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爾尼西亞的國王埃特爾弗里特(在位期間593年-616年)將兩個小王國合併為諾森布里亞王國,並為統一後的王國增加了蘇格蘭以及威爾斯領地,不過埃特爾弗里特被德拉的愛德溫打敗,並被取而代之。愛德溫於627年接受了基督教,並在英格蘭建立了諾森布里亞的霸權,可惜好景不常,在632年,愛德溫被威爾斯的格溫尼德王國的國王卡德瓦爾隆殺死,這個王國是和麥西亞國王彭達結盟以反對諾森布里亞的。經過一年的混亂後,諾森布里亞的王位由伯爾尼西亞的奧斯瓦爾德獲得,奧斯瓦爾德請來聖埃丹進行凱爾特基督教的傳教工作,不過,奧斯瓦爾德也被麥西亞的彭達殺死了。繼承奧斯瓦爾德為王的相繼是奧西烏(在位期間641年-670年)以及埃克格里菲斯(在位期間670年-685年),在這個時期中,諾森布里亞的國力逐漸衰微,相反的是,麥西亞王國卻國勢蒸蒸日上。不過,奧西烏在宗教方面還是有所建樹的,他在惠特比宗教會議上確立了羅馬基督教會對凱爾特基督教會的領導權。
7世紀晚葉以及8世紀時期,諾森布里亞王國在政治上長期處於傾軋、爭吵、不和,不過該王國的教會、藝術、學術、文學卻處於一個黃金時代。867年,入侵的丹麥人在諾森布里亞王國的首都約克獲得了勝利,他們占領了王國的南部地區,諾森布里亞的盎格魯人只能夠控制迪斯河以北,福斯灣以南的一個小王國。丹麥的克努特大帝征服整個英格蘭後,在諾森布里亞設定了丹麥人伯爵,這些丹麥人伯爵中,以死於1055年的西瓦特為最具實力。但是諾森布里亞人卻在1065年將西瓦特的繼承人托斯提格驅逐,托斯提格的位置被麥西亞伯爵埃德溫的弟弟摩卡爾取代,1066年,托斯提格在挪威的哈羅德。哈德拉達的陪同下,重返諾森布里亞,並在福爾福德戰役中打敗了摩卡爾和愛德溫,這時,剛剛獲得英格蘭王位的哈羅德二世迅速趕往北方,擊敗了托斯提格和哈德拉達。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諾曼第公爵威廉抓住了哈羅德來回征戰,疲於奔命的弱點,在英格蘭南部的黑斯廷斯擊敗了哈羅德,結束了盎格魯-撒克遜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