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必敗

內容介紹

我們總盼望能遇到一個“三顧茅廬”的主子,結果等到老,也沒有“劉備”光臨。《三國演義》使我們成了幻想主義者,我們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卻在等待中逐漸喪失了。
我們總想做只動口而不動手的點子大王,所以特別羨慕那個“運籌帷幄”的軍師,實質上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實戰能力太差了。
我們不講信用,潛意識中也是受了孔明之毒:他不是曾答應東吳要歸還荊州,卻三番五次賴拖延,而且還“三氣周瑜”,導致盟國的軍事統帥一命嗚呼了么?
我們急功近利,乾什麼事妄想一蹴而就,像極了諸葛亮在條件不成熟時強攻曹魏的情形。
我們喜歡做秀,諸葛亮可以做我們的祖師。早在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發動自己的親戚朋友為自己做足了形象包裝。
我們出了問題便喜歡互相推諉,諸葛亮在這一點上早就做出了示範。他把關羽敗走麥城歸結為了關羽自己的問題,卻把自己作為一個最高統帥應負的責任推了個一乾二淨。
我們無法做到“舉重若輕”,一點點針尖大的小事,也讓我們耗費心神。這不就是那個事必躬親的諸葛丞相的形象寫照嗎?
我們為事業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健康。諸葛亮為事業則透支了自己的生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他連起碼的健康知識都不懂,怎能算得上是智慧的化身呢?
這是一部顛覆傳統的經典之作,作者通過縝密的歷史分析,還原了諸葛亮之死的真相。
這是一部警示現代的震撼之作,書中展現思辨流暢的筆調,揭示了中國偽智慧的宿命。
作者告訴我們,我們所信奉的諸葛亮神話,如同皇帝的新衣,愚弄著我們自己的心智。外國皇帝的新衣已經被外國小孩識破了,但中國丞相的舊衣卻依然供奉在中國人心頭。這是中國人精神中毒的集體症狀,也是中國式悲哀的集中體現。
本書縱橫捭闔,貫通古今,將大量現代政治、經濟事件巧妙融合於歷史分析中,既是一本精彩的社科讀物,又是一本很好的管理教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