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衍源

1954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 編寫地質報告10餘份。 勘探中型銅礦2處,大型磷礦2處,提交地質報告10餘份。

1954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曾任皖東南地質大隊普查組長,分隊技術負責,江蘇第二地質大隊技術負責,雲南十三地質隊主任工程師,雲南第一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務。在地質隊長期從事野外地質勘查工作36年。1955-1958年,在安徽馬鞍山地區參與鐵、硫鐵礦產普查勘探,為“馬鋼”及寧化工企業提供開採後繼礦山。1959年調江蘇工作。主持蕪——寧——鎮地區建國以來首次地質礦產普查,發現、評估一批鐵錳、鉛鋅、銅金、石灰岩等礦產地。勘探大型硫鐵礦1處。水泥石灰岩礦2處。編寫地質報告10餘份。1965年支援“三線”建設千里迢迢隨隊西調去雲南“支邊”,承擔滇中地區前震旦系“昆陽群”中鐵、銅礦產勘查任務。經過十幾年艱辛工作,克服重重困難(包括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圓滿完成預定任務:發現評估大型鐵礦1處,中小型鐵礦4處,小型銅礦10餘處。勘探中型銅礦2處,大型磷礦2處,提交地質報告10餘份。初步查明區域地質成礦特徵,確立了“昆陽群”的合理劃分與對比,論證成礦類型與東川基本一致,提出“穿刺構造”及其成礦模式新認識,總結成礦規律,進行了區域成礦預測及評估。1980~1984年任雲南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分管金屬、區調、物化探及綜合研究分隊的技術管理。同時主持編制區域地質圖、礦產圖等一系列綜合圖件。制定統一圖式圖例及地質工作細則。籌備並建立地質陳列室等。為組隊建設作了大量的工作。1985年任總工程師。為指導和促進地質找礦深入發展,採取進一步加強區域地質及成礦規律的研究,開展“區調”、“區化”及“區劃”等基礎工作,設立總工程師找礦資金(由總工掌握支助普查項目),建立獎勵找礦有功人員制度等。從面著眼由點入手,大力推進面上普查找礦及礦點、物化探異常的評估。經過短短几年的實踐,取得明顯效果,發現、評估一大批礦產地。滇中發現石墨礦及多處金屬礦點(化),滇中北發現大面積鈦砂礦,滇東發現稀土礦及高嶺土、膨潤土、硅藻土等非金礦產,滇東北鉛鋅銀礦普查也取得新進展。這些成果中,有14項獲局找礦獎,新發現獎。另外,對主導礦產:磷、煤、鐵銅、鉛鋅等,進行資源區域遠景調查、資源總量預測及科研,初步查明區內磷礦資源擁有巨大蘊藏量及優質無煙煤的可觀遠景。取得一批相應的科研成果。勘探工作方面:二十多年來累計探明大中型礦床20餘處。現今部分已在開發利用。編寫提交各類地質報告近百份。這些成果中,有6項獲地質部三等獎,3項獲四等獎。它們必將在今後的地質工作及西部大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