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720203248
作者:王光明著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定價:36
頁數:727
出版日期:2003-9-1
版次:
開本:32開
包裝:
簡介:《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以1898至1998的百年中國詩歌變革行程為研究範疇,有機整合了中國內地、台灣、香港的詩歌現象,提出和實踐了研究現當代文學現象新的思路與方法,開拓了20世紀漢語詩歌的研究空間。作者、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王光明認為,百年來中國詩歌是一種在諸多矛盾與問題中生長,在變化、流動中凝聚質素和尋找秩序的文類。它面臨的最大考驗,是如何以新的語言形式凝聚矛盾分裂的現代經驗,如何在變動的時代和複雜的現代語境中堅持詩的美學要求,如何面對不穩定的現代漢語,完成現代中國經驗的詩歌“轉譯”,建設自己的象徵體系和文類秩序。如今的現代漢語詩歌,已經從古典詩歌中獨立出來,不再是新不新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的問題;不再是“橫的移植”或“縱的繼承”的問題,而是能否從詩的本體要求和現代漢語特點出發,在已有實踐基礎上,於分化、無序中找到規律,建構穩定而充滿活力的象徵體系和詩歌文類秩序,體現對中國偉大詩歌傳統的伸延和拓展的問題。
目錄:
序一:堅守這一角沉著冷靜的寂寞
序二:以問題穿越歷史 以冷峻審視過程
導言 從問題出發
一、“現代漢語詩歌”
二、百年中國“新”詩夢
三、面向探索的過程
第一章 不可扼制的潮流
一、古典形式??諾奈鍩?
二、“新築詩中大舞台”
三、舊瓶新酒入“人境”
四、從此詩界言“革命”
第二章 從“白話詩”到“新詩”
一、文學革命的新潮
二、以語言革命為目標
三、“白話詩”的資源
四、“新詩”的情感與形式
五、“文法”與“詩法”
第三章 自由詩的基本理念
一、作為現代詩體的自由詩
二、自由詩與中國“新詩”
三、自由詩的浪漫化
四、自由詩的反思議題
相關詞條
-
百年漢詩形式的理論探求
內容介紹《百年漢詩形式的理論探求:20世紀現代格律詩學研究》為200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研究對象為20世紀中國現代格律詩學。 《百年漢詩形式的理...
內容介紹 -
王珂[福建師範大學教授]
課題:"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論文著作王珂教授科研成果總目...碩士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中國各體文學研究專業,現代詩歌創作...(導師童慶炳教授,博士論文《百年新詩的詩體建設研究》,18萬字)。2004...
人物經歷 主要貢獻 主要課題 論文著作 獲獎記錄 -
國學創新
演變規律,可找到其自身不斷創新的變遷軌跡。文學創造與學術創新,都是運動...學說、辭賦助學理論、新賦學說、駢文改革、漢詩創新、新古文學科、新國風學說...結晶出來的國學精華,用現代語言、根據時代需要重新加以注釋和闡發,實現歷史和...
中華“國學創新運動”發起人名錄 國學任務 國學創新實質 國學創新宣言 -
王光明[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2002),《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論文集...(《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2005年)。 此外,還曾獲省級文學期刊優秀作品獎...] 。主要貢獻在研課題1.國家社科基金:現代漢詩與現代漢語的關係研究。2....
人物經歷 主講課程 研究方向 主要貢獻 獲獎記錄 -
張麗茜
研究會炎黃藝術館收藏、中國電影百年書畫大展收藏、慶祝廣東省書協成立...》、《香港書畫報》、《中國現代書法大系》、《書法之友》、《廣州日報...金獎、首屆國際文學藝術金筆獎、“美睞杯”現代潮文學大獎賽優秀獎、當代...
個人成就 個人作品 獲得獎項 文著 -
格律體新詩
十四行詩》等新格律詩集。1993年9月,新文學史上第一家以倡導現代格律詩為宗旨的文學社團——中國現代格律詩學會註冊成立,公木任名譽會長,於公平任...書畫博物院。會上,還發行了會刊《現代格律詩壇》,該刊以書籍的形式出版,丁...
基本介紹 雜誌 研究會 相關文章 -
王向遠[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中國比較文學百年史》,44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6年17.《日本...》,30萬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8年(二)合著/主要編著:1.《中國百年...寫實主義文學的起源、演變與近代日本的寫實主義原載《中國文化研究》1995年第...
學術成果 主要譯著 個人論文 -
王向遠著作集
文學的繁榮第十二章 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融合中走向世界第一節 日本...第六節 對普列姆昌德等現代作家的譯介一、1950年代對普列姆昌德的譯介二...)第一節 日本文學翻譯的現代轉折一、翻譯選題的變化二、翻譯方法的變化三、此時...
基本信息 作者介紹 各卷目錄 -
曲姓
來源現代曲姓來源於歷史上麴姓的姓氏字形簡化,翻閱各種文獻可以看到唐朝...也沒有那么嚴重,現代認為:姓名只不過是一代表符號而已,根本無需大驚小怪...廣闊時空的姓氏演變的歷史畫卷:在西漢晚期,鞠譚為避禍而棄鞠改麴,麴姓經歷...
來源 鞠麴曲的姓氏演化 曲氏宗祠對聯 名人 郡望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