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名著精選:羊脂球[莫泊桑創作中篇小說]

譯文名著精選:羊脂球[莫泊桑創作中篇小說]

《羊脂球》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的中篇小說。《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羊脂球》以1870—1871年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代表當時法國社會各階層的10個人同乘一輛馬車逃往一個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資產階級在這場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卑鄙自私和出賣人民的醜惡嘴臉。 在小說中,作者把下等人和上等人作了對比,檢驗了他們的道德水準。羊脂球是一個有愛國心的妓女,10人當中只有羊脂球配得上稱為高尚的人和有愛國心的人。她心地善良,在馬車上,儘管那些貴族資產階級老爺太太對她表示了輕視和侮辱,可是當他們飢餓難耐的時候,羊脂球慷慨地請他們分享自己的食物。她還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而那些所謂上等人都是些靈魂醜惡、損人利己的敗類。

內容簡介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普魯士軍隊攻占了魯昂城,有十個人同坐一輛馬車出逃。這十個人的身份很是特殊,分別是臭名昭著的奸商鳥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資產階級、省議會議員卡雷·拉馬東夫婦;省議會議員貝爾·德·布雷維爾伯爵夫婦;兩個修女;民主黨人科爾尼代和一個綽號叫“羊脂球”的妓女。前面三對夫婦離開魯昂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計畫和目的卻是一致的—這三對夫婦都不會回魯昂了。十個人中最沒有地位的是“羊脂球”。

在馬車上,幾位有身份的闊太太得知了羊脂球身份後,對羊脂球的態度很是惡劣,她們悄聲辱罵羊脂球是賣淫婦、是婊子、是社會的恥辱。而這些闊太太的丈夫們則用一種看不起窮人的口吻大談特談金錢、吃喝。馬車在路上顛簸了大半天的光景,車上所有的人都餓了,只有羊脂球帶了可供自己三天的食物。羊脂球很大方地邀請車上所有的人都來分享她的食物,完全不計較先前這些有錢人對自己的不敬。很快籃子裡的食物都被瓜分光了,人們都擺脫了飢餓的困擾,於是人們對羊脂球的態度像肚子一樣發生了變化。先前的蔑視變成了親昵,辱罵也變成了誇獎。

馬車繼續前行來到了托特鎮,這裡也被普魯士軍隊侵占了,普魯士軍官扣下了馬車,提出要羊脂球陪自己過夜。羊脂球面對侵略者的無恥要求斷然拒絕了,於是同行的一車人都扣留了下來。除了羊脂球外其餘的人都急壞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九個人想盡了辦法、施展了種種陰謀想迫使羊脂球就範。最後還是老修女的“只要用意是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觸怒天主”的宗教說教產生了相當好的效果,羊脂球為了大家的利益犧牲了自己。普魯士軍官的淫慾得到了滿足,第二天就放行了。但大家非但不感激這位可憐的姑娘,反而還避而遠之,之前的讚美和親近又變成了最初的鄙視和唾棄。這一次,大家各自準備了豐富的食物.唯獨羊脂球沒有來得及準備。馬車繼續前行,車上的人拿出了自己的食物大口地嚼著,只有羊脂球縮在車的角落裡受凍挨餓,在科爾尼代的“馬賽曲”中嗚咽。

創作背景

《羊脂球》寫於1879年。這年夏天的一個夜晚,莫泊桑、阿萊克斯、瑟阿爾、厄尼克、於斯曼五位青年作家,在法國自然主義大作家左拉的梅塘別墅聚會,商定以普法戰爭為背景,每人各寫一篇中短篇小說,結成《梅塘之夜》作品集出版。

《羊脂球》所描寫的普法戰爭是莫泊桑熟悉的,因為他在1870年7月應徵入伍,親身參加了普法戰爭,十年前法軍戰敗潰退時的狼狽情形歷歷在目,而戰後法國被普魯士占領時的慘痛經驗還使他心有餘痛。小說所描寫的發生地魯昂,正是莫泊桑兒時熟悉的地方,生於斯,長於斯,對於這裡的一切都格外的親切和熟稔。

人物介紹

羊脂球

羊脂球無疑是莫泊桑肯定的人物形象。羊脂球原名艾麗薩貝特,曾經出於一名普通百姓的義憤,差點殺死了一名普魯士士兵而無從在本土繼續生存下去,於是走上了逃亡之路。在所有的眼裡,她是一個“卑賤”的妓女。而對於妓女來說,與客人發生兩性關係是其職業要求。

可對於羊脂球來說,作為一個依靠出賣肉身維持生活的女人,卻在書中先後多次對“性”,做出了拒絕。在商務旅館的第一個夜晚對羊脂球來說並不平靜。她不僅要拒絕一個以侵略者身份出現在小說里的外國軍官,同時還要拒絕本國民主黨代表一高尼岱,而拒絕他的理由竟然是那么具有愛國主義的節操”。羊脂球並不是想拒絕與他發生”錢與肉的交易”,而是拒絕交易的地點。因為羊脂球顧慮”普魯士人不就在這所房子裡嗎”。做為妓女,她並不懼怕”交易中”被外人所察覺,而是懼怕被侵略者發現遭到恥笑,遭到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恥笑。毫無疑問,這是羊脂球的另一種”美麗”,這種美麗讓高尼岱,不能不在他心裡喚醒了正在丟盔卸甲的自尊心”。與她一路同行的是一群“體面的人”,正是因為這種對比,才更加提現羊脂球的善良,高潔,以及她愛國的胸懷。她即使是身陷風塵,但依舊保持著純潔、高尚的心靈,忠誠于波拿巴主義,充滿希望地追求著她所嚮往的法蘭西共和國。

其實,羊脂球的地位與品質在實質上是統一的。在某種意義上,個人的社會地位與其生活的社會環境具有直接的聯繫。就如女主人公羊脂球因為所處的混亂的社會環境而淪為了妓女,又因為與這一職業相對應的低下的社會地位而被困於混亂的社會環境之中,而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人文環境。羊脂球善良的品質與其所處的社會與人文環境之間構成的矛盾恰恰有力地突出了羊脂球的高貴,也就是說,她低下的社會地位進一步襯托出了她所具有的品質的高貴;而她的品質能夠掙脫由社會地位所造成的社會環境的枷鎖是難能可貴的,也是具有挑戰意義的。因為始終處於屈從地位的婦女是不能選擇自己的社會地位的,這也造就了人們長期就婦女的社會地位對其進行評價而忽略了其作為個體“人”的屬性。若從社會地位對羊脂球進行評價,羊脂球的美好的品質是荒謬的;若從“人”的角度來看,羊脂球具有這些品質則就不足為奇了。這種表面的矛盾與實質的統一形成了強烈的諷刺效果,諷刺的是男權統治下衍生出的把社會地位作為判斷標準的觀點,成為了抗衡歐洲資本主義男權社會以及男權文化的一把利劍。

羊脂球雖然從事受人歧視的職業,處在社會的最底層,遭受著別人的白眼和輕視,有著無法言語辛酸和悲哀,但在普法戰爭這一特殊的背景下,她卻一致地表現出對侵略者的憎恨和對祖國的熱愛,在鬥爭中奮不顧身,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莫泊桑選擇將妓女作為主角本來就是對世俗的一種挑戰,而將她們作為正面形象來對比上流社會精英,用前者來否定後者,用後者來反襯前者,就更是一種創舉,”具有挑戰和顛覆正統、社會公認的倫理結構和道德價值觀的作用。

鳥先生

鳥先生的詭計多端主要體現在:他早在敵人到來之前,就事先把自己酒窖裡面的普通酒賣給了法軍後勤部隊,而後文寫他到哈佛港區就是為了去要這一筆巨額款項,即便是在他被軍隊扣留下來的幾天裡,他仍然想盡一切辦法,儘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來和酒店以及旅店的老闆做生意。不僅如此,他在馬車上萬分飢餓的時候,他也照樣很有心機地第一個盯著羊脂球的那罐雞不放,並且第一個大口大嚼羊脂球的食物,可謂貪婪至極。

貝爾

貝爾,他為了保持他所謂的紳士風度,一直強忍著所謂的坦塔羅斯的苦難,在他接受到了羊脂球的邀請之後,仍然還猶豫不決,一直到最後他那高不可攀的領情,這種種所體現出來的就是他的虛偽。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作者的創作主旨在於,揭露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法國軍隊的腐敗與無能,尤其是強烈地譴責那些逼迫別人做不道德的事,然後又用道德去指責人的資產階級上層人士的自私與偽善,張揚下層人士極具愛國精神、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靈,表達對被凌辱的底層人們的同情與尊敬。

《羊脂球》的篇幅短小,不到三萬字。但在這短短的篇幅里,莫泊桑卻把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無恥、法國軍隊的腐敗無能以及法國各階層的精神面貌和愛國思想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故事發生在一輛馬車裡,在這個狹窄有限的空間裡,法國社會的政界、商界、教會以及社會底層的代表都集中在了一起。莫泊桑把這些人物放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這些人在逃亡路上的不同表現,對法國人在普法戰爭中的態度以及民族精神進行了生動的展示,其好惡之情溢於言表。

《羊脂球》發表後,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其主要原因就在於莫泊桑筆下的羊脂球讓人同情。在讀者眼中,羊脂球成為了一隻集體性暴力殘害下的無辜羔羊。雖然,用暴力迫害羊脂球的集體有很多“合情合法”的理由,但在具有全知全能視角的讀者看來,這些理由都是對羊脂球的欺騙。作品打動讀者的關鍵點就在於無辜的人受到傷害,而真正的兇手卻逃脫了懲罰,成為勝利者。

替罪羊從本質上而言是一種集體性暴力迫害的犧牲品。替罪羊在日常生活中多處於弱勢地位。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中經常寫一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如流浪漢、妓女等。這些人在上層社會的“大人物”看來就是製造各種危機、苦難的元兇。而莫泊桑的一些小說正是從深層上體現了當時法國社會文化的這一特徵。

藝術特色

《羊脂球》這部作品構思的獨特性以及結構的精緻性,主要表現在作家採取了他在短篇創作上的一貫手法——以小見大,在有限的篇幅里傳達出無限的意味深長的思想。作家把社會大舞台搬到了一輛狹窄的馬車裡,在空間上進行了濃縮;整個故事在六天裡發生髮展、結束,在時間上也進行了濃縮。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從政界到商界到宗教再到社會底層法網人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愛國表演”,一輛馬車儼然是一個小社會。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莫泊桑的構思是奇巧的。在十九世紀後期,儘管現實主義作家們關注現實、批判現實,在文學創作上提倡真實的描寫,但在描寫對象上部分作家關注的仍是社會上層階級或是中產階級,把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資產階級尤其是貧苦大眾作為作品主角的作家並不多。但是,對現實敏感的莫泊桑不僅關注社會底層,而且還把底層中職業最卑賤的妓女作為描寫對象並加以讚美。莫泊桑通過這個最不起眼、最遭人恥笑和唾罵的妓女把法國各階層做了一次辛辣、痛快淋漓的嘲諷和批判。

莫泊桑是一位很注重細節描寫的作家,他往往通過一些小細節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深化主題。比如,在作品中他把故事安排在了天寒地凍的冬天,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伏筆。在寒冷的嚴冬里,羊脂球的遭遇顯得越發的悲慘、淒涼。其他人的良知就如同車外的冰塊—堅硬、冰冷。再如,在勸說羊脂球就範的情節里,卡雷·拉馬東夫人內心的想法和羊脂球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她處在羊脂球的地位是斷然不會拒絕那個無恥的德國軍官的。這就是所謂的有身份、有地位、有修養、有風度的尊貴的夫人。在侵略者面前,這些人已經完全喪失了起碼的個人道德和個人尊嚴,更談不上民族氣節。與這些人相比,地位卑賤的羊脂球是純潔的、自尊自愛的,從內心真正地愛著她的國家和民族。

作品影響

《羊脂球》一發表便震驚了法國文壇,它奠定了莫泊桑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嚴師福樓拜也稱之為傑作。從此,莫泊桑“像流星一樣進入文壇”。

作者簡介

莫泊桑 莫泊桑

莫泊桑(Maupassant,G.D,1850~1893)法國作家。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第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遂應證入伍。退伍後,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準備階段,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作家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鍊》(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