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涅門團

諾曼第-涅門團

諾曼第-涅門團正式組建於1942年9月15日,是奉戴高樂之命前往東線與德國作戰並的一支自由法國空軍部隊。當時法國淪陷,這個團是在蘇聯組建的,由法國飛行員和蘇聯地勤人員聯合組成,裝備蘇聯戰鬥機,隸屬蘇聯空軍。該團由第一任指揮官Joseph Pouliquen以自己的家鄉命名為諾曼第團,並於尼曼河空戰後被史達林親自命名為涅門團。法國的頭號空戰王牌就是在這個團里誕生,飛行員們具有蘇聯空軍的作戰風格和戰鬥意志。這個團一直打到柏林,是第一支進入德國本土的法軍部隊。

組建

2012年10月,法軍“諾曼第-涅門”團為陣風戰機塗上了俄羅斯空軍紅五星及俄國旗彩繪,以迎接成立70周年。2012年10月,法軍“諾曼第-涅門”團為陣風戰機塗上了俄羅斯空軍紅五星及俄國旗彩繪,以迎接成立70周年。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軍對蘇聯發動代號為“巴巴羅薩”的閃電戰,德軍一次性出動飛機1750架,對蘇聯狂轟濫炸,蘇聯的城市、工廠、公路、鐵路遭到嚴重破壞。

戰爭的第一天,德軍突襲了蘇聯西部的66個機場,摧毀蘇軍飛機1200多架,其中800多架還沒來得及起飛,即被炸毀在地面上。蘇聯許多重要基地的通訊設施、交通樞紐和海空軍基地幾乎癱瘓。戰爭初始,德國空軍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制空權,雖然蘇聯空軍進行了英勇抵抗,但由於指揮系統的失靈和飛機的陳舊,在戰爭的頭幾個月,蘇德兩軍飛機耗損為9:1。

正當蘇聯人民飽受兵燹之苦和無妄之災時,有一些法國飛行員通過各種渠道陸續來到蘇聯。二戰初始,法國就投降了,這些不願投降的愛國士兵就成了沒有軍隊的士兵,沒有飛機的飛行員。初到蘇聯時,由於他們中有許多人是法國貴族出身,蘇聯方面存有戒心,冷眼旁觀,並抱著某種疑慮的態度,在“自由法國”領導人戴高樂將軍一再推薦和組織下,終於得到了蘇聯空軍的信任和支持,蘇聯向他們提供了雅克-1、雅克-9等戰鬥機型,他們先由12個人組建了一個飛行中隊,後來發展到一個大隊。並用祖國的地名“諾曼第”為自己的飛行大隊命名,以示他們為國雪恥的決心。

命名

1941年9月26日,蘇聯政府正式承認戴高樂領導下的“自由法國”組織。根據戴高樂的建議,蘇聯空軍將“諾曼第”飛行大隊納入自己的戰鬥序列,並正式命名為“諾曼第”戰鬥機團,參加蘇聯空軍在中部的作戰。特別是他們參加了1943年庫爾斯克北線大空戰,整個空戰期間,“諾曼第”戰鬥機團與蘇聯空軍戮力同心,並肩作戰,一舉打掉德軍飛機1400多架,使蘇聯空軍奪回制空權,德國當局對此惱羞成怒,下令對駕駛蘇聯飛機作戰的法國飛行員戰俘一律按游擊隊處理,就地槍決。
1944年6月,蘇軍在一整個月份中的3個星期中衝破德軍西線200公里處,逼近涅門河畔,蘇聯旨在奪取這裡的重要河道,對於如此重要的軍事中樞,德軍給予了強大的抵抗,戰爭異常恐怖。“諾曼第”飛行團參加了涅門河的激烈戰鬥,英勇卓越,體現了一個“王牌”飛行團應有的特質。涅門一戰,蘇軍收復失地,德軍也由此陷入戰爭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頹廢之勢無法控制。
為了體現法國飛行員和蘇聯空軍的戰鬥友誼,7月3日,史達林以大元帥的名義建議,“諾曼第”飛行大隊更名為“諾曼第-涅門”飛行大隊。用兩國的地名來命名,足以顯示兩國軍隊的情誼和共同消滅德國法西斯的決心。

回國

1944年8月25日在涅門河畔的Alitous,“諾曼第-涅門”團的法國戰士奏響了法國國歌“Marseillaise馬賽曲”慶祝巴黎的解放。
同年,史達林元帥將40架雅克-3型捐送給“諾曼第-涅門”團,6月20日“諾曼第-涅門”團分布在德國Elbing,捷克首都布拉格,德國斯圖加特和Saint-Dizier德國占領區周邊執行防空任務。“諾曼第-涅門”團的戰鬥飛行員及地勤人員改編入法國第一戰鬥機團,之後仍有21人繼續服務於“諾曼第-涅門”團。

戰果及榮譽

1944年8月,巴黎解放,戴高樂將軍親赴“諾曼第-涅門”戰鬥機團,同全體飛行員高唱法國國歌《馬賽曲》以釋勝利之情。並在莫斯科親自授予“諾曼第-涅門”飛行團“自由十字”榮譽勳章。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加里寧也在莫斯克里姆林宮向獲“蘇聯英雄”稱號的法國飛行員頒獎。

在長達三年半的空中鏖戰中,“諾曼第-涅門”戰鬥機團一共出動5240架次,參加空戰869次,空中總戰果273架,共有近50人犧牲。許多法國王牌飛行員均出自該戰鬥機團,其中還有4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法國在二戰期間的36位戰果超過10架的雙料王牌中,有16人曾在“諾曼第-涅門”戰鬥機團服役過。其中包括取得23架戰績的法軍第一王牌——馬塞爾·阿爾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