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利華[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譚利華[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譚利華,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人物經歷

1985~1989,北京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

1989~1992,湖南省地礦局418地質隊。

1992~1995,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系,獲碩士學位。

1995~1998,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系,獲博士學位。

1998~,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師。

主講課程

主講本科專業基礎課程:地質學與地貌學。

主講本科限制性選修課程:第四紀環境。

主講學校公共課程:山水的由來與欣賞。

參加函授課程:自然地理學。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 第四紀環境、環境考古、構造地貌與新構造運動。

主要貢獻

實踐教學

主持大一班級的暑期地質地貌野外實習及實習基地建設,地點:河北蔚縣小五台山。

參與瑞典學生在華野外實踐的帶隊工作,地點:河北—山西—陝西。

主持《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內的短途野外實習,地點:北京郊區。

主持校級陳列室——地質陳列室的建立和維護工作,地點:科技樓。

管理與培養工作:

1999~2001,擔任本科99級班主任。

2004~2005,擔任本科01級班主任。

2002年~,招收碩士研究生4名。

主持項目

河北下花園地區新構造環境演化研究。北京師範大學青年基金課題,1998年10月~1999年2月,經費0.7萬元。

從黃河沖積扇泥沙淤積量反演黃土高原歷史時期土壤侵蝕變化。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2001年1月~2003年12月),項目負責人,經費19萬元。

主要參加項目 北京市山區小流域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示範研究——子課題 III -1:土壤侵蝕模型研究。北京市課題,1998年7月~2001年6月,經費10萬元。

汾河河流地貌發育對構造運動和氣候變化的回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9年1月~2001年12月。

中國北方東西部活動構造地貌對比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8年1月~2000年12月。

祁連山北麓新生代擠壓構造盆地形成機制與演化模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4年1月~1996年12月。

活動斷層地貌的演化與類型劃分,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課題,1994年1月~1996年12月。

湖南省漣源市柑橘栽培的地質背景研究,湖南省農業地質專題項目,1990年月~1991年12月。

山西臨汾1695年大地震地震地貌遺蹟研究,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課題,1988年~1989年。

發表論文

(1) 李君,譚利華,邱維理,黃羊灘沙地的形成及其對北京沙塵暴天氣的影響。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8(2):279~28。

(2) Youli Li, Jingchun Yang, Lihua Tan, Fengjun Duan, Impact of tectonics on alluvial landforms in the Hexi Corridor. Geomorphology, 1999(28):299-308。

(3) 翟秋敏,邱維理,譚利華,李永良,宣化盆地辛莊子黑砂土剖面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6(1):130~136。

(4) 楊景春,譚利華等,祁連山北麓河流階地與新構造演化。第四紀研究,1998(3):229~237。

(5) 譚利華,楊景春,等,河西走廊新生代構造運動的階段劃分。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34(4):523~532。

(6) 李保俊,楊景春,李有利,譚利華,根據礫石風化圈厚度估算地貌年齡。地理研究,1996,15(1):11~21。

(7) 李有利,楊景春,譚利華,河西走廊榆木山西端低山丘陵的構造分析。見:地貌與第四紀環境研究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55~58。

(8) 李有利,楊景春,李保俊,譚利華,河西走廊榆木山邊緣斷層構造地貌研究。地質力學學報,1997,3(4):20~26。

獲獎記錄

北京師範大學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獲獎等級:優秀,2000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