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組成】山藥15克(炒) 阿膠9克(白面炒) 當歸9克(酒洗) 白芍9克(酒炒) 山萸肉9克(蒸熟) 巴戟3克(鹽水浸) 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補益腎水,平調肝氣。
【主治】婦人腎水不足,肝氣不舒。行經後少腹疼痛。
【方歌】調肝湯中山藥草,芍萸戟歸阿膠找,沖任虛損經量少,補益肝腎功效好
【趣味記憶】阿爸燒草煮藥歸(阿膠、巴戟天、白芍、甘草、山茱萸、山藥、當歸)
中藥方劑之調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