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讀者參考叢書79:回望改革》是以多層次讀者為對象的綜合性文摘讀物,系從大量最新出版的報刊中精心篩選、採擷英華匯集而成,其信息密集,知識豐富,新見紛呈,是廣大讀者通曉天下大事、把握時代脈搏、充實文化知識、提高生活情趣的休閒賞閱的佳品。
目錄
回望改革——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院長溫鐵軍訪談
中國經濟可能出現的問題
經濟結構央企化有礙民生
世界經濟變局中的中國地位
氣候問題為什麼會成為外交熱點
為什麼“大地主”是中國首富
開放的中國金融市場
流動性過剩
農民為何不抱怨房價
租房七十年
開發商何以能夠囤積土地
新政衝擊波:上海樓市樣本
捂盤、借貸和第二套住宅
群體情緒與投資機會
“坑你沒商量”——牛市騙術揭底
冷靜炒股
溫州人的二十年投資理財思路:
委託理財中的誤區
巨富共有的九大氣質
滾滾“單身潮”
婚姻和遺傳上的男女差異
郭樹清:半個銀行家
佐利克:世界銀行新行長
還原一個真胡適——專訪台灣“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主任黃克武
張學良品評人物
媒體評論
回望改革——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訪談
陽 敏
城市和農村的不同選擇
《南風窗》:毋庸置疑,早期的改革是多數人受益的改革;而在敘述早期的改革經驗時,人們總要以“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個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開頭。在您看來,農村大包乾的實質是什麼?它所起到的制度變革的意義又在哪裡? 溫鐵軍:大包乾的結果,是傳統的恢復。我曾經多次講過,大包乾所造成的農村經濟基礎不外乎是“傳統的小農經濟+村社制”,其財產和分配關係則是“土地均分制加定額租”。至於報刊雜誌怎么宣傳,我不過一介窮儒,大可不必去考慮,只是應該盡責地把問題的實質講清楚。
不過,在80年代初期,出於迴避意識形態制約的需要,確實不能直白地說這樣的大實話。在杜潤生老先生90壽辰的座談會上,陳錫文回憶起他1984年參加中央一號檔案起草時在京西賓館的電梯裡向杜老請教,為什麼檔案語言非得這么拗口?杜老告誡他,中央檔案上這種對於大包乾的表述,“少一個字都是要掉腦袋的”。
大包乾在制度變遷上的積極意義,在於把過去以人民公社的名義、但實際是國家資本控制農村土地的這種中國工業化原始積累時期最為基礎的財產制度,變成了兩億農產依據社區內部的成員權平均占有自己社區的土地。其實,這恰恰是“起點公平”的自由主義改革核心理念的體現。如同土改一樣。是使得當時占中國人口80%的農民都得到好處的一種改革。
《南風窗》:上世紀80年代常講改革也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事實上,農村的改革經驗對城市改革有借鑑意義嗎?
溫鐵軍:當年胡耀邦總書記在分析農村改革經驗的時候,曾經主張“包”字進城,但並沒有明確指出農村改革其實是對財產進行重新分配。當年,城市企業改革實行承包制之中很多演變成少數人獲取企業資產收益的“權力承包”。
早在1998年我在《工人日報》上發表的紀念改革20年的整版文章的第一段就開宗明義地揭示過了:農村改革這所以成功,在於這是一個讓大多數農民都得到好處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