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周聖詠的童年,讓我依稀又看到了大山深處那些在貧困線上掙扎的莘莘學子。現在已步入小康社會,很多讀者可能無法體會到缺吃少穿的滋味,也很少知悉20世紀90年代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那一個個小山村裡的貧困人家的生活;更難體會到一個買不起1毛5分錢一支鉛筆和1毛錢一個作業本的貧寒學子;周聖詠每當看見同學們扔掉的鉛筆頭後會悄悄地拾起來帶回家,用刀把鉛筆頭劈成兩半後把鉛筆芯裝在小竹筒里寫家庭作業,為了節約本子,他請求老師用鉛筆給他批改作業。這樣勉強讀到了六年級,終因家裡供不起學費而輟學,周聖詠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他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著讀書,讀書成了他唯一的內驅……
十年後,他懷揣著夢想踏上了嵩山少林寺求學的征程,卻因沒有生活費而不得不三番兩次中途退學,去湖南邵東打工賺足了一個學期的學費後又去了少林寺;同樣是因為沒有生活費而再次退學去打工,第三次上少林寺學藝後不久,恰逢“首屆中國功夫之星全球電視大賽”發出“英雄帖”,各少林寺武術院校也紛紛推薦“武林高手”參加“打星”的海選。這也是主人公邁出夢想的關鍵一步,他毛遂自薦而遭教練陳亮勸退,幾經輾轉終於達成心愿參加海選,卻終因技藝不精和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主人公毫無疑問的失敗了。
在天津的那段時間主人公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後來報名參加“龍的傳人”海選賽卻因沒有收到主辦方的通知而作罷, 也正是在這期間,主人公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反思,與此同時他整理自己的隨筆,開始《誰的青春不有夢》這部長篇小說的創作,8年的辛勤筆耕而化成了這部散發著鄉土氣息的厚重作品。
這部小說的一個特點就是多元化的筆調會讓人耳目一新,在敘述主人公童年的時光這一部分時的情節好像借鑑於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窮人》;在小說的結尾部分又酷似安東·巴甫洛維奇·契科夫《凡卡》的暗示手法;無論穿插還是倒敘手法,作者都顯得有些刻意和生澀,無疑會讓讀者們看得一頭霧水。即使如此,周聖詠那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卻依然會感動那些鍥而不捨的有志者們,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有過夢想。
目錄
第一回 回故鄉萬象更新 遇知音一見鍾情
第二回 鄉作家暢談自傳 歸遊子傾訴衷腸
第三回 陰陽田看雪賦詩 嶺坎包敕封成龍
第四回 說往事不堪回首 憶童年草堂述志
第五回 好大哥留書出走 添新債雪上加霜
第六回 風雨歇田間鋤草 普天慶香港回歸
第七回 詩歌頌抗洪搶險 閒話說桃李爭春
第八回 鐵匠鋪初做錘手 看日出有感賦詩
第九回 小寨子夢遊神仙 澳門島回歸祖國
第十回 淘河沙石龍寨上 背木炭蕎麥沖里
十一回 假和尚招搖撞騙 笑遊子天方夜譚
十二回 糧道街不堪受辱 漊水河即興填詞
十三回 後壩路高樓看雨 東街上地攤算命
十四回 容美鎮漊水河畔 楊柳灣修車鋪旁
十五回 溝灣里燈火闌珊 觀陽路月下花前
十六回 仙槎橋水塘艷遇 荷呂觀美人多情
十七回 荷呂村酈花垂淚 木底塘聖詠觀魚
十八回 巴石地何忍別離 范家山淡雅新村
十九回 不信神惡夢呼救 學駕車死裡逃生
二十回 重陽節哥嫂鬥嘴 除夕夜遊子登山
廿一回 打工仔長沙遇險 少武院洛陽接站
廿二回 看河洛江山如畫 入武院熱淚猶潮
廿三回 游少林千年古寺 望嵩山萬仞奇峰
廿四回 杜教練相見恨晚 陳門衛推心置腹
廿五回 何忍別少林武院 又重回范家山鎮
廿六回 端午節賦詩感懷 工友間冰釋仇怨
廿七回 喜故友同學相聚 起誤會師生不和
廿八回 訓練場打架受罰 勞動節舞台亮相
廿九回 擂台上一決雄雌 何處去兩難選擇
三十回 剃光頭合影留念 揮慧劍了斷前緣
卅一回 鄔陽關執手淚眼 俄總統出訪少林
卅二回 報名時毛遂自薦 海選賽摸擬表演
卅三回 石牌坊海選競技 話斜陽談笑風生
卅四回 散打賽賽添倭友 看伊人人去樓空
卅五回 武警隊少林弟子 變電站津門保全
卅六回 南京城夫子廟外 網際網路緣分天空
卅七回 自籌資拍攝電影 大股東相繼退出
卅八回 疑無路山重水複 又一村柳暗花明
點評鑑賞
青春,有夢可依
——周聖詠《 誰的青春不有 夢》序
施晗
查找周聖詠照片時,發現每一張都寫滿了心事,但正是這一張張看似帶有幾分憂鬱、危襟正坐的表情,構成了他細微的觀察方式和體認這個時代的精神要素。藉由他的文字和思考,那些平常不為人所注意的旮旯,那些貼著地面的低處的、更無垠的生活,將呈現在讀者面前。
或許說,我是背負著他的文字,在艱難地行走著每一天路程。他沒有刻意催促我行筆的速度,為了寫好這個序言,我反覆看著他的文字,直看得自己厭煩,甚至想到“周聖詠”或是“青春”幾個字,就開始發憷。
在網路上搜尋他的名字,除了與“打工仔的明星夢”這行字關聯外,再能找到的就是幾個賣保險的同名同姓者;問起圈內朋友,也不知其人;離聲名鵲起還有好幾萬里,世俗的成功,在他這裡,尚未成形,也正因此,而有無限可能。即便這樣,你在看他作品時候,仍然會被他的真實所吸引,甚而產生了解、閱讀的興趣。
在這本書里,青春已不是一個普通的與年齡有關的形容詞,他可能是賦予周聖詠所擁有的最美好的權利之一。當然,在他個體看來,打工仔已成為他命運篤定的字眼,而我覺得,青春,有夢可依,趨身前行,理應充滿希望與喜悅,輕盈與自由;所以,在我的慫恿和誘導下,這本書名化成了《誰的青春不有夢》。
北島說:“在沒有英雄的時代,我只想做一個人”,但事實上,千古文人英雄夢,每個文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江湖,江湖也許可憑一時之勇毅而成就。而要成為一個真人,成為一個有夢之人,卻要艱難得多。在這個江湖,我們尋覓著屬於自己的價值理念,構建著自己的生活與人生,我們的執著、困惑、迷茫與欣悅,帶有這個時代的烙印,也充滿某種生機,因為我們都曾被時代裹挾前行。在這個世界發生更好的改變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改變自己,而改變正是為了對夢更好的相依。
也許,夢與自由在高處,相逢未可曾相知,需要更多人不斷地思考、經歷。而如周聖詠這般關注低處的生活,是另一種青春的生活姿態,他用強大的自我聚光和省思,賦予這部作品以重量,在追尋青春價值的同時,也用筆與靈魂呈現了他眼中的當下現實。
周聖詠告訴我,他是一個普通語文老師,文學是夢,他渴望讀書,渴望上進,當面對文學的餡餅真正掉下來,他沒想逃遁,欣然接受被砸中的喜悅。然而,文學畢竟是一門文字和思想的綜合學科,不能草草以文字排列組合而稱其藝術,在《誰的青春不有夢》這部作品出版之際,我不想濫用一個文字來佐證他的優點,每個讀者都是一面鏡子,正反都有他看到的成像,而我更多想到的,是他無限可能的未來,和亟待塑造的先決條件。如此,我只能說在小說題材內容上,作者體現了典型的解構主義觀念,技巧上力求標新立異,在精神上則帶有歇斯底里的瘋狂性質,作者著力發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觀世界,而是作者自我單薄的內心存在。其次,全書明顯附會了太多時下流行的元素,在對中國傳統文學的功能方面沒有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對文學的社會價值、道德價值和審美價值表達都不夠。
文學如同人生,從來都不是靜態的,而是帶著年代的印記不斷發展,反映出那個年代的風格與狀態;不同時代,其表達形式也不盡同。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文學本身永遠蘊藏著不斷變化的巨大潛能,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的文學形式。我不能說周聖詠的作品一定就要遵循某某規律,或者非要達到文學與藝術的高度完美。青春,既然賦予了他重生的權利,年輕的主人公就應該準備改變世界,從文學的某條腿出發前進,去尋覓屬於自己的價值理念,構建自己的生活與人生;
青春,有夢可依,這正是我想要標明給《誰的青春不有夢》這部作品的,同樣也標明給周聖詠,在通往更好時代的路上,我們當摒棄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夢想,拒絕平庸,拒絕迷茫,早日找到改變命運的力量。
2014年11月7日
作者簡介
周聖詠,男,土家族,大專學歷,湖北建始人。其酷愛書法,熱衷於寫作,著有長篇勵志小說《誰的青春不有夢》,作者目前在廣州市某國小任教。