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位於 鎮 邊,距離 村委會5 公里,距離新街鄉16公里,(是 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1.28畝,海拔2650米,年平均氣溫16 ℃,年降水量93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6戶,有鄉村人口164人,其中農業人口158人,勞動力8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8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2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做生意、打工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7.9畝(其中:田0畝,地197.9畝),人均耕地1.4畝,主要種植馬鈴薯、玉米等等作物;擁有林地160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20畝;荒山荒地100畝,其他面積0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無路燈。全村有46戶通自來水,有16戶飲用井水,有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8 %)。有41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0.19 %、 %和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0戶。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0,5,41,0之一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4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1萬元,占總收入的4.4%;畜牧業收入9.51萬元,占總收入的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0頭,肉牛10頭,肉羊2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28.7%;工資性收入4.49萬元,占總收入的 %。農民人均純收入106元,農民收入以做生意、打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4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3人(占勞動力的 %),在省內務工43人,到省外務工0人。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4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1萬元,占總收入的4.4%;畜牧業收入9.51萬元,占總收入的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0頭,肉牛10頭,肉羊2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28.7%;工資性收入4.49萬元,占總收入的 %。農民人均純收入106元,農民收入以做生意、打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4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3人(占勞動力的 %),在省內務工43人,到省外務工0人。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6戶,鄉村人口164人,其中男性97人,女性67人。其中農業人口158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回族族為主(,其中回族158人, 漢族0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3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無)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是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0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爐墩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新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1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人,其中小學生6人,中學生30人。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爐墩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新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1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人,其中小學生6人,中學生3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4.2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無)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2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自行管理,委託管理),定期開展(尚未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4 人,女黨員1人。該村黨小組 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小組;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該村設有團支部0個(設在本村或是設在村委會),團員5人。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本自然村因山高坡陡,氣溫偏低,大於25度的耕地占總耕地的68%。2。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配套。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種殖業,2.養殖業, 3。勞務輸出,基礎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