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公岩

謝公岩

謝公岩,峴山北麓有洞,名曰謝莊洞;有山岩,名為謝公岩。這洞和岩皆為峴山風景名勝,千百年來沉澱下豐厚的文化資源。

謝公岩尋源

峴山北麓有洞,名曰謝莊洞;有山岩,名為謝公岩。這洞和岩皆為峴山風景名勝,千百年來沉澱下豐厚的文化資源。
謝莊(421——466),字希逸,南朝宋代陳郡人。著名學者和文學家。《詩品》言其詩“氣候清雅”,“興屬閒長”。性愛山水,有五子,取名為“ 颺、、顥、岳、瀹”,世稱謝莊名兒為“風月景山水”。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449),隨隨王劉誕來襄陽,為諮議參軍。劉誕為雍州剌史,即《襄陽樂》的作者。同來襄陽的文士還有沈懷文、江智淵等。在襄陽期間,“每暇輒游”峴山,寫詩作賦,因此留下了勝跡,為後人嘆賞。
《襄陽縣誌》云:“宋謝莊鎮襄陽,每暇輒游此岩,人遂名為謝公岩、謝莊洞。”《古今圖書集成》亦云:“謝公岩在縣西南五里,昔謝希逸曾游於此。”除此之外,尚有碑、文等載籍可證。《謝公岩碑》為劉睈撰立,《謝公岩表》為馮若愚所作。馮文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寫:“岩在峴麓間,若布楹欹,若臥甕礧,若落懸削,若突、若砥、若撐、若劈,極態盡狀,不可名喻。蒙翳蔽虧,根乾砑亞,路窮望極,不辨土石,則又大奇矣!”游此岩,讀此文,方知所述不虛也。

文化影響

在這裡留下詩作的文壇巨子有李夢陽。他是明代“前七子”的領袖,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主張復古。正德七年(1512)左右免官後來襄陽,正德十一年(1516)襄陽大水災後離去。在襄四年,留下了不少詩文。其中就有《登謝公岩》詩:“百戰江山在,吾來草木秋。孤城洞口落,襄水席邊流。去國雙王粲,題岩只謝侯。醉歸憶山簡,飛興習池頭。”其第二聯,可與何宗理《謝莊洞》中“楚峰迎戶立,漢水帶城流”二句並為雙美。
還有公安派的領袖袁宏道,萬曆三十六年(1608)途經襄陽,游謝公岩作詩二首。公安派受李贄思想影響,文學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調”,在晚明文壇頗有影響。與袁宏道同游謝公岩作詩者有吳縣人顧郎哉,襄陽於野宗侯,還有其表弟王遺狂等。袁宏道詩中“路失雲相引,崖欹竹可扶”,“雲能共點綴,石自解玲瓏。泉落當窗徑,香生渡澗風”等,都是描寫謝公岩景色的佳句。游此岩,吟此詩,能不讓人心曠神怡?
謝公岩風景點,在歷史上曾多次荒蕪又多次復興。據馮若愚《謝公岩表》,僅明代就有數次。嘉靖三年(1524),“前太守海鹽徐公一表彰之。越六十年余偶一寓覽,岩乃隱而復著。”這可說是兩次。第三次在萬曆三十五年(1607),“於野宗侯購得之,顏飾以亭榭欄 梁磴之屬,而岩蔚然可觀。”距今已三百九十五年,不知其間又經幾多滄桑?現在也該讓其再顯風采,為建設旅遊大市做貢獻了。

探訪勝跡

“百戰江山在,吾來草木秋。孤城洞口落,襄水席邊流。去國雙王粲,題岩只謝侯,醉歸憶山簡,飛興習池頭”。這首詩是明代文學家李夢陽(1473-1530 弘治六年進士)登城南名勝謝公岩所作的名詩題為《登謝公岩》。
1500多年前,謝希逸來到此地懷著與李夢陽一樣的心情。看到“孤城”(指襄陽城)洞口落,襄水(源出城西柳子山,北流為檀溪,南流為襄水)席變流”雖然是“去國(遠離故土)雙王粲”(言自己同王粲一樣也離開了故鄉),但想到“題岩只謝侯”(意以其姓氏給山岩命名只有謝莊)也就心滿意足。謝公當年在襄陽地貌是漢水,檀溪,襄水匯合環繞郡城而流,襄水沿真武山,羊祜山,鄭家山北麓山腳東流,再繞峴首山南行至觀音閣入漢江船隻來來往往。千年前的襄陽恐怕是國內一座標準的山水園林城市。
“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現今的謝公岩雖然被城市建築圍困,但古風舊貌尚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