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會品賞錄:開放詩歌的閱讀空間

——戴望舒的《雨巷》 ——聞一多的《也許》 ——邵燕祥的《一本書的跋語》

圖書信息

作 者:王光明等 著
叢 書 名:首都師範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文集
出 版 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509700051
出版時間:2008-03-25
版 次:1
頁 數:266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讀詩會”承繼了現代沙龍式”讀詩會”和當代課堂式“讀詩會”的傳統。出發點是分享和交流詩歌閱讀的喜悅.從閱讀的視野關注詩人的思想和美學探索。我們認為詩歌的閱讀與看報紙、讀散文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願意正視這種區別.探討詩歌閱讀的途徑和方法,做一個比較自覺的詩歌讀者。

作者簡介

王光明,1955年生。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研究員。已出版專著《散文詩的世界》(長江文藝出版社,1987初版,1992修訂版),《怎樣寫新詩》(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艱難的指向——“新詩潮”與20世紀中國現代詩》(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文學批評的兩地視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等。論文集:《靈魂的探險》(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面向新詩的問題》(學苑出版社,2(102)。編著:《六十年散文詩選》(與孫玉石合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中外散文詩精品賞析》(花城出版社,1990),《二十世紀中國散文詩經典》(與孫玉石合編,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現代漢詩:反思與求索》(作家出版社,1998),《我們時代的文化症侯》(與胡越合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等。

目錄

讀詩的三個問題(代序)
第一輯 讀詩會
開放詩歌的閱讀空間
情感與形式的磋商
——聞一多的兩首詩
情感、經驗與藝術的轉化
——馮至的兩首詩
恰切的形式與抒情傳統的融合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感覺和想像的魅力
——徐志摩的《落葉小唱
現代與古典的融合
——戴望舒的《雨巷》
面對紛繁多姿的“記憶”
——戴望舒的《我的記憶》
苦難中國的想像與現代詩的境界
——艾青的《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意象與形式的意義
——艾青的《手推車》
雕塑靜默的“思想”
——鄭敏的《金黃的稻束
導引“古井”里的甘泉
——舒婷的《呵,母親》
闡釋詩歌與“自我”的複雜性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與穆旦的《春》
20世紀90年代:詩歌的作者與讀者
2004年的詩:印象與評說
可能的拓展:詩與世界關係的重建
——臧棣與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詩歌
詩歌傳統與漢語特質
——從趙野詩的“古典抒情”談起
第二輯 個人品讀
四首名詩賞析
艾青:《我愛這土地》
鄭敏:《金黃的稻束》
芒克:《陽光中的向日葵》
食指:《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形式、技巧對題材的征服
——聞一多的《也許》
再次把自己獻上祭壇
——邵燕祥的《一本書的跋語》
洗盡鉛華的愛情詩
——邵燕祥的《銀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