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良德

譚良德

譚良德(1965~ )男 學歷大專 中共黨員 中國共產黨十四大代表、廣東省首屆“十傑”青年、廣東省政府記大功、特等功。 中國運動員。廣東茂名市人。被譽為“來自珠江之濱的跳水明星”。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譚良德 譚良德

譚良德,男,廣東茂名人。1978年開始在廣東茂名業餘體校練習跳水,後調入廣東省跳水隊。在鄭觀志教練的培育下,1982年獲全國跳水錦標賽男子跳台冠軍,同年年底入選國家跳水隊。

運動生涯

1983年參加第3屆世界盃跳水賽,獲跳板跳水第三名。1984年首次參加第23屆奧運會跳水比賽,獲跳板跳水亞軍。1985年獲得第4屆世界盃跳水賽跳板跳水冠軍,1986年獲得世界跳水錦標賽跳板跳水亞軍。1987年是他大獲豐收的一年: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獲跳板跳水冠軍和男子團體冠軍,在第5屆世界盃跳水賽上獲跳板跳水亞軍和男子團體亞軍以及男女混合亞軍。1988年再次參加第24屆奧運會的跳水比賽,仍獲跳板跳水亞軍。 這兩次奧運會是有“跳水皇帝”之稱的美國選手洛加尼斯的神話時代,儘管譚良德的技術已十分完美,卻只好屈居人下。1992年他第三次出征奧運會,雖已失去韶華年代,且有傷病在身,但他心中只有一個願望:再拼一次。在預賽中,他不負眾望,名列第一;決賽開始後,他竭盡全力跳好每一個動作,但人們感到他已力不從心,儘管最後一個高難度動作完成得很好,但他仍未能挽回局面,又獲亞軍。三次參加奧運會三次拿銀牌,他耗盡了17年的青春和心血,卻因“生不逢時”未能品嘗冠軍之果。當他站在亞軍領獎台上,微笑著向人們揮動鮮花時,人們從他身上體會到的是比金牌分量更重的東西,是一個勇於拼搏而毫無怨言的真正男子漢的氣。

教練生涯

初建“譚家店”

七運會之後,廣東跳水隊的領隊要退居二線,選定譚良德做接班人,可談了5次之後他才點頭。退役之後,譚良德一不想當官,二不想出國,只想當一名教練,為此,回到廣州的第二天,他就鑽進跳水館。那裡體校孩子們正在比賽,他要從中挑選苗子。這種行動背後是壓抑了許久的一種躁動:非要親手培養出一批隊員來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奪取奧運會的金牌。他一肩二職,既做領隊,又做教練。

譚良德最重視的是訓練。他開會大都10分鐘,解決問題就散會,不浪費半分鐘時間。

與此同時,譚良德抽空來到湖北與李清談婚論嫁,決定結婚登記時,才發現連單位介紹信也沒開。譚良德不願再耽務時間,找人代辦了手續,至今他們連張婚紗照也沒有。不久,李清來廣州與丈夫會合,在譚良德的訓練小組任助理教練,跟她同機來穗的還有一個11歲的孩子,那就是後來成為奧運冠軍的胡佳。

譚良德做人和訓練很有個性,一是絕頂聰明,吃上一道菜或看上一眼,回家便會大體做出來。訓練中隊員一個動作達不到要求,他總能琢磨出各種方法,迂迴突圍。二是此人看似散淡隨和,漫不經心,實則心中有數,要求嚴謹。三是平時話不多,句句都在點上。隊員敬佩他卻也怵他。有一回,胡佳等弟子來家看望兩位恩師,恰好李清有事要出去了,等她回來一看,弟子們還在樓下徘徊。他們擔心上樓後只能和譚教練交談兩句便會冷場了。

譚良德個性中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做事必須用心。他很快辭掉了“太分散精力”領隊一職,和妻子一道全身心投入訓練。那時,其手下除胡佳外,陸續加入了楊景輝、段青、羅玉通等,“譚家店”很是興旺。

不過,譚良德耿直、執著的性情也使他難以應付複雜、微妙的社會關係。1999年,由於種種原因,李清被調離教練職位,譚良德雖是教練,但手下的弟子被四處分散。兩人執意不從,最後雙雙被安排回家“休息”,受打擊很大,極度傷感。譚良德內心百味雜陳,再也不想不提跳水的事。

重立“譚家店”

一晃兩年過去了,譚良德的名字幾乎被人淡忘,卻不斷閃現在北國天津游泳中心一個人的腦海中,此人正是帶過名將桑雪,現為中心主任的王敏。

此時的天津跳水隊,桑雪退役,隊員全無,急需重臣老將來重整河山。王敏絞盡腦汁多日忽想到了譚良德。確切地說,王敏是從胡佳、段青、楊景輝等隊員的成長過程和拼搏氣質上,領教到譚良德和李清的執教風格。拍板之前,她先徵求國家隊領隊周繼紅的意見,得到的答覆是:“難得的人才。”當晚,王敏就把求賢的電話打到了廣州譚家。接電話的是一直賦閒在家,操持家務,兼學電腦學開車的李清,而那位“譚班主”已為商賈,正在中山忙乎水晶玻璃生意。

兩年之後,又要回到跳水館,譚良德內心難以平靜。可想來想去,他還是覺得,生意場發揮不出自己的能力,遠不如教練有意思,“還年輕嘛,乾乾無妨!”

李清沒想到丈夫如此快地想通了,王敏也沒想到一周之內就收到譚家夫婦倆的應允答覆,而且沒有附加任何要求。更使王敏吃驚的是,隨後雙方見面正式搞掂的時間還不到20分鐘,譚家夫婦提出的工資標準只有每月4000元,房子要求只是“夠全家人住就行”。

譚良德要帶全家而行。家庭與他的事業是並列的,“沒有家我什麼也乾不好。我希望家庭永遠是完整的”。為此,他還逗趣妻子:“我怕你一人在廣州感到無聊呀!”

2002年1月,數九寒天之時,譚良德舉家北上,在天津重立“譚家店”。

“譚家店”開張,談何容易。先是沒有隊員,王敏主任與李廣月領隊四處選村,譚良德夫婦倆也從湖北等地招來一批孩子。可湊齊一班7到14歲不等的人馬一看,都不理想,一些孩子連游泳都不會。譚良德也有過失落感:當初在廣東,他帶的那第一批孩子的起點可不是這樣啊!可很快,他便勸慰自己:“多一層經歷和經驗也好嘛,從教游泳這個低起點出發,若能培養出全國和世界冠軍來,那還有什麼能難倒我們的呀!”

譚良德和妻子成了天津游泳中心最為拚命的人。他們的訓練課“披星戴月”,兩人中間從不休息,午飯常在一點之後,晚飯常沒有準點。在宿舍里,他們還在為隊員加班糾正動作……。三年了,他和妻子從來沒睡過一個懶覺,每天都在爭分奪秒。

譚良德說,來天津三年了,整日泡在跳水館裡,整天盯的是孩子,碰到住在一個樓的教練們,他竟叫不出名字。全家找不出幾張外出的照片來。

那天,筆者出於好奇,起了個大早,不打招呼地就來到訓練館。其時,八方寂靜,四處漆黑,地上一片雪,跳水隊的孩子們頂著寒風,排著隊悄悄進入訓練館,而走在後面的就是譚良德。無論冬夏春秋,按時出早操是“譚家店”的規矩,即使出外比賽也不能違規。

幾分鐘後,孩子們短衣短褲,仰在墊子上做手足相碰的“兩頭起”,從20個一組,做到40個一組,做得全場只聞拉風箱般的喘息聲,甚至夾雜著帶哭音的“吭吭”用力聲。譚良德不時地到隊員面前比劃著名動作高度,提醒隊員不規範的身體部位。

取得成績

2002年1月任天津隊主教練,培養的運動員獲全國跳水冠軍賽全能第七名。

2008年北京奧運會曾經的弟子王鑫獲女子雙人十米跳台冠軍(搭檔陳若琳)

2009年,譚良德的弟子汪皓和康麗最終問鼎全運會女子雙人十米台。

個人生活

夫唱婦隨

李清至今也說不清兩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她只記得自己才會“跳冰棍”時,教練指著電視中的譚良德說“你們要好好學學他!”漢城奧運會時兩人同在國家隊的一個組,長她7歲的譚良德風趣幽默,樂於助人,給她印象頗佳。以後他們天各一方,5年分別,但李清記得在電視前目不轉睛地看著譚良德在最後一屆奧運會上完成最後一跳時自己的心情,那時,譚良德已知即使滿分也無望金牌了,李清暗想:“要是我,肯定放棄了!”可譚良德卻異常認真地完成了那英雄無悔的最後一跳:407抱膝,全場為之掌聲雷動,經久不息,李清的心也被撼動了。一年之後兩人在全運會預選賽上不期而遇,驚奇,喜悅把原來的好感和友情大大提升。就在這一年,譚良德把從香港精心選來的一枚近萬元的求婚鑽戒,呈給李清。李清套在無名指上一試,正合適,她驚訝地問譚良德怎么知道自己手指的粗細,譚笑道:“蒙的!”以後,李清的衣服幾乎都是譚良德來買,款式尺無寸絕對合適。弄得李清至今百思不得其解,只認準一條,老譚這人太聰明……

婚後,李清輔助丈夫共同打造“譚家店”,同時從丈夫身上學到不少訓練方法。她嚴細縝密的作風與丈夫足智多謀的特點相互契合,佳效天成。她常常覺得有點神:訓練中遇到問題,兩人會不約而同地想出一種方法,又會異口同聲說出來,這樣的心有靈犀純屬一種緣。

李清尊重丈夫,也為丈夫著急:“他有那么多的親身經歷、那么深刻的體驗和獨特的教學方法,不當教練太可惜了!”因此,只要丈夫拿起教鞭,她便傾其全力做其得力的助手。李清常怪丈夫多年來連個“好”字都沒說給她,而譚良德拍著胸口說;“這兒裝著就行了!”可他卻對筆者悄聲說:“走到哪兒,我都真的離不開她!當然也離不開女兒和岳母。”

溫暖之家

那天訓練後,譚良德和李清開車帶筆者去他們的家。深冬的夜幕下,寒凝大地,行人寥寥。李清若有所思地說,當年,兩人每天都要坐早班車出早操,坐晚班車回家。而無論忙到多晚,兩人中總有一個要回家看看。

家是天津體育局安排的一套140多平方米複式商品房。據王敏說,其面積比局長的家還大。為此,譚家人很是感激,加上游泳中心給他們寬鬆的執教環境和政策,兩人發誓“沒有理由不好好乾!”他們很少能在家裡享受陽光普照。

李清對9歲女兒同樣嚴格,一回到家,就忙不迭地檢查功課。她作業有問題,毫不猶豫地把睡下的女兒叫起來,立即解決。她希望女兒多學些東西,卻不允許女兒學跳水,跳水給她帶來多少難言的辛苦,當隊員如此,當教練更是如此。

當年,李清懷女兒時,反應強烈,後期胎兒又缺氧,每天要跑醫院輸氧半小時,但她仍在訓練館裡挺著肚子為隊員用力拉動保護帶。孩子生在湖北應城李清家,遇到難產,譚良德正在武漢帶隊員比賽,夜幕下打車80公里趕到醫院,猶豫了半天才在手術單上籤了字,他不願讓妻子受開刀之苦。

孩子出生才10天,譚良德就隻身回廣州訓練。兩個月後,當李清抱著女兒出現在廣州機場時,譚良德興奮得不知所措:“女兒怎么像個肉球似的!”那時,他們還住集體宿舍,沒有家,李清只得又回湖北。直到孩子5個月時,譚良德分到一處60多平米的房子時,他們才團圓,才終於有了家! 可不久,李清便投入緊張的訓練,孩子和家務全交給了一同來穗的母親。

母親是一位外表溫和內心剛強的老人。李清生下才5天時,丈夫突然病故。母親擦乾眼淚,節衣縮食,把膝下的3個孩子帶大,又扶助女兒李清一步步登上奧運會領獎台。到退休之際,她本可以在湖北老家享享清福,可看到女兒女婿創業如此艱辛,很少離家的她毅然南下。無怨無悔地做起了“譚家店”的堅強後盾。她給孫女起的名字里:“譚嘉欣”,要讓這個跳水之家不再留下“老二”的遺憾,更加興盛發達。

老人告訴筆者,她什麼都不擔心,就擔心孫女病。起初,她會急得抱著孩子去訓練館找女兒女婿,可後來她變得冷靜了。有一次譚良德夫婦雙雙出差,可孩子又病了,譚良德有些猶豫,老人卻說;“你們放心地去吧!”深夜,孩子發起燒來。老人背起孩子跑上街,那時街上治安不好,老人又人生地不熟。可她還是及時把孩子送到醫院。那一夜,老人幾乎沒合眼,第二天,她又背著孩子上醫院打針拿藥。女兒女婿決定北上,本打算把老人送回湖北。可老人說:“我還是跟你們一起去吧,幫你們解除一點後顧之憂。只要你們幹得順心,我就高興!”

“譚家店”剛到天津時安在招待所,最初的家具只有一台託運過來的電腦,但有老人里外調理,全家人仍然過得其樂也融融。

孫女的國小離家有半小時的步行路程。老人找來一輛腳踏車,在跳水隊的院子裡歪歪扭扭地恢復早已生疏的騎行技術。一周之後,她讓孫女坐在車後,兩手緊緊抓住自己的後衣襟,在車水馬龍之中,年逾花甲的老人咬緊牙關邁腿上車,又擔心地連忙下來。孫女在車後數著“一次,二次……五次”,當老人把孫女送到學校時,已是冷汗全身了。

如今,老人已不用這般忙乎。孫女上學後,她獨自在家,拿出國小課本,認真備課,等孫女回來,她就成了課外輔導老師。到了周末,她帶著孫女去游泳館。對面是女兒女婿在訓練隊員,這邊是孫女學著水上芭蕾,看到這些,老人心裡樂滋滋的。

譚良德在與女兒少得可憐的見面時間裡,縱情地寵愛慣女兒,女兒說走累了,他會把毫不猶豫地把女兒放在背上,心裡還覺得最好是放在肩頭。儘管如此,女兒給他的打分遠不如家中另外兩位女性。

譚良德笑稱:“我們家有三個女人在‘管’著我。”李清笑稱:“我們家有三個女人在‘慣’著他。”王敏主任則笑稱說:“那是一個多有個性多有色彩的家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