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設計

課題研究設計

你若有了課題研究的想法,一般只是對某個較籠統的方面有了申報課題進行研究的想法,而課題研究的設計構思需要你根據這個籠統的想法確定出一個具體的課題研究題目,再確定出具體的研究步驟,如何組織研究人員進行研究工作,最後要預計你的預期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設計教育科研課題確定之後,就要進行課題研究設計。教育研究設計是對教育研究活動開展的全過程的設計,是確保教育研究質量的關鍵環節。儘管不同類型的教育課題研究,對設計有不同要求,但從現有的教育課題研究設計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提出研究假設、選擇研究對象、明確研究變數,確定研究方法,最後形成研究方案。一、提出研究假設(一)假設的內涵所謂假設,簡言之,是對選題提出的問題作假想性的回答,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經驗事實和科學理論,對研究問題作出的一種推測性和假定性說明。對此,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必須是對問題的解答。假設的提出不是無緣無故的,它是用來回答特定問題、解釋一定事實和現象的;第二,必須是對未經證實的問題的解答;第三,必須有相關事實或理論依據。(二)假設的類型1、按複雜程度分:(1)描述性假設。是關於對象的大致輪廓和外部表象的一種描述。目的是向人們提供關於事物的某些外部聯繫和大致數量關係的推測,如,“教育發展對人口出生率變化的影響”的研究。(2)解釋性假設。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繫,以說明事物的原因。(3)預測性的假設。是對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的科學推測。這種推測沒有對現實事物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是提不出來的。2、按假設中變數關係變化的方向分:(1)條件式假設。是指假設中兩個變數有條件關係,在表述上採用“如果……那么……”的標準邏輯句型,(2)差異式假設。是指假設中兩個變數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異關係。(3)函式式假設。是指假設中兩個變數之間存在因果共變關係,並且用數學形式表達,即Y=f(x)。3、按假設的性質分:(1)一般假設。是推測一般種類之間關係的假設,指向普遍的、抽象的、可推廣的事例。(2)特定假設。是推測特定對象之間關係的假設,指向個別的、特定的、具體的事例。(3)虛無假設。又稱統計假設,是推測某種不存在的、無傾向的關係的假設,指向中性的、無差異的、無區別的事例。虛無假設的本意是想通過事實的檢驗來否定自己,否定了虛無假設,結果的傾向性也就明顯地顯現出來了。3、按假設在表述變數關係上的傾向性分:(1)定向假設。在陳述中示意假設結果的預期方向,指出變數之間差異的特點和傾向。(2)非定向假設。在陳述中不提示假設結果的預期方向,而是期望通過收集數據、檢驗結果來揭示變數間的差異,常用虛無假設來表示。(三)教育研究假設的特徵(1)推測性。任何假設都是對於外界各種現象的猜測,尚未達到確切可靠的認識,因而有待於進一步通過科學研究來檢驗或證實。(2)科學性。假設不是隨意的幻想和毫無根據的空想,而是人們根據已經認識並掌握了的有關科學知識或經驗知識,以一定的確實可靠的關於研究對象的事實材料為基礎,並按照科學邏輯的方法推理而成。(3)邏輯性。假設不是經驗事實的簡單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斷、推理構成的邏輯體系。(4)多樣性。即對同一現象及其規律可以做出兩種或多種不同的理論假設。所以,假設具有多樣性。(四)假設的重要作用1、假設能集中反映前期探索的成果;2、假設能指明後續研究的方向;3、假設可以提高研究活動的創造性。(五)好的研究假設的標準。①科學性。②預測性。③新穎性。④可驗證性。⑤簡明性。(五)教育研究假設的檢驗假設的檢驗就是驗證假設是否成立,包括邏輯分析和實驗驗證。邏輯分析,主要用邏輯論證和反駁的方法;實驗檢驗又分為:(1)直接檢驗;(2)間接檢驗。二、選擇研究對象根據研究對象劃分教育科研類型:(一)總體研究、個案研究和抽樣研究1、總體研究。“總體”一詞含有總數、全體的意思,即研究對象的全體,是一定時空範圍內全部研究對象的總和。總體的大小,由研究者所界定的範圍而定。2、個案研究。由於個案研究一般是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而深入的考察與分析,其過程與解剖麻雀相似,因此也有叫“解剖麻雀法”。個案研究具有以下特點:??研究對象的個別性與典型性。研究內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和綜合性。目的和作用優越性:局限性:?3、抽樣研究是研究者按一定的規則從總體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樣本,根據對樣本進行研究的結果來獲得有關總體認識的研究抽樣按一定的規則從一個確定的總體中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單位組成研究的樣本。抽樣單位是指構成總體的基本單位或元素。樣本是指從總體中抽取出來的直接被研究的對象。抽樣的目的和作用:抽樣研究相對於總體研究來講有許多優越性:①解決總體研究的困難;②節省人力、時間、費用,縮短資料整理時間;③可對所抽取的樣本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研究,提高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深度;④抽樣研究所得結論,有推廣套用到同類對象中去的意義。抽樣研究也存在許多缺點,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存在抽樣誤差。(二)抽樣的基本要求正確的抽樣應遵循隨機性原則。所謂隨機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抽樣時,總體中每一個體被抽選的機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此外,抽樣時還應注意:(1)確定抽樣範圍。關鍵是明確總體的界限。(2)保證樣本代表性。①被研究對象的均勻程度,越均勻,誤差越小;②抽樣數目,抽樣數目越多,誤差越小;③抽樣方法。一般而言,不重複抽樣重複抽樣誤差小,機械抽樣比隨機抽樣誤差小,分類抽樣比機械抽樣誤差小。(3)樣本容量合理。即根據總體的性質,抽樣的方法及推論所需的正確程度來確定樣本的大小,儘可能抽取足夠大的樣本,以使它能夠真正代表總體的特徵。(三)抽樣的一般程式說完整的取樣過程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步驟:(1)清楚界定研究對象的總體,即規定總體;(2)設法取得一份包括完整而正確的抽樣單位的總體名單;(3)確定樣本容量,然後根據名單,採用適當的抽樣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樣本。(四)常用的抽樣方法抽樣的方法多種多樣,應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內容和條件來選擇具體抽樣方法。1、簡單隨機取樣。是全憑機遇來抽樣,每個抽樣單位在抽樣過程中有著同等的被抽取的機會。①採用抽籤的方式。②使用《隨機目錄表》。2、等距隨機取樣。也稱系統隨機抽樣、機械抽樣或間隔抽樣,是將抽樣總體中的每個個體按某一標誌順序排列編號,然後有系統地間隔若干個抽樣單位抽取一個個體,從而形成樣本。其步驟是:①將總體中的每個個體按順序排列編號;②確定間隔距離;③採用隨機方法確定抽樣的起點號碼;④從起點號碼開始,依間隔距離,按順序抽取足夠數目的個體作為樣本。3、分類隨機取樣。也叫分類抽樣、比率抽樣、配額抽樣,是將總體按一定標準即單位屬性特徵(變異度的大小)分成若干個類別,然後根據事先確定的樣本容量和各類在總體中所占比例,分別抽取一定數目的樣本。其步驟是:①決定分類所依據的標準;②確定總體數量,每類的總數和取樣的總數;③計算出每類所占比例,並以取樣的總數乘以比例,得到每類所應抽取的數量;④採取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從每一類別中抽取應取的數量。4、整群隨機取樣。也叫整體抽樣,是把總體劃分為若干個群體,然後依據隨機原則,抽取一個或幾個群體作為樣本。5、多階段隨機取樣。也叫多級抽樣法,是將總體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層級,依次在各級中進行抽樣,每一級的抽樣都用隨機的方式。6、有意抽樣。也叫按目的抽樣,是研究者按一定目的要求選擇某些研究對象作為樣本。進行有目的抽樣時應遵循如下原則:①樣本必須擁有最大的信息量;②不追求樣本容量大,而應以能提供信息為基本原則;③事先確定一些抽樣標準;④研究者清楚課題研究目的,以引導出清楚的抽樣標準。7、雙重抽樣。是指進行兩次抽樣,以抽取兩個樣本進行比較。抽樣的標準、方法以及抽樣的大小之是否適當,關係到研究工作的進程,特別是研究結論的準確性,是研究工作開始時必須妥善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五)樣本大小的確定樣本容量的大小取決於許多因素,其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研究對象總體的性質。(2)研究目標、方法和研究者的經費、經驗、時間、精力等主客觀條件。(3)研究結果的統計分析方法。三、明確研究變數科學研究必須探索變數之間的關係。(一)變數的含義變數是相對於常量而言的。常量是指在一個研究中所有對象都具有相同的狀態或特徵。例如:江西師範大學變數(variable)是指在一個研究中研究對象具有不同的狀態或特徵,具有不同的值,即研究中涉及到的可以變化的因素。如:教學(二)變數的種類1、按形式劃分(1)連續變數。凡是在本質上能以連續數值表示其特性的變數,稱為連續變數。(2)類別變數。凡不能以連續數值表示,而需以類別表示其特徵的變數稱為類別變數,即不連續變數。2、按來源劃分(1)主動變數。凡可以由研究者主動安排或操縱的變數稱為主動變數。(2)屬性變數。代表研究對象的各種屬性,是研究者無法主動操縱、只能通過觀察和測量得知其特徵,稱為屬性變數。3、按變數間的關係劃分(1)自變數(independentvariable)。又稱刺激變數,即研究者掌握並主動操縱,能夠促使研究對象變化的變數,是引起或產生變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縱的假定的原因變數。(2)因變數(dependentvariable)。又稱反映變數,指因自變數變化而發生變化的有關行為、因素或特徵。(3)無關變數(extraneousvariable)。也稱控制變數,是指與自變數同時影響因變數變化,但與研究目的無關、需要加以控制的變數。(4)調節變數moderatorvariable)。又稱減緩變數。是一種特殊的變數,具有自變數的作用,也叫“次自變數”。A、B兩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A教學方法對智力高學生學習效果影響顯著;B教學方法對智力低學生學習效果影響明顯。(5)中間變數(interveningvariable)。又稱中介變數,是介於原因和結果之間,自身隱而不顯,起媒介作用的變數。(三)界定研究變數1、確定主要變數。所謂主要變數,是指與研究目的直接有關聯的變數,是研究者操縱或測量並希望從中獲得研究結果的變數,通常在研究的題目中顯示。(1)選擇自變數。(2)明確因變數。例如:用智力測驗分數反映智力發展水平,用科學測驗成績表明學業成就。2、確定相關變數。相關變數是指與研究目的無直接聯繫,但如果納入研究中,會使研究結果更嚴密、更可靠的變數,通常有兩種:(1)背景變數。(2)調節變數。3、確定控制變數。控制變數是在研究過程中必須加以控制,才能提高研究結果可靠性的變數。4、確定變數名稱。務必使變數名稱簡潔、易懂,名副其實。(四)定義研究變數給變數下定義,要儘可能清晰、準確,不得含糊其詞。給變數下定義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般說來,是先下抽象性定義,然後下操作性定義。1、抽象性定義(Abstractdefinition)。又稱概念性定義,是對研究變數共同本質屬性進行概括的定義。如:“智力”界定為“思維的敏銳”或“抽象思考的能力”;“興趣”界定為“人對現實世界的對象和現象的特殊認識傾向”;“動機”界定為“激發一個人去行動或抑制一個人行動的主觀原因”等。2、操作性定義(operationaldefinition)。是根據可觀察、可測量、可操作的特徵來界定研究變數的含義。例如:“智力”界定為“用《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測量所得的分數”;“合作”界定為“對別人的活動給予支持,並直接參與活動,成為其中的一員”等。給變數下操作性定義要注意:第一,研究課題中的重要變數要下操作性定義。第二,根據研究的目的、內容及變數的性質下操作性定義。第三,操作性定義的設計要具體、明確。第五,操作性定義必須兼顧排他性和普遍性。四、確定研究方法在明確了研究變數之後,就要考慮並確定研究方法,以收集完整、可靠的研究資料。收集研究資料的方法多種多樣:無論那種方法,既有優勢,又存在不足。人們通常是根據課題研究目的和條件來選擇資料收集方法,並注意各種方法的獨立性及相互關係。五、形成課題研究方案形成研究方案,是依據確定的研究項目,對研究過程進行周密、科學、完整地構思、確定、規劃和表述。(一)課題研究方案的含義教育課題研究方案,是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構想,初步歸納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是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工作框架。(二)形成課題研究方案的意義1、是保證課題研究順利進行的必要措施。2、是使研究課題具體化的中心環節。3、是課題研究成果質量的重要保證。4、有利於檢查和自我檢查。5、有利於協作研究。(三)課題研究方案的內容1、課題名稱。(1)明確表述研究問題。(2)揭示研究對象。(3)用語規範、科學。2、研究背景、現狀和意義。(1)闡述課題研究的背景(問題提出)。(2)闡述研究的意義。(3)國內外研究狀況(文獻綜述)。國內外作過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達到什麼水平3、闡述研究目標、內容。(1)明確研究目標。(2)闡述研究內容。4、選擇課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要“做些什麼”和“怎樣做”。要儘可能寫得細緻一些。如用調查法,可寫明調查方式是問卷還是訪談。如果用問卷調查,最好能將設計好的問卷附上。5、明確研究程式、步驟。研究持續的時間、階段劃分、每個階段的主要工作、達到的要求6、闡明成果表現形式。7、課題研究資源的配置(1)研究組成員及其分工。(2)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8、參考書目及有關附錄。(四)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要求1、保證研究採用的方式方法是合理的、可靠的和經濟的。合理,指針對一定的假設或研究內容,採用的方式方法能夠滿足檢驗、論證和解釋研究內容所需要的功能和潛在條件;可靠,指研究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式是可以信賴的,可以重複的,即使換了他人來做同樣的工作也能得到基本相同的結果;經濟,指對經費、人力、物力、時間的整體考慮和精打細算,既要力所能及,又要以較少的投入爭取最大的效益。2、保證研究是有效的、客觀的和明確的。有效,首先指研究所使用的變數之間存在著真實的確定的關係,這種關係可能是因果關係,也可能是相關關係。客觀,指研究的程式和控制必須要保證研究變數之間的影響能以真實關係發生變化,不能是虛構的、或隨心所欲的,收集的數據是反映真實關係的、準確的。明確,保證研究是明確的,指設計要使得研究所反映的關係能以比較突出和鮮明的形式表現出來,研究結果以明白無誤的、有說服力的、可靠的數據或材料表述出來。第一、認真細緻。認真細緻地查閱資料,認真細緻地進行思考,認真細緻地討論修改,教育科研計畫才能制定出來。第二、明確具體。教育科研計畫必須明確具體,但不應該有套話、廢話,不應該有不必要的修飾詞。第三、科學性。研究計畫的制定要符合教育研究方法的要求,要在掌握一定理論和事實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研究計畫的制定又要切實可行,充分考慮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