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育才故居

謝育才故居位於萬寧市龍滾鎮文淵村。

謝育才故居位於萬寧市龍滾鎮文淵村。

謝育才(1904-1975),原名謝朝賢,萬寧縣(今萬寧市)龍滾鎮文淵村人。1923年,國小畢業後考進廣東省立十三中學。1924年,謝育才與陳克邱等萬寧學友組織青年同鄉會在龍滾地區進行革命宣傳活動,共產黨員楊樹興引導他們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5年初,國民黨萬寧縣黨部成立,謝育才任縣黨部農民部長。192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萬寧縣農民協會籌備處成立後,謝育才任副主任。不久,鹽墩村鹽民不滿鹽務局的壓迫和剝削,進行罷工鬥爭,縣農民協會派謝育才、王天貴等人到鹽墩村支持鹽民的鬥爭。經過50餘天的罷工鬥爭,終於取得勝利。同年年底,萬城農訓所成立,謝育才為第二任所長。該所主要培養農村武裝骨幹,參加受訓的200多名學員經過培訓後回到農村發揮了積極作用。

1927年7月,中共萬寧縣委成立,由謝育才、楊樹興、潘霖、熊俠等7人組成,謝育才任縣委書記。1928年農曆正月初七,謝育才等組織全縣農民大暴動,在紅軍主力配合下進攻縣城,但由於聯絡失誤,未能取勝。後任瓊崖討逆革命軍第三路軍黨代表、瓊崖工農革命軍第二營營長。

1929年,謝育才、陳克邱離開萬寧,先到香港接受任務後再往新加坡。1930年初,謝育才返回香港被特務機關逮捕,特務機關查無所獲,無奈予以釋放。同年3月,謝育才被驅逐出境,離開香港到上海,經當地黨組織與中央組織部接上關係後,被安排在上海閘北區任區委組織幹事、組織部長等職。193 1年8月,離開上海到江西蘇區,歷任中央紅軍第十二軍營長、獨立第七師參謀長兼第五團團長、政委,在三次反“圍剿”鬥爭中,謝育才等率領部隊攻克新泉、建城、長汀3個縣城,消滅數百名敵人,繳獲一批槍枝彈藥,屢立戰功。

1933年2月,謝育才因病調往福建軍區後方總醫院任政委、政治部主任。8月,任福建軍區組織部長。1 1月,任福建軍區第二軍分區政委。後因“羅明路線”而被錯誤撤職。1934年6月後,歷任福建軍區武裝動員部部長、福建省委組織部長、福建軍區獨立紅九團政委。1935年4月,福建省委遭破壞後重建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任第二軍分區政委兼紅九團政委,負責執行中央蘇區中央局交給閩西南軍政委員會的政治任務,把閩西南連成一片,統一指揮紅九團、紅三團及其他紅軍武裝,開展游擊戰爭,恢復甦維埃政府。

1937年七七事變後,謝育才任閩南黨的全權代表同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取得成功;後來閩西南紅軍改編為閩西人民抗日自衛軍,謝育才任支隊長。1938年初,謝育才任中共閩粵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1941年6月,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7月,由地下黨員陪同到吉安開展工作,由於叛徒告密而被捕,後越獄逃回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1945年2月到韓江縱隊工作。解放戰爭時期調往東江縱隊任代理參謀長。1946年秋,中共中央南方局安排謝育才到華南黨校學習。1948年5月,調任河南省許昌軍分區司令員兼鄭(州)、洛(陽)警備區司令員。1950年,任廣東省支前司令部參謀長。

新中國成立後,任廣東省汕頭市市長。後歷任華南墾殖局秘書長、代銷處處長、生、產處副處長,海南農墾局局長,海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職。在“文化大革命”中,謝育才受到批判鬥爭,身心遭到殘害,1975年在湛江病逝。

謝育才故居現已經倒塌損毀,無人居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