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作者通過對大量史料的整理與分析,大量研究成果的學習與借鑑,不僅分析了朝鮮核問題的緣起及其戰略影響,而且從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兩個層面討論國際斡旋與調停的內涵,對國際斡旋與調停的主體、國際斡旋與調停的效應等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和研究。作者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重點分析朝核危機解決中國際斡旋與調停的模式與特點,一方面說明它是目前解決半島問題的最佳選擇,另一方面也說明這種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半島的未來依然充滿了變數。同時,還就中國在朝鮮核危機解決中的角色選擇及其如何突破現有模式,建立持久的地區安全合作機制等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作者簡介
劉長敏,女,教授,任職於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管理學院國際政治研究所。國際法博士,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社會兼職有中華美國學會理事,中國英國研究會理事等。長期從事國際政治學理論、國際關係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95年以來,獨著、主編、參編的著作有《走進白宮》(1999年)、《西方政黨是如何執政的(美國部分)》(2001年)、《國際關係體系與格局——理論框架與歷史變遷》(2002年)、《危機應對的全球視角》(2004年),參與國家十五社科重點項目《跨世紀的聯合國》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任多本教材主編、副主編。並在《現代國際關係》、《世界政治與經濟論壇》、《外交學院學報》等雜誌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目錄
總序
中英文內容摘要
緒論
第一章 朝鮮核問題的緣起及其戰略影響分析
一、朝鮮問題與朝鮮核問題的由來
(一)地緣因素:東方“巴爾幹”
(二)冷戰與朝鮮半島的分裂
(三)《停戰協定》與半島安全局勢
(四)朝鮮核問題的由來
二、東北亞安全局勢中的朝鮮核危機
(一)東北亞地區地緣政治因素分析
(二)布希政府對朝政策的調整與朝鮮核危機的爆發
(三)朝鮮核危機對地區安全的影響
三、美、日、俄對朝鮮核問題的基本立場
(一)美國在朝鮮核問題上的政策選擇
(二)日本在朝鮮核問題上的原則立場
(三)俄羅斯朝鮮半島政策的調整
第二章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中的斡旋與調停
一、國際爭端及其解決
(一)國際法對國家戰爭權利的限制
(二)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方式概說
(三)《海牙和平公約》和國際斡旋與調停
二、國際斡旋與調停的基本理論
(一)國際斡旋與調停定義辨析
(二)國際斡旋與調停主體分析
(三)國際斡旋與調停法律效力分析
三、聯合國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一)聯合國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宗旨與原則
(二)聯合國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機制
(三)聯合國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主要途徑
第三章 國際斡旋和調停與朝鮮核危機
一、冷戰後國際社會的核形勢
(一)冷戰後頻頻出現的核危機
(二)冷戰後核危機頻發的誘因探析
(三)冷戰後核危機解決的現狀分析
二、朝核危機中的國際斡旋
(一)一波三折的美朝會談
(二)艱難開啟的三方會談
(三)頑強推進的六方會談
三、國際調停適宜朝核問題的解決
(一)問題敏感複雜,當事方無法直接對話
(二)當事方自願接受國際斡旋與調停
(三)國際調停在尊重當事方意願基礎上進行
(四)朝核問題中國際調停的局限性分析
第四章 中國在朝鮮核危機解決中的角色選擇
一、新中國與朝鮮的歷史交往
(一)新中國與朝鮮
(二)冷戰時期的中朝關係
(三)冷戰後中國與朝鮮關係的調整
二、中國的和平發展與朝鮮半島問題
(一)中國選擇和平發展
(二)中國堅持睦鄰外交政策
(三)中國維護朝鮮半島穩定的戰略意義
三、中國解決朝鮮核問題的戰略性選擇
(一)中國在朝鮮核問題解決中的原則立場
(二)中國在朝鮮核問題解決中的作用
尾聲:東北亞地區安全合作機制的建設與中國
一、東北亞地區安全合作機制的相關理論
二、呼之欲出的東北亞地區安全合作機制
三、東北亞地區安全合作機制模式的探討
四、東北亞地區安全合作機制建設中的中國
附錄一:朝核問題大事記(1990.9—2005.12)
附錄: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基本情況一覽表
附錄三:《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全文)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