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安慶過去曾有“西有謝家墩,東有長風沙”兩港之說。相比之下,謝家墩雖沒有長風沙那么光彩奪目、久遠厚重的人文歷史,然而,在它的背後,卻也蘊藏著眾多人文色彩,清朝重臣曾國藩和安慶內軍械所,都和謝家墩有著關聯,我國第一艘機動船“黃鵠號”就是在此下水試航的。
謝家墩,這個方圓不足半平方公里的巴掌之地,由長江和皖河沖刷堆積而成。據說,數百年前,江西瓦屑壩謝氏漁民打漁漂流於此,故稱謝家墩。謝家墩系長江、皖河交匯處,它地勢高陡,吃水深,民間傳說水漲它也漲,再大的洪水也無法淹沒它,無論是枯水還是漲水季節,大小船隻都可在此停泊,乃天然之良港,同時,它又是連線安慶與皖口區域眾多的圩、墩的商貿中轉站與交通樞紐。
概況
貌似不起眼的謝家墩,初春時節,卻有著獨特景色:被近似一條溝的皖河所隔的它,高高地立起,數棟房屋依墩聳起。墩下,停泊數十隻小鐵船,兩岸尚有幾隻小鐵船仰躺在那兒,村民正在塗漆維護。一座簡易、狹窄的鐵橋溝通兩岸。沿謝家墩兩岸百米處,有數十人正悠然垂釣。三兩個女人攜著小孩,提籃帶包,或蹲或貓著腰採集野菜。遠處依稀可辨的大堤傍,幾株垂柳吐出新翠,染出綠意。起伏不平的河灘被如茵的草坪所覆蓋,環抱著一塊碧水,讓人賞心悅目。
謝家墩隸屬大觀區海口鎮張港村,現有村民30餘戶,幾百號人,以詹、嚴氏為多,約20戶,間雜趙、張、王氏,而謝氏稀少。過去這裡江水沖刷,水土流失,墩上的一塊塊青石,都是幾代人從北岸拾撿壘成。謝家墩四周全是用青石壘成的,像一個巨大城堡,讓人無不驚嘆!
昔日謝家墩,洪水季節便是一片汪洋的孤洲,一年有半年被水所困。廣闊的灘涂無法耕種,大片的蘆葦、湖草肆無忌憚地瘋長。蘆柴是這裡的主要資源,謝家墩人利用它蓋房建屋,或製成帘子,曬魚曬菜曬衣裳,或當床板之用,或當籬笆,更多的是一年四季當柴火。
改革開放後
改革開放初期,謝家墩男人在安慶送煤,女人在家加工紗手套。如今,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掙錢,留守墩上的基本上是老人與小孩。
江還是那條江,河還是那條河,謝家墩還是那個謝家墩。江河沖刷,歷史積澱,謝家墩的輝煌與滄桑的人文歷史依然不變。
新建連線謝家墩的謝家墩便民大橋給謝家墩一帶人帶來出行便利。政府沒有忘記謝家墩,謝家墩也再不會冷落、沉寂和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