討論都不會停息。
老牌強國的乏力在這一次的格局轉變中,西方國家在經歷了蘇聯解體、海灣戰爭勝利的得意忘形,放眼天下無敵手、“歷史終結”等傲慢之後,發現現在自己不是萬能的了,西方世界也有興?的規律。這種規律正在發生,調整。尤其是美國,以前是解決問題的能手,現在卻屢屢表現乏力,同時也變成麻煩製造者。
比如,伊斯蘭世界處在一個十字路口。西方的乏力不僅沒有促使伊斯蘭世界走向現代化,相反增添了它的混亂。在小布希時代造就了一批“拉登”之後,伊斯蘭世界更加麻煩,更加混沌。如果過去是巴以衝突一個點的話,那么現在是從北非到西亞到中亞,甚至到東南亞延伸出來的弧狀的伊斯蘭世界都處於一個忐忑不安、矛盾交織的狀態,而且伊斯蘭世界的未來仍無法確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