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證嚴

釋證嚴

釋證嚴,俗名王錦雲,法名「證嚴」,字「慧璋」,台灣台中縣清水鎮人,慈濟基金會創辦人,依止印順長老為師,秉持師命「為佛教,為眾生」,於花蓮創立功德會。 出家前自號靜思,慈濟功德會的會眾多尊稱其為證嚴上人,又因駐錫在花蓮,早期被稱為花蓮師父,又被稱為台灣的“德蕾莎修女”。台灣台中市清水區人,慈濟基金會創辦人,皈依印順長老為師,秉持師命“為佛教,為眾生”。 1966年於花蓮縣創立慈濟功德會,此即慈濟基金會之前身。 1993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2012年,證嚴法師受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封予拿督斯里勛銜。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身世背景

證嚴法師 證嚴法師

證嚴法師生於台灣日占時期末期,自幼過繼叔父為長女,就稱呼叔嬸為父母,也隨著遷居豐原。其繼父(原叔父)經營劇院,往來豐原、清水、潭子等台中市之間,家境小康;證嚴法師則從旁協助,也分擔家務。證嚴法師侍奉繼父母被地方傳為至孝美談。 後因經歷二次大戰美軍空襲轟炸,見證戰爭的殘酷。

1960年,二十三歲的王錦雲因繼父腦溢血過世。哀痛逾恆之餘,開始思索人生道理。

與佛教結緣

1960年,23歲的王錦雲,至豐原寺拜拜,當地住持妙廣法師贈其“解結科儀”。後因父喪至慈雲寺拜《梁皇寶懺》,體會人生無常之道理,此後萌生出家之意。 傳在接觸佛法後,引發法師探討宗教之興趣,也曾閱讀《新約聖經》、《舊約聖經》、並且也同時專研《四書》。法師從四書中體會到中國傳統之倫理道德是維繫社會安定必須遵循之法則,如果人人安分守己,社會必會安定和樂。同時期,有位信徒前來詢問是否可將家中破舊之《法華經》當廢紙售出。法師聽到法華經經名,心生歡喜,便花了數百元錢請回家。此一經書至今仍置於靜思精舍。 後經當地慈雲寺出家師父引薦,前往新北市汐止靜修院,準備出家,三天后被母親尋回。

慈濟 慈濟

王錦雲隨著慈雲寺修道法師再度離家,由台中前往高雄,再轉台東縣鹿野鄉王母廟。 幾經波折,在台東縣鹿野鄉王母廟之後,先後移居知本清覺寺、玉里玉泉寺、花蓮東淨寺、台東佛教蓮社。後寄住在佛教蓮社時,至信徒家中做客,在其府中見日文版《法華經大講座》,才發現法華三部中的《無量義經》及《觀普賢經》。閱讀無量義經時,看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三十二字,對無量義經產生濃厚興趣。 後經許聰敏居士引薦,證嚴法師前往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普明寺弘法,兩人就暫住許家。

1962年,修道法師返回豐原,25歲的王錦雲獨自留下。王錦雲自行落髮,現沙彌尼相,許聰敏為之取法名“修參”。

正式出家

1963年,位於台北的臨濟護國禪寺預備開壇傳戒,而來自花蓮、自行削髮的沙彌尼,在戒會的前一天到了台北,二十六歲的修參正是其中一名,打算先去臨濟寺報名,卻因未曾拜師,無法受戒。而後又跑到朱侖街的慧日講堂圖書處,購買《太虛大師全集》,打包好書籍準備要離開時,突然下雨了,剛好在慧日講堂里,他第一次見到了慧日講堂的創始人釋印順導師。

釋證嚴 釋證嚴

印順導師憶起當年那一幕:“那時候我住在慧日講堂,有位以前女眾佛學院的學生慧音,帶了一個人來,見了我之後,就到講堂的圖書處去買《太虛大師全書》。我這才聽慧音提起,這人本是要來受戒的,但因為在花蓮時,只依了一位許聰敏居士為老師,就削髮了,是沒有出家的剃度師父,來了才知道無法進壇受戒。”

當時有人告訴他其實可以就近拜個師父,就能報名了,但他堅持師父要慢慢找,所以想到慧日講堂來買套《太虛大師全書》,就要回花蓮去了。沒想到買了書後,他就跟慧音講:‘我要拜印順導師作師父!’”老人家說到這裡,呵呵朗笑起來:“我這個人啊!不善於說話,也不知道他看中我什麼?但,我答應了。隨即替他取個法名叫‘慧璋’,就要他趕快回去,戒壇報名的時間就要截止了!”

因開壇傳戒時間緊迫,印順長老為證嚴法師開示:“我們因緣很特別,我看時間來不及了;但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啊!”。

這個時候,釋印順導師看她那么有誠意,隨即給他取個法名叫‘慧璋’,王錦雲才得以趕去台北中山足球場附近的臨濟護國禪寺去進行報名比丘尼具足戒,而得到一個戒名稱“證嚴”,這也是證嚴法師法號的由來。而當王錦雲已成為釋證嚴了,便返回花蓮,許聰敏居士在普明寺後搭建一小木屋,證嚴便在其中持誦抄寫《法華經》,後因颱風倒塌,又移往花蓮慈善寺講《地藏經》四個月,在講經期間有四位弟子皈依法師座下,後又至基隆海會寺結夏安居三個月;直至1964年秋,方才回到普明寺,和德慈、德昭、德融、德恩四位弟子在附近之地藏廟旁之小木屋安居、修行。鑒於當時台灣佛教界普遍因應信眾的需求,出家人經常必須外出誦經拜懺,即使三更半夜也不例外,實在無法安心用功辦道,二十七歲的證嚴法師堅持“一不趕經懺,二不做法會,三不化緣”,便手工製作毛衣、飼料袋、嬰兒鞋等自籌財源生活。

師徒關係

證嚴上人師徒合影 證嚴上人師徒合影

妙廣法師

慈雲寺修道法師

花東地區贊助人許聰敏

師-釋印順

友人女眾佛學院學生釋慧音,釋印順的學生。

釋證嚴

直系弟子有四位:釋德融,釋德慈、釋德昭、釋德恩,都是釋證嚴的徒弟。

主要成就

慈善事業

創辦慈濟功德會

1966年,二十九歲的證嚴法師前往花蓮鳳林鎮某私人醫院探望弟子德融的父親,見地上一灘血跡,聽人告知,為豐濱一名原住民婦女小產,卻因缺少開刀所需保證金新台幣八千元而無法開刀,只得又帶回部落。此即“一攤血”事件。後來證嚴法師又遇三位穿著修女會衣的海星中學老師貝蒂、黃雪文和高凌霞修女因為郊遊路過普明寺;不期而遇的情況下,比利時籍的貝蒂修女在談話中對說:“佛教信徒這么多、力量這么大,如果做社會服務的工作,影響會更大。”證嚴法師大受震撼。

當年,法師原依印順長老指示,要前往嘉義妙雲蘭若;但在信徒挽留之下,決定在花蓮開展社會救濟工作。

法師留在花蓮後,要求信徒每日於竹筒存下當日菜錢五毛錢,日日發善念,並與法師一同手工製作嬰兒鞋,輾轉相傳,信眾日多,此便是慈濟人言傳之“竹筒歲月”。

證嚴法師 證嚴法師

1966年農曆3月24日正式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功德會成立之後,請求皈依、剃度者眾多,法師不得不放下當初立願不收弟子的堅持。然而也為弟子立下兩項規定:“一、凡皈依者,必須要做‘慈濟功德會’的成員;二、凡皈依者,必須實際負起‘慈濟功德會’的救濟社會工作,而不能徒託空言。”

功德會創立初期,與幾位弟子仍在普明寺做手工,發放救濟品,地方十分狹窄。但因慈濟開始發展,普明寺的空間漸漸地越來越無法容納參加發會的信眾,法師便向母親請求援助,捐資購下一甲五分的地,並建起一間大殿,即“靜思精舍”。由1968年起,三十一歲的證嚴便逐漸興建精舍、廂房、寮房、辦公室等,歷經十多次增建,成為全體慈濟人的心靈故鄉。

功德會初期,證嚴在當地會員的協助規劃之下,發行“慈濟月刊”,開始建立“慈濟委員”、“慈誠”制度,成為慈濟發展最大動力,會員逐漸擴增。

醫療志業-創立醫院

1978年,法師發現罹患心絞痛,深覺“人命在呼吸間”,憂慮慈濟功德會沒有長久支持的資源,更感於台灣後山地區長期缺乏醫療資源。

1979年,法師舉辦多次義診,也因十多年來的慈善志業,發現“貧病相依”、“因病而貧”,又感於台灣東部(花東)地區長期缺乏醫療資源,決定在慈濟委員聯誼月會上,發起建立“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發布訊息後,然因花費太高,起初不得眾人支持。但法師於各地奔波募款,始受社會各階層及政府單位支持,歷經當時林洋港、宋長志、李登輝、吳水雲縣長等人協助,解決用地。

慈濟醫院 慈濟醫院

1984年4月24日,於花蓮市區原花蓮農工牧場土地動工。

1986年8月17日正式完工,隔年又展開第二期工程。慈濟醫院立下免繳住院保證金之先例,之後台灣衛生署要求全台灣醫院也照此辦理。

聘請前故台大醫院副院長杜詩綿、原台大醫院復健科主任曾文賓負責籌劃工作,並相繼出任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教育、人文志業

慈濟大學 慈濟大學

醫院建院完成後,醫院有硬體而無軟體──即醫療人員,便逐步推展教育志業工作,建立慈濟護專、慈濟醫學院。而護專、醫學院後來相繼升格為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大學。而除台灣本土社會救濟外,進而從事資源回收的環保工作,推展中國大陸賑災、國際賑災等工作。于海外建立慈濟人據點、分會,要求慈濟人能懷著“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頭頂別人的天,就要回饋當地”等理念,在全球各地推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也得到許多當地人的尊敬。

1991年中國大陸華中、華東水患,法師見災情嚴重,便發起街頭募款及勘災、救災工作。 大陸賑災與國際賑災,在台灣都曾受到不同立場批評,而法師要求慈濟人不涉入政治、不參選的原則,也曾受挑戰。法師仍一本初衷,堅持推行,逐漸建立龐大的志業團體。

《靜思語》不是法師的著作,乃是法師對弟子們的教誨,由弟子們集結成書出版後對社會造成很好的影響,因此常被引用為修身格言,“慈濟教師聯誼會”進而在國民國小推廣《靜思語》教學、研發了許多教案

獲獎記錄

證嚴上人
  • ▪ 2012 馬來西亞檳城州元首封予拿督斯里勛銜 (獲獎)
  • ▪ 2011 時代雜誌(TIME)選為2011年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獲獎)
  • ▪ 2007 第24屆庭野平和財團 庭野和平獎 (獲獎)
  • ▪ 2004 美國加州“美國亞裔聯盟”2004年亞美人道關懷獎 (獲獎)
  • ▪ 2004 中華民國一日誌工協會終身成就志工獎 (獲獎)
  • ▪ 2003 總統陳水扁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獲獎)
  • ▪ 2001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第一屆總統文化獎太陽獎 (獲獎)
  • ▪ 2000 美國諾薇爾基金會(The Noel Foundation)人道精神終身成就獎 (獲獎)
  • ▪ 1998 非聯合國會員國家及民族組織(UNPO) 國際人權獎 (獲獎)
  • ▪ 1995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文化獎 (獲獎)
  • ▪ 1994 世界國民外交協會(PTPI)“艾森豪國際和平獎章”(Eisenhower Medallion) (獲獎)
  • ▪ 1991 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社會領袖獎 (獲獎)
  • ▪ 1989 吳三連基金會社會服務獎、台美文教基金會社會服務獎 (獲獎)
  • ▪ 1986 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台灣) (獲獎)

電視節目

法師本人除了在道場、書籍與平面媒體上,發表著作,平日在大愛電視台,有數個節目主要是播放法師的言行。

大愛電視─法譬如水、靜思妙蓮華:對佛法、佛學、水懺與妙法蓮華經的介紹開示

大愛電視─菩提禪心:對佛法、佛學、水懺與妙法蓮華經的介紹開示,以戲劇呈現

大愛電視─人間菩提:每日慈濟組織內志工朝會的紀錄或當日法師在重大集會場所的重要講演

大愛電視─衲履足跡:每日法師到各地所見的人事物與言行紀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