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懷古居

謁金門懷古居

《謁金門懷古居》是南宋詞人李好古所寫的一首詞。該詞描寫戰爭中家園破敗的景象,表現作者對南宋統治者的斥責和對國事的憂慮。全詞主題突出。在表現手法上有敘述,有對比,有擬人,淡淡寫來,不著痕跡而興味自遠。

作品原文

謁金門懷古居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

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

創作背景

南宋時期中原淪陷,作者無法返回家鄉,面對破碎的河山,作者急切希望能收復失地,重回故土。南宋的腐朽統治讓作者備份難耐,因此寫下了這首暗喻憂愁國事之作。辛辣地譏諷南宋朝廷抗敵之無人,譴責了腐朽的南宋統治者,表達了自己渴望收復中原的急切心情,同時也流露出對腐敗無能的南宋統治集團的不滿。

文學賞析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花過雨”,亦作“花遇雨”。一般說來,花兒經過風雨之後,往往“零落成泥碾作塵”,或“濕紅無力飛”。詞人們這樣寫又往往是通過寫花的飄零,表現人的青春難再,紅顏易老。李好古在這裡則表現的是另一種竟境:遇雨之後的花,不僅沒有零落,反而“又是一番紅素”(亦有著“又是一番紅紫”的)。即又是一番花開柳新的景象,又到了春天。“紅素”指紅的花和白的柳絮。這裡寫的雨,不是“雨打梨花深閉門的雨,也不是“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的“雨”,而是“好雨知時節”的“雨”。“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亦有著“燕子歸來銜銹幕,舊巢無覓處”)晉傅鹹”《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燕兒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當春暖花開的時候,燕子歸來,本應是“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併。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史達祖《雙雙燕·過春社了》)但現在卻是“愁不語”,為什麼呢?原因是“舊巢無覓處”。這裡以燕子舊巢,比喻自己的故居。春仍歸來。人無歸處,作者大概是當時淪陷區裡的人而流落他鄉的,因而不勝悲涼之感。

下片恨無人收復失地。“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這裡用了一個對比句,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當時一方面是戌邊將士風餐露宿,日夜守衛邊關;一方面是南宋統治者和達官貴人們在燈紅酒綠中尋歡作樂。這種強烈的對比,表現了詩人愛憎分明的愛國情感,“玉關”,原指玉門關,在甘肅。唐王之煥《涼州詞》中曾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名句。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表現邊地苦寒。後來“玉關”一向泛指邊塞。“玉樓”,華美的高樓,代指歌舞之地。“玉樓歌舞”,則是對昏君佞臣、達官貴人醉生夢死生活的典型寫照。如“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西湖》)又如“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宋·謝枋得《蠶婦吟》)由於南宋統治者整日沉湎在荒淫的生活中,不思收復失地,所以詩人最後以辛辣的諷刺結束全篇:“若使胡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既然無人收復失地,那就只有寄希望於“東風”了。若東風能將胡塵吹去,則東風便可被封為萬戶侯了。末句譏諷抗敵之無人!“侯萬戶”,“侯”,封侯。封萬戶侯,是享有萬戶人家的封邑的收入。

作者簡介

李好古,字仲敏,宋夫人,曾客居揚州,有《碎錦詞》傳世。 他寫了一些在揚州、鎮江一帶懷古傷今的動作。從中看出作者少年時曾立志沙場殺敵,可惜功業未成。

自署鄉貢免解進士。清吟閣本《陽春白雪》載:“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陝西渭南縣東北),可備一說。”根據他寫於揚州的兩首《八聲甘州》、兩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斷,他大約活動於南宋中後期。少年有大志,但無法獲得報國的機會,大約30歲時尚未求到功名,於是乘船千里,到揚州一帶遊覽。又據其《酹江月》:“四十男兒當富貴,誰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後仍然不得意,到處流浪。宋代名李好古者非止一人,這裡指的是寫《碎錦詞》的李好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