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傳注

塨有《周易傳注》,已著錄。 《中庸》不取朱子天道、人道之說,一切歸於實際,證以人事。 《傳注問》則仿朱子《或問》之例,一一辨其去取之所以然。

古籍簡介

《論語傳注》·二卷、《大學傳注》·一卷、《中庸傳注》·一卷、《傳注問》·一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四庫提要

國朝李塨撰。塨有《周易傳注》,已著錄。是編解釋經義,多與宋儒相反。蓋塨之學出於顏元,務以實用為主。故於程、朱之講習,陸、王之證悟,凡不切立身經世者,一概謂之空談。而於心性之學,排擊尤甚。其解《四書》,亦即此旨。中惟《孟子注》未成,今傳者《論語》、《大學》、《中庸》耳。《論語》多用古義,亦兼取毛奇齡之說。如以“無所取材”從鄭康成作“桴材”,“偏其反而”從何晏作“反經合道之譬”,則不免故相違迕,有意異同。《大學》用古本讀“大”為“泰”及“親民”之“親”讀本字,皆仍舊說。其以“格物”之“物”為《周禮·司徒》之“鄉三物”,則塨自申其學也。《中庸》不取朱子天道、人道之說,一切歸於實際,證以人事。在三書之中,較為完密。《傳注問》則仿朱子《或問》之例,一一辨其去取之所以然。辭氣多不和平,徒以氣相勝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